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的路径探究

2021-12-03 21:07袁二凯龙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教学资源

袁二凯 龙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0)

2019年1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称“新大纲”)。新大纲强调“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评价进行修订,规定“军事课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明确将“军事课纳入国家教育督导体系,定期组织军事课建设教育督导”。[1]

新大纲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不仅具有指导意义,更具有法律效应。文件出台后,广大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国家举措,将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文件精神难以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现急需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探究可行路径,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让课程目标在高职院校中落地。

一、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所处困局

(一)课程不被重视

虽然新大纲发布后,广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将军事理论课加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列入了课程表,但军事理论课仍然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课程的教学管理缺位,没有与其他公共基础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的高职院校将军事理论课归属于学生工作处(武装部),有的归属于体育部、保卫处等部门,有的院校即使成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也是有名无实,不能系统研究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的“散养”状态极大限制了军事理论课的建设和教学质量。其次,军事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并不具有专业属性,很多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并不相关,对其未来就业并无裨益,不能认识到军事理论课对其核心价值观塑造、意志品质锤炼等精神层次的重要意义,因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此外,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军事理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很多采取开卷考试甚至课程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缺少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考核流于形式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让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二)师资力量短缺

新大纲要求“学校应当按照教学时数和授课学生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军事课教师”。但是,军事理论课是专业性极强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没有军事和国防专业相关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背景,缺乏军事专业知识积累,学校很难自主组建起一支专业化的军事理论教学团队。新大纲提出“军队应完善派遣军官制度,按计划派出承训力量,军地双方共同完成军事课教学任务”,以此缓解院校师资压力,这一措施理论可行,因为军事院校中有足量的军事理论专业教员,驻地部队中也有部分适于军事理论教学的现役军官,但考虑地域性差异、军地工作任务差异等因素,单向依靠军事院校或驻地部队向高校广泛派遣军官执行军事理论教学任务缺乏可行性,在实践中难以成行。种种困难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无人可教的窘境。

(三)教学资源匮乏

1.教材不适于高职教学

近年来,高职类军事理论教材建设虽有成效,但基本采用了本科院校的编写理念,并不适应高职的教育教学特点。尤其是新大纲发布后,符合新教学内容要求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而这些教材普遍存在偏重理论、内容老化、脱离实际等问题,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学需求。

2.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

军事理论课需要浓缩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战案例资料,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体系化的微课视频、示例图片等数字化资源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立体化、形象化呈现,虽然目前各大慕课平台上线的军事理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可以缓解广大高职院校部分数字化资源不足的矛盾,但并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全部需要。

3.硬件设施短缺

军事理论课的属性为理实一体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足以支持军事理论教学使用的教学场地以及沙盘、地图、指南针、军事类模型等教辅工具,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难以顺利开展,这就导致课程理论与实践处于脱节状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3]

(四)不被列入正常教学计划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军事理论课被边缘化的情况比较突出。高职学制为三年,比本科学制少一年,目前普遍采用基础课一年、专业课一年半、顶岗实习半年的教学周期安排。军事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一般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开展,但在周均28课时以上的教学压力下,将36课时的军事理论课塞进任一学期都会显得矛盾重重。[4]加之军事理论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院校将军事理论课安排在了正常教学计划之外,有的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授课,有的用讲座代替授课,有的甚至完全用线上慕课代替课堂教学。长期游离在正常教学计划之外,使军事理论课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二、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的可行路径

(一)转变观念认识,明确课程定位

1.思想上高度重视

新大纲对军事课的课程定位是“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课程目标是“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从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可以看出,军事理论课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同时肩负着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应从国家方针政策的高度看待军事理论课的开展,要以强化爱国主义和历史责任为教学目标,将军事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放在与思政课程、德育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要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在校园里为军事理论课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教学管理到位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应该与思政课程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同步。首先,学校要建立军事理论教研室,明确教研室的归属与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中的堡垒作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其次,学校教务处应将军事理论教研室纳入正规管理范畴,对其教学任务、教学研究、科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军事理论课应建立起贯穿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成果完整教学周期的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学校“要建立健全军事课考核规章制度,对考核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标准、要求等进行规范”“根据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考勤情况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军事理论课应该改变单一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探索实施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起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足够重视,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二)多措并举,融入正常教学计划

新大纲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严禁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调减、占用教学、训练内容和时数。”而目前军事理论课进入正常教学计划的最大阻力在于36课时的工作体量,[4]学校教务处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化解这一矛盾。

1.适当合班,减少班课总量

通过合班授课的方式,每减少10个教学班,就可以对应减少360课时的教学任务,相当于一名专任教师一年的教学工作量。比如,一所高校每届学生有100个行政班,理论上要产生3600课时的教学工作量,需要10名军事理论课教师来完成;如果每两个行政班合成一个教学班,那么教学工作量就可以降到1800课时,只需要5名教师就可以完成。通过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力量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教室资源、教师工作量等方面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为军事理论课进入正常教学计划提供可能。

2.实施混合式教学

军事理论课可以依托线上教学资源,探索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开展,合理安排线下教学课时,减少对其他公共基础课线下课时资源的挤压;其他公共基础课也可以用混合式教学方式释放一定的线下课时空间,双向施力,共同缓解线下教学的课时压力。

(三)引进与培训并重,提升师资力量

1.吸纳转业军官

转业军官服役期间都经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和正规的军事技能训练,具有充足的军事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军队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优秀人才,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即可直接转化为专业的军事理论教师,是军事理论专任教师的理想来源。高职院校通过接收军转干部,可以高效缓解师资短缺的压力。

2.引进军事学专业兼职教师

军事院校军事理论专业教员、驻地部队适于军事理论教学的现役军官进入学校兼职代课的最大阻力有两个,一是地域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周边没有军事院校或者驻地部队,这一问题难以解决;二是学校教学计划与军事院校、驻地部队的工作任务冲突,教员或现役军官难以保证稳定的代课时间。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在地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军事院校、驻地部队共同研讨制定军事理论课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任课教师与授课任务,为军事院校教员、现役军官教学进入学校兼职授课提供时间方面的优先保障。

3.校内选拔

学校可以探索建立军事理论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为军事理论专任教师提供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吸引校内对军事理论感兴趣或者具有一定军事理论知识储备的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等通过参加军事理论专业培训,转型成为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

4.加强专业培训

学校要积极与地方武装部、军事院校、驻地部队建立起课程建设合作关系,可以聘请军事院校或驻地部队中专业的军事理论教员对学校军事理论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帮助专任教师更新知识技能;也可以派遣军事理论教师到部队参加短期集训学习,提升军事专业素养。学校要把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机会;同时,学校要建立起军事理论“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对专任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双重考核要求,敦促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水平。[3]

(四)支持教学资源建设,深化课程内涵

1.开发高职特色军事理论教材

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要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研究,依据新大纲要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及教学设计,合理布局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及实践指导等内容,增强生动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编制出适于高职教学使用的军事理论教材。要探索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改变,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际战略环境瞬息万变,信息化战争理念和武器装备迭代频繁,所以军事理论课具有较强内容更新的诉求,目前传统的纸质教材难以支持知识点的扩充且不可即时更新,内容调整就需要改版重印,教材可重复利用率低,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通过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可以有效解决知识点及时更新的问题,教材内容可以始终与世界军事理论前沿保持同步,保证教材的与时俱进。[5]

2.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已经深深融入到了网络环境之中,信息化教学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因此,新大纲明确提出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对网络教学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未来将不可或缺。正因如此,学校要鼓励军事理论课教师立足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知识点重构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军事理论多媒体课件、图库、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改革,增强课程教学的张力,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泛在式学习。此外,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开发可以与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一体化设计,探索开发新形态数字化、一体化教材,通过“数”“纸”融合,将抽象的军事理论课程知识点具象化,更好地支持课程教学。

3.加强硬件条件保障

硬件条件保障是课程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改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军事理论课的高质量开展需要足够的教学硬件作为资源支撑,要配给足量的教辅工具,如沙盘、地图、指南针、军事类模型等,辅助教师将军事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指导有机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建设军事理论智慧教室或者复用学校已有的AR、VR实训室,搭建适于军事理论教学的场景,营造军事理论学习氛围,通过新技术赋能,带给学生沉浸式、场景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4.优化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具有个性独立张扬但约束力不足的特点,他们技术思维活跃、追求新奇、个性张扬,难以接受理论说教、思想灌输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听不进去大道理,反而对演讲、辩论、看电影和主题班会的喜欢程度比较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实效性。[6]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线上课堂自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线下课堂的延伸讲解和实践指导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教学要尝试互动式、体验式、场景式教学,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等素材的辅助,提升理论知识讲解的吸引力;通过丰富的战争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案例中蕴含的军事思想,给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辨留下充足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7]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点,将思政要素贯穿到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中,实现课程思政的全程贯穿,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8]

三、结语

在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将承担起更重要的立德树人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国防教育的认识水平,合理调配资源将军事理论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加大对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的扶植力度,有效改善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9]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教学资源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