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意志,曾婵娟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600)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Harvi Sing 和Chris Reed 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混合式教学就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将适当的技能传递给合适的学习者以达到个性化的教学[1,2]。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并不单单是基于信息手段对传统讲课模式的线上搬家或课外延伸,而应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及运用,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实践教学和在线教学深度融合,以达到优势互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既要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3]。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再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师生与生生互动,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根据其实际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满足了学生自由、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师们由学科专家、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启发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纳者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内化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过少,它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教学创新,就需要更为先进的、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理论,以便指导教师们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在教师方面,教师需要具有科学、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不能只是课堂的决策者和唯一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问题解决或任务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4]。于学生方面,学生不再是知识浇灌的对象,而应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内化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化的主动担当者;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尽可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总之,这是一种基于"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教学观念,它吸收了"传递-接受型"和"自主-探究型"两种教学观念之所长,摒弃了二者之所短[4]。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配备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来得以有效实践。当前,对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模式尚未有统一的规范,其中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国内外广泛运用并被证明实际有效。翻转课堂模式是由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Jon Bergmann 和Aaron Sams 首次提出,并随着大量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发展完善[5]。翻转课堂让"课上听教师讲课,课后回家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颠倒和翻转,转变为"课前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讲解,课上在教师指导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启发、引导、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满足了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并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单是依赖一本教材,还充分利用了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随着信息化教学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亦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国内常用的教学平台如"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云端大学"、"超星学习通"、"爱课程"等等均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呈现出多样化和开放化的学习空间,为随时随地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不同于传统教学只关注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后作业,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注重课前准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及课后巩固阶段融为一体,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达成良性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不同学习层次、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不同,为了使更多学生获得更有效的知识技能达到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们提前通过问卷调查、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在课前对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进而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等,由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确定好教学目标后,再结合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与教学大纲拟定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可以尝试将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分为数个知识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作教学课件、音频及视频教程等信息化教学资料,真正做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用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上传相关教学资料并发布学前任务,期间可加入一定量的课堂测试、单元测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有针对性进行练习。学生带着任务在线上自主进行网络学习、展开在线讨论,教师同步在线提供答疑指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完成学前任务,遇到难点问题及时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解决,也可以记录部分难点问题留待课堂中提出,还能在线上分享学习经验增强信息交流与知识交流。至于实践操作课程,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设备模拟进行实践,让学生获得在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方面的模拟。总之,在整个线上教学阶段,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当学生通过线上教学阶段基本获得相应的知识基础后,课堂教学环节再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教师在课堂授课阶段主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重点讲解,并进一步强化本次课程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学生可向教师汇报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并展示自己的作业情况及其它学习成果,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则予以引导做出解答。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互动手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开头脑风暴活动深化学习,从而达成探究研究和项目协作,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内化、开拓创新性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教师再次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发布课后练习任务和拓展知识,及时摸清不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在线辅导。学生借助线上学习平台进行知识的强化巩固与拓展。
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其中不仅需要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也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评价。对于学生方面,需要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知识能力、合作交流、学习效果、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值的设计应依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既包括线上部分又涵盖线下部分。可以通过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学生登录次数,签到情况,任务点的完成情况,随堂测试分数,课程互动讨论等多个信息化互动活动,来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并进一步结合线下课堂学习、交流合作、实践操作技能系统判断,整体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传统期末考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考核方式,但在形式上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组卷。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线上线下学习及实践操作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合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占比可以由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效果统筹安排,尽可能公平公正并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当然,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对教师方面的评价同样不容忽视。有研究者提出对教师的评价同样需要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多方面评价,线上教学评价依据教师线上登录次数、所发布的课程通知、课程讨论、课程作业、教学视频设计方案等多方考虑,线下教学通过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多个角度来评估。评价指标具体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丰富,讲授是否逻辑科学,重难点是否突出等。
总之,在健康评估中开展混合式教学,践行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使得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信息化教学优势充分融合,是当前信息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不会再独占知识的权威,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协作,共同促进知识内化、提升实践技能。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