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衍波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立并完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统筹学校各专业、各课程、各部门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从顶层设计、三个关键、两翼协同和质量保障四个方面介绍了1241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育人环境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第一课堂“主战场”和第二课堂“辅战场”的育人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1241”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将价值塑造价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一、1241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
1个核心,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2条主线,即以第一、第二课堂一主一辅两个战场为主线,4方要素,即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育人环境和育人活动四个方面为行动要素,1大格局,即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见下图。
二、1241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
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下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要充分发挥教学与非教学双主体的育人功能,以师生为中心,优化资源调配、科学设计内容、创新育人载体,让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等多种X+育人形态和内容覆盖师生共同成长的每个角落,滋润师生共同发展的每片心田。
1.顶层设计:健全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与教育教学固然是主体、是关键环节,非教师与教辅工作亦是不可或缺,有时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全校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由党委牵头,组建工作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部署,党政齐抓共管,教学部门引领,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健全并完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2.三个关键: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
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是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因此,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这个关键主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通过教师专题培训、教学观摩、资源共享、教改研究示范课程、教学竞赛等手段,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强化育人意识,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梳理思政元素,求同共享,立异标新,让教学更有思想、课堂更赋情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两翼协同:开展育人活动、营造育人环境
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让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活动成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聚焦人才培养目标,从思政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技能特长培养等方面,对能够课程化的项目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逐步健全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培养接班人的阵地,要始终紧扣思政教育这根弦,加強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宣传舆论导向,从师生身边环境、贴心服务、高效管理等日常学习生活小事中,找准育人角度,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打造文化浓郁、文明守纪、和谐向上、绿色安全、生机盎然的美好校园。
4.质量保障: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学校应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价工作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研究制订基于不同岗位工作的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工作评价标准。把教职工,尤其是作为核心要素实施者的教师队伍、团委学工队伍等参与课程思政工作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成果表彰奖励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切实提高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何嘉,吴坤埔.思政“大协同” 育人“全贯通”.中国教育报,2021年4月8日第8版.
2.张兴,李志英.从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整全人”.黑龙江教育,2021(9).
项目来源: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课题编号HSKSZ202004):1241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名称:1241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HSKSZ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