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何春连 周义文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重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也能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抬头率”,增强课堂实效性。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延展思路,将互联网资源与思政课程有机整合,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思政课“抬头率”从“迎合”到“赢得”的教学理想。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目标展开路径探究。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较低的现状,追根溯源,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滞后性,互联网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互联网+教育”下,高职思政教育“抬头率”想要获得实质性提升,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以及信息技术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从目前的高职思政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思政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受传统教学观念制约,多数教师还局限在口头理论讲述,在实际教学中鲜少引入互联网资源,授课模式也拘泥于线下。这种条件下,一方面导致思政教学氛围过于枯燥沉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思政教学体系创新和改革,从而无法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造成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提升缓慢的不良局面。
创新教学内容永远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的第一要素,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现实情况而言,教学内容普遍缺乏创新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教师在规划思政教学内容时思路不够广,过度局限在教材内,不但难以拓展学生的思政视野和人文视野,也无法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第二,教师在开发思政教学内容时对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不够到位,极大地降低了思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提高“抬头率”的硬实力不足。
在“互联网+教育”下,高职院校提高思政课“抬头率”的核心目标,绝不仅仅是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更为关键的是要将互联网教育资源和思政课程有机整合,设计更多别开生面的主题性思政课程,从根本上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抬头”质量。但是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学校的思政教学体系都缺乏主题性课程,不但无法带给学生新颖的思政学习体验,也难以让学生的思政素养获得实质性的提高,更谈不上保障学生在思政课堂的“抬头”质量了。
实践能力是高职思政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高职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互联网+教育”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有效提高的重要标志,在于课程体系中具备实践板块。互联网教育资源是提升思政课“抬头率”的基础素材,而实践性教学板块是发挥互联网资源教学优势的助燃剂。但是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而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鲜少拥有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互联网资源的教学价值被严重浪费,导致思政课“抬头率”流于“迎合”主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面,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提升“抬头率”的主要阻碍,是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落后。基于此,在“互联网+教育”下,教师理应更新教学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积极开发和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及融媒体工具,一方面可以顺应“互联网+”和融媒体教学趋势,另一方面也能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打造更加精彩的思政课堂,真正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听课效果与“抬头率”。
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媒体融合的发展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互联网+教育”下的思政教学中,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四史”和互联网资源相整合,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发布在新媒体思政教学平台上,建设立体化、交互式的思政融媒体,增强驱动思政课“抬头率”提升的硬实力。学生无论是在思政课堂上还是在业余生活中,通过浏览融媒体思政平台,就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各个里程碑事件,从而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改传统的章节讲授为专题讲解,辅之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中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同时借助融媒体工具,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为僵化的思政教学体系注入更多活力,也能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学生自主产生社会主义路线认同、政治认同等积极态度,从而初步达成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从“迎合”到“赢得”的转化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在“互联网+教育”下,协同教务建设好课程思政,学生在专业课和思政课上都能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生通过“互联网+”思政学习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树立以技报国的人生志向、持续精进自身的专业技能、形成勤奋好学的职业态度,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以蓬勃之姿迎接各种挑战,坚持不懈追求更卓越的工作成果,显著增强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抬头”质量,促进思政课“抬头率”在“互联网+教育”下实现从“迎合”到“赢得”的有效优化。
在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唯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让优质的思政精神真正传递到学生的耳中、脑中和心中,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基于此,在“互联网+教育”下,教师在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该设计多样化实践活动,一方面引领思政课“抬头率”从“迎合”到“赢得”转化,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将思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完善学生的思政素质和实践能力。比如,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有关纪念地、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展览;观看相关文献专题片或者纪录片,撰写心得体会,进行交流研讨;组织学生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主题分组查阅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结合“四史”相关国家文件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四史”相关活动,如竞赛、演讲、征文、“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我心目中的思政课”等实践活动,养成知行合一的优良品质,并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教育”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提高思政课“抬头率”的途径也更为丰富。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与融媒体工具,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活动等,使思政课堂成为引领学生自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战场,多维度完善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发挥“互联网+教育”的教育优势,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抬头率”从“迎合”到“赢得”的成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