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疝囊型膈疝1例

2021-12-03 08:46邝海燕骆迎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疝囊心包肠管

邝海燕 汪 圣 骆迎春

孕妇,29岁,孕2产1,孕16+5周,因外院提示胎儿异常来我院复查。孕17周超声检查:胎儿左心稍大、右心稍小、肺动脉内径稍窄、心包腔内见宽约0.59 cm的液性无回声区。超声提示:胎儿心包腔积液。孕24周超声检查:胎儿右心稍小,肺动脉内径稍窄(肺动脉内径0.38 cm、主动脉内径0.42 cm),心包腔内见宽约0.47 cm的液性无回声区,三尖瓣见反流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1 m/s,持续收缩早期。超声提示:胎儿右心及肺动脉稍小、心包腔积液。孕24+1周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提示正常。孕31周超声检查:胎儿左房与降主动脉的间距稍增宽(图1A)。右室较小、室壁稍厚,肺动脉、升主动脉内径均属正常范围,心包腔内见宽约0.30 cm的液性无回声区,三尖瓣见少量反流束。腹部横切面示左肾位于胃和脾脏后方,胃和脾前移(图1B)。右侧旁矢状切面可见右侧膈肌形态正常,呈薄带状低回声(图1C)。左侧旁矢状切面可见左侧膈肌显示不清、该部位稍向上膨隆,左肾、左侧肾上腺及部分肠管突向左侧胸腔内,左肾上极及部分肠管位于脾脏后上方、左肾前缘,与脾脏后缘成角(图1D),左肾位置明显高于右肾(图1E)。动态观察时,于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均可见左肾、左侧肾上腺及部分肠管随胎儿呼吸运动向左侧胸腔移动,与右侧膈肌及肝脏的运动方向相反。左肺下缘隐约可见一弧形低回声带,左肺与其下方的腹腔脏器分界较整齐(图1F)。超声提示:疑似胎儿左侧膈疝(不排除疝囊型),伴少量心包腔积液。孕35+6周超声检查情况与孕31周比较变化不大,心包积液完全吸收。孕妇于孕38周自然分娩一活婴,体质量3750 g,Apgar评分10分,婴儿无缺氧、发绀、呕吐等症状。出生当天转入专科医院治疗,术前行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提示:左侧膈疝(内容物为部分小肠及结肠)。见图2。出生第9天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小肠和部分结肠疝入胸腔,可见疝囊,左后外侧膈肌见一大小约5 cm×4 cm的缺损。术后诊断:先天性左后外侧膈疝(疝囊型)。术后第13天康复出院,预后好,无并发症。

图1 孕31周胎儿产前超声图像

图2 新生儿术前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图

讨论: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膈的发育缺陷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的先天性疾病,发生率约为1.0/10000~4.5/10000[1],胎儿期发生率可能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30%~40%[2]。CDH分为疝囊型和无疝囊型,疝囊由胸和腹膜两层浆膜层构成,中间夹有结缔组织或少量肌肉组织,呈薄膜状[3]。研究[4]发现两种类型膈疝在膈肌缺损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疝囊型较无疝囊型患儿的肺发育更好、存活率更高。如能在产前进行鉴别,有助于评估预后。本例产前超声提示胎儿疝囊型膈疝,孕妇足月自然分娩一活婴,出生第9天行手术治疗,预后好。术后诊断与产前诊断一致。超声需连续扫查才能完整显示胎儿整个膈肌,正常膈肌为薄带状低回声结构,呈穹隆状突向胸腔,左、右侧膈顶基本在同一水平。本例于孕17周及24周的超声均未见异常,孕31周超声提示膈疝,可能与疝囊限制腹腔脏器进入胸腔,使膈疝发生较晚有关。孕31周及35周超声检查均显示胎儿左肾、左肾上腺及部分肠管突向左侧胸腔内,而四腔心切面未见腹腔脏器,可能与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体积不大有关。总结本病4个特征:①左房与降主动脉之间的间距稍增宽;②动态观察可见左肾、左侧肾上腺及部分肠管随着胎儿的呼吸运动向胸腔缓慢移动,且与肝脏的运动方向相反,称为“矛盾运动”;③左肺下缘隐约可见一低回声弧形带,左肺与其下方的腹腔脏器分界较光滑、整齐,称为“分界线”;④正常情况下,结肠脾曲和左肾上极位于脾脏下方,本例于旁矢状切面可见左肾上极及部分肠管位于脾脏后上方、左肾前缘,与脾脏后缘成角,说明胎儿发生CDH时脏器间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本例超声描述提及的“分界线”与国外学者[5]关于疝囊型CDH的报道一致。总之,产前超声在鉴别疝囊型与无疝囊型CDH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疝囊心包肠管
早产儿心包积气保守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胎儿胎粪性肠梗阻合并肠套叠肠闭锁及肠扭转坏死致多处穿孔1例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处理策略的应用研究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
最方便的健身
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