邢纪峰 李一娜
(东港区后村镇中心小学,山东 日照 276816)
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先生在采访施茂枝教授时曾说:“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长期处于无序状态。”的确如此,裴先生可谓一语中的,点出了当下写作教学的现状。写作教学的“无序”导致了教师教学“无奈”,学生学习“无效”。欲摆脱困境,改变现状,教师需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依托语文教科书,开发梯次习作微型课程,建构序列化的习作教学策略,探寻微型习作教学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对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解读此要求可以发现其从写作教学的四个维度做了强调:(1)写作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2)写作内容,“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3)写作策略,“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4)写作目的,“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标接下来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写作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作了补充,又基于“总体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对四个学段的写作目标和写作内容做出了“序列化”的表述。例如对“观察”这一写作的基本能力提出的要求(见附表)。
学段(年级) 目标定位 写作目标和写作内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写话 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习作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习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四学段(七-九年级) 写作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从附表可以看出,“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观察生活”,这四项由低到高的写作要求为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指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梯次教学路径。序列化的“写作目标和写作内容”也应该成为教师进行写作教学设计时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建构教学策略的最基本依据。
荣维东认为,“由于新课标教材大都采用人文主题组元,所以写作能力大都以随机散点形式出现,当然也尽可能地寻求一定的序列。”统编语文教科书编写时,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吸收借鉴近年来写作教学研究的优秀科研成果,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编写原则,确定了每个学段、每个年级的着重训练点,涉及习作训练的基本能力,如观察、想象、修改等,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螺旋上升的习作能力提升序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统编教材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但这个序列不同于理科的严密的知识能力序列,写作能力的训练点采用的是随教科书单元“布点”的方式编排,教师在组织习作教学时要精研教科书,做好习作课程的二次研发。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和统编本语文教科书的习作编排体系,把小学生习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初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我们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当前的学情,根据每个阶段的习作目标和习作内容建构序列化的写作教学策略。
统编语文教科书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写话”训练,要求学生会写完整的话;二年级全册成序列地安排了七次写话训练。这些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基于低段写话教学的特点,我们建构了“眼看—心想—口述—笔写”的课堂写话教学基本模式。
看图激趣,打好基础。学生在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就开始看图学习,拼音教学时,展现的就是一幅情节完整、故事化的图片。学生对看图有一套较好的方法,首先对图片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图片之间的关联按顺序观察,对整个故事有了大概认知,如《四季》的四幅图片连起来就是春夏秋冬。其次学生对图片的重点及细节进行挖掘,如《画杨桃》,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最后总结出认识图片的方法。
眼通心灵,放飞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模仿学习,培养想象力。学习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校园里找寻春天,想象自己成为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模仿课文饶有兴趣地写出学校的春天。
小组合作,口笔双行。通过组内讨论,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写话内容不断完善,“我手写我口”,在小组展示时相互学习提升。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逐渐趋向稳定,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比较明确的了解,而教材编排的写话内容多为想象类及纪实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为过渡到三年级的正式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中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从单元习作语文要素纵向看,习作练习存在着一定的训练序列;横向看,习作类别主要有人物、事物、想象三类。
1.写人微课程及策略
三年级是写人习作的初级阶段,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通过写事写出这个人的基本特征,把事情写清楚;到四年级开始写“我的自画像”,在三年级写人习作的基础上突出写人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写作中要写真人真事,说出心里话,不写空话,不写流水账。基于中段写人的习作目标,把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指导思想,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建构写人微课习作训练序列。
语言对话生成微习作。三年级上册选取了一些名人的小事,可从中感受到名人的不平凡。如《不懂就要问》写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的故事。里面有大量的对话,教师可以创设对话情境,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在此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够通过对话描写把“写人”表述清楚。
“言而有序”助力微习作。第二次写人物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内容是“介绍我自己”,本单元课文呈现的形式是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如何看待问题,从中获得启发。在习作之前可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出示表格,表格设有提示,如姓名、性别、年龄、外貌、身高、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再通过小组进行汇报,这样学生就清楚应该写什么。
人物描写微习作。第三次写人物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通过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突出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通过口头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下是习作教学流程:审题,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相像,然后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话;立意,写出家人的特点,表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对家的爱;画出思维导图;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物。
2.叙事与写景微课程及策略
从中段的单元习作内容可以看出本段习作以“写一件事情”为主。从三年级上册的“写一篇日记”到四年级上册的“写最近发生的趣事”,可在日记内容的基础上整理形成写作。写事情的要求由简单的选取一件事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之后的写事写景的习作中,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楚,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单元习作目标和具体学情,总结出写事写景习作的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出灵感。教材中单元课文的编排和语文园地出现的习作练习是相关的。我们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从教材中学会写作的方法,可以从选取的经典片段中发现写作的诀窍,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悟出写作之“法”。在开发《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个课程的时候,我们选取了《现代诗二首》典型的句子,让学生发现介绍家乡景物要学会仔细观察描写得详细具体;《观潮》和《走月亮》让学生明白选取景物要有重点;《观潮》中的片段告诉学生写景要动静结合。
模仿以致用。在阅读大量的材料后,学生掌握了选题和写景的技巧后,便要把学到的“方法”进行细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要获得灵感,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精神便会达到兴奋点,他们会觉得写作是种乐趣。不论是口头表述还是书面语言,模仿写作是可以采用的。如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本次微课的内容是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一同学抓住家乡景物的重点,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写出了日照大海的美景,突出了四季中大海的独特之美。文中的拟人、比喻、排比都为这篇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阅读后的模仿再致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交流与学习。习作练习最不可缺的最后一环节是交流与学习,也就是过程中的及时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小组内组员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师生互动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习作的勇气,从而使创作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虽然起始阶段有些稚拙,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习惯的培养,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评价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也实现了中年级阶段分享作品的同时学会修改这一目标要求。
小学高段下连低中段,上接初中段,处于过渡阶段。此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习作教学也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就作文教学基本任务而言,如果说低段是培养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中段是积累写作素材且内化为自身的知识,那么高段则是整合前期写作素材,提升整体写作水平。
对于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而言,教师更多地应当引导学生如何整合自身掌握的各种素材,如何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中心,突出特色,把文章写得更加系统化、丰富化,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会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同时,引导他们做到以文传神、以文传情,使写出的文章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读懂作者的内心。基于小学高年级学情微型写作课程的基本流程如下:
审题辨体,确定题材。分析大体类型: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状物的、抒情的等等。确定其题材以后,根据习作经验及习作规律确定如何起笔。
经验搭桥,构建框架。根据习作教学序列化策略的指导,为作文构建写作框架,使文章脉络清晰,详略分配得当,做到胸有成竹。
素材饱满,丰富内涵。在文章框架搭建起来的同时,为框架不断增添丰富的内涵,可以用积累中的素材充实文章内容,也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为其增辉添彩。
注重细节,微观建设。在文章的写作中,既要做好宏观调控,又要把握微观策略。文章要经得起一再推敲,耐得住反复诵读。生活中处处都是作文,需要我们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去认真发现。
点睛之笔,升华情感。“立诚最为贵”,把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中去,注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作用。写好“点睛”之笔,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增删修改,精益求精。“推敲宁厌频”,在初步完成写作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提高文章写作水平,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提高自我写作能力、增强读者感受。
高年级习作微课程建设流程的探究与实践,为学生习作理顺了思路,提供了精神支持,让他们知道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引导他们感知、感触、感悟写作的方法与乐趣,从而在大量的写作中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基于课标对写作目标和内容的要求,依托语文教科书的习作编排体系,建构合宜的小学习作教学序列化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立言”来“立人”,落实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无疑是有较大意义的。小学习作教学序列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实践反思改进,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