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实验小学 高跃庭
教材插图鲜明地凸显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引入教学直观形象,能快速激活学生的思维,高效地将学生带入文本学习情境之中。这在促进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判断、想象、记忆、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色彩明丽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设计,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富有现代性,下面笔者就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使用谈几点思考。
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猜谜语、讲故事、歌唱、表演、朗诵、播放影像、质疑等。借助插图导入,就是众多导入方法中的一种。新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插图,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物、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插图能快速有效地吸引学生,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学生便积极发言,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巧借插图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又能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
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大多色彩鲜艳、构图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特别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插图中火烧云的形状,提问:“看了课文插图中的火烧云,联想在生活中你观察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学着说一说?”教材插图中直观形象的火烧云形状,调动了学生联想生活中观察到的火烧云的积极性,结果学生表达的心中的火烧云真是多姿多彩:有的是“脱缰奔驰的骏马”,有的是“正在飞翔的小鸟”,有的是“贪睡的小猪”,有的是“枝繁叶茂的大树”,有的是“低头沉思的小羊”……学生心中的火烧云真是变化多端,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因此充分被挖掘。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插图是一些拟人化的动物,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促进学生直观地掌握动物的形象。有些则是一些美妙绝伦的景象,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激发学生的互动探讨意识。在插图的吸引下,学生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有效进入教学主题,并对课文中描绘的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一共有三幅插图,第一幅是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交流,背景是河里面的水草,鲤鱼是红色的,而且只有两条鱼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交流,提问:“同学们认识鲤鱼吗?哪位同学能说说鲤鱼的特征呢?”这类话题立马就引发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再适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同学们总结得很不错啊,在我们的印象中,鲤鱼都是宽宽的嘴巴、红红的身子,可是它长的既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鱼鳍哦。”通过这样一种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插图的讨论中,会有效促进学生对鲤鱼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样,迁移此法学习另两幅插图,学生自然就能很快了解水中动物的特点。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文重要内容的体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插图最主要的作用。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二年级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较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利用课文中精美、直观、生动的插图辅助课文教学,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课文内容的一知半解,特别是一些难以言状的细节或学生从未听过、见过的事物。有时,一些词句的大意连教师一时都难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这样,学生会感到枯燥,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指导小学生观察教材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就可以很容易地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明白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如教学《学弈》一课时,笔者采用了看插图、听朗读、展开想象理解文本的新方法,即学生在用心听教师范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接着提示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下棋者的表情、动作,猜测是给哪句话配的插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给课文配的插图,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文言文句子。再在全班展示插图,朗读句子,学生评价,教师随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再一次看课文插图,注意人物表情,发挥想象,小组分角色朗读,并在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学习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例子吗?你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主动看图思考、看图联想、看图表达的积极性,很快概括出故事主旨是学习得专心致志才会学有所获,并主动联想到自己及他人学习生活中专心致志与心不在焉带来的不同结果的事例,交流热烈,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文主题具体化的反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插图反映的正是课文的主题。如果教师只通过语言描述,有时很难使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理解主题思想,更难将主题思想内化到大脑中去,获得情感共鸣。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些插图,循序渐进,多方式由浅入深地诱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主题就会深化,重点就会突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插图中,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这正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这一主题的具体、直观的体现。
形象直观的材料往往比长篇大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教学《古诗二首》一课,学生很难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于是笔者适时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按照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小学生入学后,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会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要求记住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背诵一些课文等,这样小学生的有意记忆能力才会得到迅速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实践证明,插图有利于对信息的记忆,尤其是对延时识记的效果优于即时识记。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插图中的内容(相当于课文内容)印在脑海,此时引导学生复述或背诵课文,就比直接背诵文字要简单容易得多。如在教学《蜘蛛开店》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插图,在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对插图细致认真的观察,插图中蜘蛛开店分别卖口罩、围巾、袜子,过程中一次比一次艰难,这样生动、鲜活的印象已在无意间牢牢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此时再引导学生试着看插图来复述课文内容,会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不仅在无意中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内容,言语表达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语文教材的插图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并且相对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学生被插图中细致的描绘所吸引,深度感知其中人物难能可贵的精神。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插图,学生看了自然会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与厌恶,同时也感受到白求恩勇敢无畏、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从而对其产生敬仰。
随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语文教材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大作用。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记忆力和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我们要改变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文轻图”的观念,当然,每节课使用的图片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一节课都在播放眼花缭乱的图片,反而会喧宾夺主,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图片上,会忽视课文的内容,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