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器官捐献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探讨

2021-12-02 08:13张祖志姚自勤张骊旻
关键词:医学院校器官医学生

张祖志,吴 鹏,姚自勤,张骊旻

(1.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32)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器官移植手术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疾病的最佳手段之一。而器官供体严重不足成为器官移植的“瓶颈”,是器官移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015年以前,中国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主要有3个:亲属间活体器官、司法途径器官(死囚器官)和公民死亡后捐献器官。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就是公民自愿捐献[1]。由于体制、政策、法律、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不同因素影响,导致中国的器官捐献量较少,供体器官来源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医学院校学生教育入手,以医学院校开展器官捐献教育为切入点,结合专业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医学人才,引导全社会的器官捐献风尚。这一措施具有拯救人类生命、发展医学技术、传递人间友爱等重大深远的意义[2]。

一、医学院校开展器官捐献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

器官捐献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和传播有关器官捐献的知识并改善捐献现状。2019年中国器官获取组织大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当前自愿捐献器官的供体与等待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比例为1∶150,而全球比例为1∶10。到2018年底,每百万人逝世后器官捐献人数西班牙为48.2人,美国为25人,相比之下,我国每百万人仅有6.8人捐献器官[3]。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表明现有的器官捐献宣传教育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亟待改进。

(一)医学院校开展器官捐献教育的意义

在医学院校开展器官捐献教育,让医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公民中宣传器官捐献知识,能够进一步加强公民对器官捐献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器官捐献事业的理解与认同,引导全社会的器官捐献风尚,这与我国目前开展的公民器官捐献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器官捐献事业,提高器官捐献率。

(二)医学院校开展器官捐献教育的可行性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是潜在的器官捐献人,也是将来的器官捐献协调员。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大多是医学专业人才,他们已成为提高各国捐献和移植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医学生对器官捐赠和移植的知识尚不全面,器官捐赠的意愿普遍较低,要求其发挥带头作用和作为主要力量较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教育,端正其对器官捐献教育的态度,提高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4]。

首先,在医学院校开展器官捐献教育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医学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和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技术和保障。很多课程用到的标本来自捐献遗体或器官,医学生也是器官捐献的受益者。医学生群体不同于其它人群,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与器官捐献密切相关,能够理解器官捐献对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医学生在校接受器官捐献教育,养成对生命的敬畏,切身体会器官捐献对挽救病人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从内心认同和接受器官捐献。

其次,器官捐献教育可以融入医学院校的课程设计中。在现阶段我国医学生的教学中存在大量可结合器官捐献教育的环节,然而目前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上,对器官捐献教育都有所缺失。从教育内容来说,医学院校普遍没有开设专门的器官捐献和移植课程,部分相关知识点仅仅体现在人体解剖学、外科学和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关于器官捐献的程序、法律伦理、激励机制和器官分配机制等重要内容则较少涉及,从而导致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不全面。从教育方式来看,在课堂上进行器官捐献教育才是“主阵地”,才能真正地触动医学生的内心和情感。课堂教育能够让学生完整、系统学习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与医学知识相融合,激发其感情升华,将其转化为捐献意愿和实施行动[5]。

二、器官捐献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器官捐献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改革近年来逐渐兴起,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已成为共识,而医学教育更亟需通过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地融入学生日常专业课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的专业课教学变革。医学生在校所接受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倡导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对医学信仰的追求及关爱情怀的培育等。其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合之处,同时又与医学专业关系极为密切,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与医学专业课结合的缺陷[6]。

1.体现相同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器官捐献教育同时实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能够体现其相同的价值观。器官捐献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奉献”“博爱”等,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以“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为主题贯穿始终,“爱”的教育是两种教育的共性活动。医学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不仅要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更不能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医学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医学技术,而且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器官捐献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优良载体和素材,涉及人对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注重学生医风医德、职业道德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2.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的要求。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和品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器官捐献教育的目的治病救人、无私奉献,让生命更有意义。两者之间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人才,因此,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器官捐献教育要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达成两者的教育目标[7]。

(二)器官捐献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

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通和教育方法相容为器官捐献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可能。两种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融合互动、共生互促。两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内涵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都是在立德树人“博爱”主题的指导下,以器官捐献教育为载体,融合专业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教育。器官捐献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要提升生命情感体验,加强人文精神培育和医德教育,让医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以器官捐献教育为切入点,可结合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梳理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素材,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融合。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具有相容性,可充分有效地实现教育内容和知识理论的融合。

三、医学院校器官捐献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推进的举措

(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器官捐献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

医学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发掘和提炼“碎片化”的器官捐献教育内容,围绕专业课内容、课程思政元素、教学目标三方面,顶层设计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将器官捐献教育与思政元素表现出来[8]。

1.专业课理论教学。如人体解剖学第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和献花活动,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宣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词,既有庄严的仪式感,又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器官捐献是捐献者灵魂的再升华,医者是人类健康的守护者。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藴含的思政元素,与器官捐献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既有医学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突出对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真正将德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完美结合[9]。

2.实验课教学。在医学课程设计体系中,实验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性是医学专业所具有的特征,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的直接观察和实践操作训练才能得以强化巩固。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在实验前操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主刀区域局解的规范性教学中加入人文元素,如尊重解剖遗体完整性、卫生性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等,从而将课堂打造成“一堂有温度的生命大课”,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10]。

3.临床课教学。教师在临床课教学过程中要把器官捐献教育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例如,眼科学教师在讲解角膜移植手术时,可借助角膜捐献巧妙地把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器官捐献教育融为一体,使讲解具体生动、落在实处,学生易于接受,达到教学目标。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和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等。伦理学和外科学课程可采用“器官捐献的意义”引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外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手术室向捐献器官鞠躬默哀,与学生分享器官捐献者的遗嘱、病历及与疾患抗争的图文影音资料,并带领学生慰问捐献者家属,参加追思会,从而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承生命之厚重,载医德之永恒[11]。

(二)在第二课堂融合器官捐献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

1.打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其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型,传统“填鸭式”的授课方式难以真正从内心打动他们,因此,亟需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普及器官捐献专业知识。具体而言,每年清明节可带领学生来到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林,集体默哀鞠躬、敬献鲜花、表达哀思,缅怀他们为人类医学进步和生命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和无私的大爱情怀。组织感兴趣的学生成立器官捐献社团,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还可以邀请器官捐献者和移植者现身教学,激励并加强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的感性认识,帮助医学生树立积极的器官捐献态度[12]。

2.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学校有关部门应通过与各级红十字会的合作,定期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在农村宣传器官捐献知识,破除封建传统思想。学校还可以帮助成立社团、协会等学生团体组织,如“器官捐献协会”“爱心社”等,开展相关知识科普和宣讲活动。在社会实践调研中,组织学生调研“红十字会”“中心血站”“角膜库”“骨髓造血干细胞库”“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等的运行情况,了解公众对于遗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和意愿等,拜访器官捐献者、受捐者及家属,在深度接触中体悟责任和大爱。

3.发挥人体科学馆的教育科普目的。医学院校基本都设有人体科学馆,科学馆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为广大市民(特定人群如中小学生等)开展的科普教育,不定期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发挥医学生的积极性与联动性,打造“协同共建”的活动体系。

总之,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应重视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医学院校器官捐献教育为切入点,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提高器官捐献意愿,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器官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类器官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ORGANIZED G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