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析

2021-12-03 09:35宋亦芳
职教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社区发展

□宋亦芳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历史方位,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强调在教育现代化实施路径上要“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部署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任务。毫无疑问,我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社区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一个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包括新的内涵是什么?特征是什么?机理是什么?等等。为此,开展前期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质量概念的厘定

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因为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有质量。什么是质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质量一词首先是指度量“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其次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工程质量、教学质量等[2]。显然,教育质量应该属于第二种质量描述,所谓教育高质量应该是教育工作达到优秀或高标准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比较典型和成熟的理论是对于产品质量的研究,这对于教育质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质量内涵的分析,一种观点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认为质量就是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M·朱兰(Joseph M.Juran)认为,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3]。另一种观点是从生产者角度出发,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浦·B·克劳斯比(Philip B.Crosby)认为,质量的定义必须是“符合要求”[4],这一定义可以使企业所有的脑力、精力、知识都将集中于制定这些要求。2016年,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16)对质量做过类似的定义,认为质量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上述研究观点表明,质量包含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这两个重要因素。从这些因素出发,质量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它并不是简单说技术特性越高越好,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同时,人们使用产品的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二)高质量发展概念的诠释

关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主要起步于党的十九大以后,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不同学者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观点基本趋于一致。安淑新研究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中观层面主要指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等等[5]。许思雨等学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微观层面可理解为产品质量,中观层面可理解为结构质量,宏观层面可理解为生产力质量[6]。张军扩等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和目标要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他们从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均衡发展等维度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方式的八大特征[7]。综合上述代表性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一些基本结论:1.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新发展理念下思考才会更加全面;2.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质量的微观作用,更要强调质量的宏观效果,要有全面的质量观;3.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品及服务供求、投入产出角度进行思考。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新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延伸,但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在教育系统的创新概念表征,更是教育系统对于社会公众所要求的优质教育和更多教育获得感的现实回应。”[8]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初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学者认为,要特别关注多样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群发展和智能发展,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9]。也有学者概括了衡量质量的两个标志:“如果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充分促进了人的发展又充分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可以称之为高质量发展”[10]。关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学者认为,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更公平、更均衡、更协调、更全面、更创新、更优质、更可持续及更安全的发展[11]。综合上述各种观点,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与经济领域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二、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何谓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几门优质课是不是高质量发展?办几所好学校是不是高质量发展?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很丰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质量体系,需要有全局的思维和全面的质量观。根据新时代国家教育发展要求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取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其内涵。

(一)理念上: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社区教育定义来看,早期国际社区教育协会(简称ICEA)就认为,社区教育所关注的是确认社区的需求、意愿及问题,参与社区服务方案、设施计划的施行,增进整个社区的整体幸福,扩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校教育扩展为人人的终身教育[12]。我国教育社会学专家厉以贤教授认为,“所谓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13]2021年实施的《社区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把社区教育服务界定为“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为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这说明,社区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这两个目标上是始终不变的,但不同时期的内涵是有差异的。如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满足高质量的需求。

1.关注人的发展新需求。新时代,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求社区教育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城镇人口快速扩张,带来了人才和知识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人口流动、就业压力、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等问题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学者认为,“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14]其次,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决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这一重大决策使农村社区教育面临重要的历史转向。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快,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 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15],面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重,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社区教育的根本追求,由此社区教育的供求矛盾会更加突出。总之,新时期人们对于社区教育高质量需求还会体现在方方面面。

2.适应社区发展新要求。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下,高质量发展要求社区教育能够促进社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有研究者认为,“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是要思考教育是不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不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如何?”[16]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在面临疫情防控、抗灾救灾、公共安全处置中,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社区教育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为了社区,通过社区教育治理建设,或者通过教育助推社区治理创新,是社区教育推动社区发展的天然优势,也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二)供给上:体现高水平的教学服务

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因素是教育的供给能力。社区教育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在各级政府有力推动和社会各方支持下,基本解决了办学供给“有没有”的问题,即社区教育逐步健全了办学网络,包括教育机构、办学队伍、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升。正如《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7年)》指出的,“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起省-市-县-镇街等四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构建起一个广覆盖、架构全的社区教育网络”,“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多梯队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全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涉及的科目多、领域广”[17]。然而,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根本在于解决“优不优”的问题。

1.创新办学模式。目前,社区教育主要依托学校办学为主,但学校办学能力都极其有限,其结果造成资源供给、学习方式、受众面均受到限制,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突破,就要转变单一办学模式,重点是提升办学机构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更多、更优的资源服务社区教育,联合更多的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形成多元主体办学的格局,才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众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一战略任务时特别强调,要“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其含义就在于此。

2.强化队伍建设。纵观全国社区教育师资现状,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专职队伍少、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仍然严重,关键是思考队伍的构成与专业发展问题。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队伍必然是多渠道、多形式的专兼职结构,需要加大政策的统筹力度。同时,也要根据社区教育的特点重新定义教师的专业性,强调教师角色的多元性,可以集教学者、管理者、服务者于一身;教师身份的社会性,可以集社会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一体;教师职业的发展性,强调专业拓展的广阔性、多元性。因此,需要形成社区教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通道,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

3.深化方式创新。近年来,社区教育除了课堂学习、社区活动外,还开发了体验学习、人文行走等多样化学习方式,但从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来看,学习方式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关键是不断推动学习方式创新,这是社区教育的活力所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依托现代技术为市民搭建随时、随地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是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方式创新的重点。

4.优化课程体系。课程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近年来社区教育课程在数量上不断拓展,特色上不断体现,初步形成了社区教育特有的课程体系(包括资源体系)。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建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建课程是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的关键。为此,重点需进一步强化需求为导向,关注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形成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相衔接、通俗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形成自建课程与共享课程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尤其要把整合社会优秀课程资源作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主渠道,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新亮点。

(三)机制上:体现高效能的系统循环

对于社区教育高质量的研究,还需要把社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来分析与思考,并从整体出发,全局审视、全面考量社区教育系统的高质量发展。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的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8]。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告诉我们,社区教育在某个地区的高质量不等于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在某一方面的高质量也不等于社区教育的高质量。从这一点出发,我们需要从全系统的视角,分析各要素发展以及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对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的焦点在于系统的循环状态。

1.推动优质均衡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这是教育公平性、普惠性的重要体现,其中必然包含社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时代特征”[19]。从横向来看,目前我国社区教育优在部分地区,全国还有相当地区社区教育发展还非常滞后;从纵向看,社区教育在省(市)和区(县)层面发展较好,居(村)层面普遍较弱。然而,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绝不是部分地区、部分层面的欣欣向荣。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需要认识、政策、经济、民众等因素的共同发力,也需要区域的合作与联动。当然,本着客观的态度,优质均衡应该是相对的优质均衡,是立足发展的优质均衡,这是推动优质均衡发展应有的科学精神。

2.促进协调一致发展。国家新发展理念提出要实现协调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着力形成相对平衡的发展结构。协调一致发展强调社区教育系统中各部分结构合理、相互配合、步调统一,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或短板现象,从而实现整体发展。目前,社区教育发展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或短板因素,发展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社区教育机构纷纷建立,但经费、师资等依然缺乏,办学能力不强;师资队伍虽然基本形成,但专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队伍稳定性差;多元办学架构成为新机制,但社会组织参与度普遍不高,等等。短板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明白事物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整体协调一致发展。

3.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长远发展目标,也是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追求的目标。202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上呼吁,可持续发展教育应成为2025年各级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20]。根据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一要思考教育原生态,二要思考面向未来。关于原生态,一般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就是要保护社区教育的自然环境,包括生长环境、运行特点、需求特征等等,坚持遵循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关于面向未来,就是既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未来,通过顶层设计创设未来发展空间,着力在制度建设、体制创新、满足需求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三、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上述分析充分运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呈现了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取向。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抽象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特质。

(一)时代性

时代性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的各项要求,是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的鲜明特征”[2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正在按照新发展理念等重大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的各项要求。因此,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时代意义。

1.体现了时代赋予的高度。社区教育因时代而兴起、因时代而发展,如今必然因时代而提升,代表了时代所赋予的高度。1995年,我国教育法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以后,推进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此背景下本世纪初我国社区教育迅速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形态变化,教育深化改革,近10年我国社区教育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如今,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社区教育新一轮提升应运而生,必将带动质量跃上新的高度。

2.获得了发展带来的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同时,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发展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释放了巨大的红利,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政策支撑来看,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都提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的战略任务;从经济社会支撑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和谐,社区教育在经费、办学条件等方面大大改善,社会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此外,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热情与日俱增,社区教育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3.引领了质量提升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经济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形成了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的发展特征;同时,我国教育现代化强调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引领了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此,社区教育高质量内涵强调要促进人和社区的发展,体现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形成优质均衡、协调统一、可持续的发展机制等,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是同样同行的。

(二)整体性

整体性就是用整体的思维方法全面分析高质量问题,既考虑整体高质量,也关注各个组成部分的高质量,以及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等,尤其关注各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整体论作为一种整体、系统、注重联系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体系,主张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是个有机整体,而不能割裂或者分开来理解。”[22]相比较学校系统,社区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大系统,组成部分涉及教育内外的方方面面,整体性思维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策略、一种视角,对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更加全面。

1.突出了系统思维的方法。哲学原理认为,整体是指若干对象(或称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依据这一原理,在社区教育中我们重点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部分之间协调问题,比如学校与师资、课程与方法之间是不是协调,既会影响部分作用的发挥,也会影响整体效果的体现;二是部分与整体匹配问题,比如评价某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我们会设计很多分类指标,旨在通过部分来反映整体水平,这说明评价特别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基于全面质量观的视角,系统思维分析方法有助于促进我们重视基础建设,扎扎实实抓好社区教育每一个环节。

2.优化了质量提升的策略。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提供了推进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促进部分;同时,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社区教育中,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发展目标,决定了学校、师资、课程等各个部分的发展水平;同样,师资等作为社区教育的关键因素,也同样会影响整体高质量发展。此外,部分与部分之间还存在协调关系,比如师资发展与政策制定的匹配等问题。由此,可以形成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比如整体发展策略,重点发展策略、协调发展策略等,这些策略有助于理顺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提升发展效能。

3.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域。作为整体性思维的拓展,我们可以放眼大教育(所有教育总称)看社区教育,把大教育作为整体,把社区教育作为部分,做到既看内,也看外。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大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具体体现,由此可以实现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研究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研究好、理解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方略。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方位,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和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的发展目标等等,把握教育发展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明确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一点,必须成为我们研究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三)发展性

关于教育的发展性,有学者认为:“通过教育使学生超越了他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这种教育就是发展性的。”[23]在社区教育中,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高质量要求,根本宗旨是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开拓的过程,不同地区需要具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高质量形态。发展性体现出来的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

1.明确了发展的立足点。立足点就是发展的基点或依靠,理念上倡导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发展。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发展基础并不相同,不存在统一的起点,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完全同步。因此,还是要强调依靠自身的发展基础和特点,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只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同时,在发展策略上,也需要循序渐进、拾级而上,不断调整自己的立足点,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实现高质量目标。从全国社区教育发展来看,2000年,社区教育进入实验阶段,当时的基础是社区教育起步;2008年,社区教育进行示范阶段,基础是实验工作的成功;如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社区教育内涵的增强。虽然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但这一经验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2.强化了发展的发力点。发力点就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重点、关键点,是可以发挥特点、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点。从我国早期社区发展经验来看,很多先进地区的社区教育都有明确的发力点,上海某区以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了体制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实验项目建设等,实现了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在全国形成了很强的示范效应,这就是抓住了发展的关键点。同样,也有的地区依托数字化学习引领社区教育发展,或者通过“社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项目实现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增加社区教育的发展动力,这是突出了发展的重点。因此,找准一个科学的发力点,可以走出一条适应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

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理

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机理一词,既可以用于机械、生物、化学等领域,如机械系统的机理、化学反应的机理等,也可以用于解释人文科学领域。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运行机理,就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社区教育系统的运行规则和基本原理。运用机理分析方法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事物内部各要素的辩证统一,其作用是有助于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良性循环。

(一)改革与提升机理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改革与提升始终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高质量的语境中,一种说法是“以改革促进提升”,主要是破除社区教育发展中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模式、方法等障碍,实现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的正向需求,探索具有增值的、突破性、创新性的发展举措,强化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激发师生积极性的适切方案。同时,另一说法是“以提升谋求改革”,就是依据高质量的要求,寻求相应的改革举措。在社区教育中,改革与提升的相互辩证关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理。

1.以改革促进提升。“以改革促进提升”可称之为改革模式,其特点是强调以改革为先导,具有主动发现不足、应对问题、消除障碍的逻辑。在社区教育中,很多情形是特别强调改革在先的,尤其是关键问题改革的成效直接影响社区教育的成效。目前,社区教育由于在体制和机制上还没有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格局,造成资源供给单一、不足,严重限制了办学能力,难以激发社会活力,目前这项改革进展比较缓慢,所以体制和机制突破就比较困难;又如,社区教育教师制度不健全,造成教师引进、个人提升、专业发展、职称评定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果没有制度上的改革与突破,教师的发展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如果改革无法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就会举步维艰。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是求新、求变的力量源泉,发挥改革的先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以提升谋求改革。“以提升谋求改革”是一种提升模式,其特点是强调以提升为引领、具有主动挖掘优势、发现美好、提升品质的逻辑。在社区教育中,也有很多场合是特别强调提升在先的,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地区在内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水平。当前,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强调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人的终身发展,这将会推动社区教育办学机制、办学能力、办学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改革;同时,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以数字化学习有效拓展学习人群、提升学习效果,已经成为社区教育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这将加快推进以信息化学习为引领的教学方法改革,并推动数字资源引导的社区教育课程改革等。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为社区教育改革明确了方向。

(二)传承与创新机理

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传承和创新都是推进社区教育的方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也成为一种发展策略。传承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为创新提供了依据,是创新的前提。因为社区教育不管以任何形式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创新,而绝不存在脱离基础的创新。同时,创新是社区教育传承的动力,是传承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发展性的传承。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无传承的创新,也不存在没有创新的传承,这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机理的生态表现。

1.以传承支撑创新。真正的传承方式应该是“以传承支撑创新”,强调传承的基础性作用。什么叫传承?传承就是对社区教育发展基础和特色的继承,但传承并不表示简单的保持和重复,而是需要在创新中提升与发展。目前,全国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特色,但能不能在传承中创新则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实验项目为例,开展实验一直是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传统与特色,20 多年来,上海不仅传承了这一做法,而且推动了实验内容、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实验工作成为全国标杆;又如,有的地区早期就开展了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并成为该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学校发展缺乏后续的改革举措,尤其缺乏学校建设制度层面新的突破,造成这些学校面临建制解体的窘境。因此,如果传承不能很好地支持创新,那么传承也会无果而终。

2.以创新助力传承。有效的创新方式应该是“以创新助力传承”,强调创新的动力性特征。创新不仅能促进社区教育迈向新的高度,更能助力新的传承,使社区教育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鲜明。以全国96 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为例,近年来,有的地区坚持创新数字化服务平台、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等,探索数字化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使数字化学习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地区的市民成为参与在线学习的最大受益者;也有的地区,获评先行区后缺乏进一步的举措,或停留在原地,或失去数字化学习的特色。社区教育的发展证明,没有创新,传承自然也会失去,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三)投入与产出机理

投入与产出是经济领域的一个术语,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关系体现了生产的运行效能。这里所说的投入是指社区教育人力、物力等各种供给因素,产出是社区教育参与度、认同度、满意度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一般情况下,投入决定产出,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投入就会形成相应的产出;同样,产出也会反作用于投入,产出的情况会影响后续的进一步投入。因此,如果上述投入与产出关系不存在,那就说明投入是没有效能的,这是投入必须要避免的。投入与产出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机理的效能体现。

1.以投入保障产出。“以投入保障产出”是投入的本质,强调任何投入都应该是有产出的投入,体现了投入的保障性、效能性特征。那么,如何才算是有效的投入?在高质量的背景下,有效投入既表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也表示这种满足感不断上升的程度。以信息化为例,通常推进信息化建设需求相当的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但以目前社区教育情况来看,市民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学习的持续性普遍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应的服务与市民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与市民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够匹配。当然,也有很多投入项目,比如上海的家长学校,市民的参与度和满足度都很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高质量需要有高效能的投入。

2.以产出引导投入。“以产出引导投入”是产出应有的境界,体现了产出的持续与放大效应,学习效果代表了产出的最主要特征。在高质量背景下,产出不仅能反映投入,更能引导未来新的投入,从而实现投入的不断增值。在社区教育中,促进投入的不断增值是高质量追求的主要目标。有很多项目有一期接着一期的持续投入,因为每一期投入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后续投入不断,比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效果一直很有成效,所以近年来的投入获得各方支持,而且还引导了很多相关投入;也有些项目,成为一次性投入而无法持续,比如以前有很多社区教育教材由于效果不佳成为一次性投入,很多网络平台也常常如此。产出效应是高质量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社区教育高质量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猜你喜欢
高质量社区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区大作战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