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一新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有效方法

2021-12-03 06:32:35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高级中学覃丽凤
亚太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生初中生班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高级中学 覃丽凤

一、高一新生不适应现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是高一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果充分了解并加以引导和调整,不仅可以使高一新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而且对他们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规划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一新生既带着初中生的稚气,也带着对高中的向往,然而在新的校园环境中,他们往往觉得无所适从。通过长期的观察,笔者发现高一新生对高中生活普遍存在以下不适应现象。

(一)不适应高中生活环境

进入高中,高一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校园,面对新的教师、同学,陌生感陡然增加。曾经熟悉的初中生活与现行的集体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通常表现为学生难以快速地从初中教师全权负责管理、监督、跟踪学生学习的管理模式,进入高中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高中管理模式。因而,高中新生容易对新的学校生活环境产生强烈的不适应。

(二)不适应自己在高中的角色

曾经有一些高一新生在初中是“尖子”,是教师的“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高中则是曾经的初中优秀生的新集体,优秀生骤然增多,原来“唯我独尊”的学习优势不复存在,“我”不再是教师心中的焦点。此外,面对高中高手云集的新班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学生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恐惧心理,往日的自信不复存在。

(三)不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进入高中,学习环境不同,对于新的同学和教师都很陌生,会产生不同的期待,这都需要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面对陌生的同学和教师缺乏沟通交流的信心和动机。尤其是思念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常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绪不稳定,经常沉浸在思念初中同学和教师的情绪中,甚至会产生辍学、转学的念头。

(四)不适应高中学习

高中阶段课时安排增多、学习科目增多,而且九门课程都需要抓好基础,课业负担重。很多学生发现他们在初中时掌握的学习方法明显难以应付高中的学习,因此,他们会产生焦虑、不自信与退缩的心理。面对多科目的学习任务,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安排时间,更有甚者因不熟悉高中教师教法而排斥任课教师,导致上课走神,无法专注学习,学习成绩下滑。

二、高一新生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高一新生会对曾经憧憬的高中生活无所适从?作为学生引路人,教师应着手了解学生不适应高中生活的原因,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引导学生顺利实现“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角色转换。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和观察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带来的适应困难

高一新生正处于十五六岁,是从少年到青春期的心理过渡时期,开始注重“面子”,而且争强好胜,不轻易认输,即使遇到麻烦也不愿意透露给别人,认为这是一种很“丢面子”的行为。因此,部分高中新生有了相当程度的封闭心理以及自我中心倾向,缺乏主动的人际交往积极性,阻碍了同学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心理压力无处释放。

(二)中考后自我松懈造成的适应困难

很多学生因为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感觉自己会比同龄人更优秀,中考后有松了一口气的想法,所以中考后天天疯玩。一个漫长的暑假过后,“优秀初中生”几乎头脑一片空白。进入高中后,看到别人都在埋头苦学,自己躁动、傲娇的心既骄傲不起来,也难以保持原有的自信,静不下心也学不进去,最终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进入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自我评价不正确导致适应困难

自我评价偏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我评价过高,有些“优秀初中生”在学习上有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但进入高中后,初中阶段的优越感消失了,心理落差导致其难以适应。二是自我评价过低,很多初中毕业生来自农村,初中和小学阶段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几乎没有其他特长教育,也几乎没有可读的课外书籍,知识面狭窄。因此,不少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既无才艺,学习成绩又不突出,知识面狭窄,还有的学生感觉自己长相不佳、衣着不时尚而自卑感陡增,无法自信地融入新的校园生活。

(四)家庭教育缺位造成的适应能力欠缺

我校88%的学生来自农村,家里主要收入的80%源于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留守学生率达34%。为了生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谋生,平时这些孩子长期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甚至叔伯家生活,每年与父母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他们经常面临痛苦时无人分担和开导的悲伤、喜悦时无人分享的孤独。此外,他们通常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与别人说起家里的父母情况,不敢大胆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难以适应高中繁忙而又有压力的生活。

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高一阶段,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甘当“火种”,消灭学生心中的退缩、抗拒与恐惧,放弃懦弱之火,帮助学生点燃自信、奋进、拼搏之火,促使学生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蜕变。这就要求以班主任为首的教师团队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统一部署下,多方协同努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摆脱心理压力,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三、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方法

(一)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团队的合作作用

“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言谈举止对每一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校园,面对陌生的一切,高一学生心里充满忐忑与不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迅速组建班级教师团队,分配各自任务,为每一间宿舍分配相应的辅导教师,以教师自身的行动向学生传递教师的关爱,为学生排忧解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建立师生相互的认同感。

(二)组建班级学习小组

学生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们在新的班集体里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因此,班主任应以主题班会课、班级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学习小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让同学之间在短时间内互相认识、互相熟悉,建立正常、融洽的同学关系,消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为高中阶段的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班级学习小组的组建也为日后学习小组的竞争,以及形成班级学习竞争氛围和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学习小组的成功组建将促进班级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举办讲座,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学法指导

通过举办高一新生适应性教育讲座、学法指导讲座,让学生解决高中阶段的自我定位问题,调整学习方法,转变学习观念,正确对待和评价考试成绩,以健康的心态迎接高中的挑战。各学科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校学科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说明教师和父母都是缺一不可的教育者。学校教育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家校联系能够增进和培养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情感,也可以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通过家校联系,家长、教师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

尽管高一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层次参差、类型复杂的特征,但教师只要认真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探究问题根源,以爱心感染学生、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和思想工作,及时做好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预防和疏导工作,做好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和疏导,兼顾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探索,相信在高一新生引导方面的工作会更有成效,而我们迎来的“优秀初中生”将会顺利进入高中,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新生初中生班级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