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教育观看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

2021-12-03 06:32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闻斯行不器教育观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孙 丽

近年来的高校教学改革大多集中在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不论是翻转课堂、慕课、微课还是混合式教学改革,都在力求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标准化、被动化、简单化和独立化特征,实现学生更加自主、多样、复杂和协作的学习模式,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牢固性和可操作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居家学习倒逼了在线教育的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开始关注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在线教育软件、平台和工具。在诸多的教学改革思想中,很多学者研究和借鉴了国外可汗学院的翻转式教学模式,认为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场教育革命,但当我们分析其教育理念时会发现,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这些思想在孔子的教育观中早有体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教育家,他的教育观极富科学性与辩证性,历时千年而不移,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观点能为我们所用。不论是“有教无类”的大众化教学观,还是其“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方法,还是“君子不器”的主动性教学目的,都极富科学性与辩证性,与当今的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现代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育模式不同,高校现代混合式教学改革更加讲究团队协同,更加满足复杂问题的解决,也同时提高了教育的多样化和精准性,力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意识。

(一)学习形式多样化

当今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多样化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引导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主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小组讨论和成果汇报等形式多角度学习和思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传统教育体系下更加关注个人能力考核不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大程度地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实践有更大的意义。

(二)学习资源丰富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和互动客户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这一特点对于交叉学科更加友好,传统模式下交叉学科的教学中往往会因为涉及内容较多,无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全面讲授课程内容和相关案例,更加没有时间给学生自我分析和交流思想的机会,混合式教学模式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

(三)学习动力自主化

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教学内容不同,在多种教学模式合理搭配的条件下,在多种教育软件和资源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并且基于自身兴趣对知识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而基于兴趣出发的学习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与传统教学相比,既保证了时间有效性,也能更好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学生会主动自发地搜寻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教师的强制要求,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实用性。

(四)学习目标精准化

基于混合式教学前述的特点和优势,学生基于个人兴趣会主动寻找各类资源,并与线上线下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互助小组,主动交流互动。互联网平台也为这种交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工具,这在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增加了教育的精确性,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传授所需知识,而不是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的“大水漫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自动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孔子的教育观

(一)“有教无类”中看大众化教学

孔子收徒讲究“有教无类”,接收所有来报名的学徒,结束了过去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的历史,因此孔子的门生既有季孙、孟孙等贵族的孩子,也有穷人;有各地的人,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有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各种职业的人。因此,子贡说孔子“正自身以待来者”,意思是孔子把自己端端正正地置于此处,不管哪里的人来了,他都一样的教,这便是“有教无类”。这一点与当今在线教学改革的思想是一致的,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降低了所有人获取学习资源的门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普惠,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获取各类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调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有教无类”。

(二)“因材施教”中看差异化教学

《论语·先进第十一》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上述故事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经典,两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教师迥异的答案。孔子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子路和冉有其二人的性格、脾气、秉性和行为特征不同,二人相较,子路脾气较为急躁,平日行为较为莽撞,所以孔子让他问问其父兄,三思而后行。而与子路不同,冉有本身已是非常谨慎小心之人,凡事均是思虑再三、瞻前顾后,所以孔子才让其马上行动,他认为就冉有而言,行动力是更加重要的。

孔子上述“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正是体现了差异化和精确化教学的思想,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特点不同、优势不同,因此不能千篇一律使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体系对待所有学生,即使考试等评价手段也应该多方面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

(三)“君子不器”中看灵活的教育模式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君子不器。”对于“君子不器”这个四字箴言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源自对“器”字的解释,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首先,理解为器皿和器具,不论是什么器具都是有形状的,形状便有了拘束感,代表了格局小、视野小。因此,所谓“君子不器”,就是要打破局限,要有大格局。其次,理解为工具。从这一点出发是指做人不要死板,只成为一种工具而失去灵动。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理解,是哲学角度的“器”,与“道”相对应,基于这种理解,“君子不器”就是做事不能拘泥于表象,要去追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基于上述对“君子不器”的理解,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观中,认为不能将人进行固定的分类和定性,一个人不是生来就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应该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应该有丰富的个性和独立的思维,都有能力和机会去追求事物的本质。我们的教育不能把人物化,不能给予学生太多的限制,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从上述孔子的教育观对比当今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发现有很多共通之处。从《论语》的基本语言结构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学大多都是学生提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问题的情况作答,体现出的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强迫学生按照唯一教学大纲单方向接受。互联网、大数据和各类信息工具平台的发展为上述教育观的实现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将教育的市场、资源和知识的边界扩展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工具和平台,继续深入践行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君子不器”等教育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校教育的广泛化、个性化和自主化。

猜你喜欢
闻斯行不器教育观
百家争鸣
解读《论语》
《论语》知多少?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君子不器”新探——基于先秦儒家“文”“质”关系的一种可能性解读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闻斯行诸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子路问强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