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2-02 13:04刘雅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区酒庄葡萄酒

刘雅静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就气候、日照、土壤等条件而言,具备成为国际国内一流葡萄酒产业基地的诸多优势。近十年来,宁夏葡萄酒产业较快发展,成为国内葡萄酒产区的后起之秀。但就整体而言,在日趋激烈的葡萄酒市场竞争背景下,对标世界和国内知名葡萄酒产区,宁夏葡萄酒产区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厘清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多角度分析推进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各类主客观制约因素,立足长远,探讨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深入发挥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潜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确保宁夏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之困

(一)产业发展成本较高的难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鉴于宁夏的风土条件和气候的特殊性,葡萄园建设运营费用较高。首先,因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冬季气温较低,每年冬季需对葡萄树进行人工埋土防冻害操作,春季又需进行出土操作,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葡萄园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加。其次,产区大多数酒庄的葡萄园用地属于流转或承包性质,每年还需缴纳500~650元/hm2的土地承包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再次,产区内大多数酒庄受制于资金压力,在投资伊始缺乏机械化意识,大多选择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导致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无形中增大了酿酒葡萄的生产成本。同时,机械化操作对土地的平整度、种植规模、建园标准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需对现有土地进行必要的改造,而多数企业则无力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机械化改造。

(二)产区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十余年间,宁夏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已建成酒庄92家,但大多数酒庄运营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存在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经济实力较弱、种植成本较高、产品品牌推广相对滞后等问题,还有部分酒庄主要以原酒加工或销售为主,能够有效提升产区品牌形象价值的标杆企业相对缺乏。虽然近年来先后有张裕、长城等知名企业入驻产区,但就整体而言,产区内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偏少,企业间交流合作活动相对较少,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龙头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出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三)葡萄酒企业普遍面临投融资困境

葡萄酒产业具有现金回流速度缓慢的特点。宁夏葡萄酒产区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自有资金极为有限,在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大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目前在建的一些酒庄因资金问题处于暂缓、延期建设的困境,而已建成投产的酒庄中,65%以上仍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由于葡萄园产权构成情况较为复杂、林权证难以办理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存在明显的融资瓶颈。同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普遍存在,银行系统限贷、惜贷、抽贷等行为较为常见。此外,还存在贷款受理周期长而贷款期限短、贷款利率上浮等现象。以红寺堡区为例,企业每年融资贷款需求总量为2.5亿元以上,但实际年银行放款不足1亿元,尽管为帮助解决葡萄酒企业的投融资难题,自治区政府设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但主要用于基本的苗木补助[2],与企业贷款资金需求量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缺口。

(四)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

1.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储备不足

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酿酒葡萄种植栽培技术人才和酿酒师、品酒师等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猛增,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快速崛起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首先,在酿酒葡萄的种植方面,大多数酒庄雇佣的是年纪较大、经验相对丰富的果农,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80后”“90后”年轻种植师稀缺;其次,在酿酒环节,多数酒庄只拥有一名酿酒师,部分酒庄甚至没有自己的专职酿酒师,完全依靠从国外聘请,由于国外酿酒师对宁夏的风土条件等了解不透彻,对原料特点的把握也不够精准,而企业也缺乏与其相配合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因此产品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现行人才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近年来宁夏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与葡萄酒相关的专业,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还远不能满足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一是产学结合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在现行院校培养模式中,学制较为单一,葡萄酒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匹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校企良性互动合作机制缺失,产学结合的要求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导致企业很难获得既掌握葡萄酒酿造技术,又具有葡萄酒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一些酒庄对现有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提升等不够重视,在葡萄的栽培、酿酒及市场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教育培训不系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五)产区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亟待提升

虽然近年来宁夏葡萄酒产区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得不少奖项,在业界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就消费者层面而言,由于产区整体广告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宁夏葡萄酒产区的跨省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不高。这表明,无论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存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具体而言,政府在产区品牌和整体宣传、大营销格局的打造方面思路还不够清晰,措施还不够到位;而企业对于塑造产区和产品品牌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缺乏树立产区形象的意识,大多专注于自家品牌的独立宣传和推广营销,对产区品牌的打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联动宣传促销严重不足。

(六)葡萄酒营销渠道过于单一

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致力于实现前期葡萄种植、中期葡萄酒酿造和后期市场推广营销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目前宁夏葡萄酒产区在营销环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受制于种植规模及运营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产区内大多数酒庄的年产量普遍较低,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酒庄只有6家(西夏王、中粮天赋、张裕、御马、凯仕利、保乐力加),销售渠道较为狭窄,七成以上的产品销往一、二线城市的星级酒店或为会员定制酒;而通过市场渠道流通销售的占比则不足三成。这种铺货渠道单一的扁平化营销流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跨域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部分酒庄的市场开发与产品推广理念较弱,不同程度存在重生产轻营销的现象,营销手段创新性不足,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四位一体”营销模式,即“产品包装、渠道招商、终端建设、活动推广”[3],并且各自为政,没有组建起营销联盟,导致品质很好的产品却没有好的市场销路。

二、推进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多管齐下切实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1.积极推动酿酒葡萄园区种植管理模式转型

从源头提高酿酒葡萄的供给质量,并进一步降低原料供给成本,是提升宁夏葡萄酒产业价值链的基础条件。要从源头上把好葡萄酒的质量关,首先,政府相关部门与葡萄酒行业协会应在对葡萄酒企业原料需求数量与质量、现有酿酒葡萄种植区域与构成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酿酒葡萄种植园区进行统一规划,推动产区内集中连片土地的整合开发利用。其次,逐步强化葡萄酒企业与种植基地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模式,使酿酒葡萄由传统的分散化、粗放式种植管理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酿酒葡萄的种植管理体系,逐步规范栽培技术与操作模式,实现园区水、土、肥等种植栽培管理环节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从品种培育筛选、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控制好种植栽培过程,为后续葡萄酒酿造环节提供更为优质的原料。

2.逐步提升原料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政府相关部门和葡萄酒行业协会在对企业自有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推动标准化葡萄园建设,有序提高酿酒葡萄种植栽培的机械化程度,加大藤条修剪、病虫害防治、埋土出土、水肥一体化等环节的机械投入,逐步取代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壮大葡萄酒龙头企业

1.促进产区龙头企业长足发展

当前,要把促进龙头企业长足发展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寻找新突破口的基点,围绕壮大产业的主题,进一步完善产区内龙头企业的精准认定、帮扶成长、跟踪监测、科学评估与动态淘汰机制。遵循“扶大、扶优、扶强”的基本原则,将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规模较大、品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葡萄酒企业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到支持体系中,建立动态的龙头企业名录库,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能够发挥领军带动功能的骨干企业。同时,要尽力营造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大面向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各类葡萄酒产业优惠政策。

2.逐步提升葡萄酒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无论是从满足自身快速成长、发展壮大的目标出发,还是从充分发挥扩散、极化效应,辐射带动其他中小葡萄酒企业共同进步的角度而言,葡萄酒龙头企业都需要在品牌塑造、规范管理、技术创新、克服产品同质化、挖掘产品独特性、优化产品品质,以及捕捉市场机会等方面苦练内功,在推动产区大中小葡萄酒企业协同化、集群化发展中发挥领军带动作用,为宁夏葡萄酒产业的腾飞蓄势储能。

(三)财政金融双向发力破解葡萄酒企业投融资困境

1.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需求,继续强化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加大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方式,对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等给予重点扶持和保障,并有效引导和推动更多项目、资金、人才和创新要素向葡萄酒产业集聚,助力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监管制度等,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使其发挥更为高效的产业扶持功能。其次,还应采用政府补贴、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方式,帮助葡萄酒企业缓解资金和成本压力。再次,在财政资金补助支持方面,政府应更多地关注一些中小葡萄酒企业,给予其一定的倾斜性融资帮助,以此促进葡萄酒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2.加大金融信贷和保险扶持力度,营建多层次金融助推发展体系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从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将葡萄酒产业纳入重点支持对象体系,开发一些更为适合葡萄酒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4],逐步扩大面向葡萄酒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向其提供优先贷款服务。其次,政府可与金融部门联合进行评估,对于那些经过评估确定属于技术含量高、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未来成长性好的中小葡萄酒企业,即使缺乏抵押,也可以探索成立葡萄酒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酌情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适当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制定更为合理的利率浮动区间并适当延迟还款期限,从根本上支持中小葡萄酒企业的健康发展。再次,要逐步完善与酿酒葡萄种植相关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建立酿酒葡萄种植保险试点区域,争取将酿酒葡萄种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并进一步健全农贷风险转移与补偿机制,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裕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四)构建规范高效的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1.建立全过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并出台宁夏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规划,同时,积极搭建相关培养院校与葡萄酒企业精准对接的平台。二是紧密结合企业对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由培养院校与葡萄酒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确定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从招生、教学,到实习、就业的全方位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培养院校教学的精准性与实用性。三是鼓励葡萄酒企业接受教师、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实践,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培训效果评估,选择若干积极性较高、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设立“葡萄酒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由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奖励,构筑起常态化的企业实训机制,提升葡萄酒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实操能力。

2.建立国际化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制

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宁夏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在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积极探索建立宁夏葡萄酒产区与法国等国家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中外院校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培训资源,在银川市建立其分校或中外合作培训机构,利用国外优质教师资源进一步提升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二是建议自治区政府设立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国外进修专项资金,每年资助经过选拔的优秀葡萄酒专业人才和在校生,赴国外著名葡萄酒专业院校或葡萄酒行业协会进行实习。

(五)系统实施宁夏葡萄酒产区品牌塑造工程

在葡萄酒行业,目前市场竞争的焦点已开始从传统的产品竞争、企业竞争,向产区竞争、品牌竞争转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葡萄酒产业进入了以突出产区个性与特色为重心的产区品牌竞争时代[5]。为此,首先,要依托产区内的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典、骨干品牌,同时要积极培育一批形象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兴品牌,树立宁夏葡萄酒品牌的整体形象,实现品牌的高端化、系列化[6],使宁夏成为享誉中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葡萄酒产区。

其次,鉴于产区品牌形象将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下一步应遵循“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7]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宁夏葡萄酒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持续提升宁夏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更加全面地展示宁夏葡萄酒产区的历史文化、风土条件与独特优势,提升产区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另一方面,要鼓励产区内的葡萄酒企业围绕产品品牌的打造,在设计创意、新产品开发、葡萄酒文化挖掘等方面开展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品牌宣传活动,同时,也要引导葡萄酒企业在共同发展的同时,齐心协力维护和提高产区声誉,共同塑造宁夏大产区品牌[8]。

再次,要进一步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应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葡萄酒企业共同参与的宁夏产区品牌对外宣传推介机制,组织、引导企业统一参加国际或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葡萄酒赛事及博览会等,开展更有特色的产品推介营销活动,同时也要积极争取更多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葡萄酒大赛落地银川,从“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全力塑造产区的个性形象,逐步提高宁夏葡萄酒产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体现产区品牌的高附加值。

(六)不断拓宽营销渠道,持续创新营销模式

1.以市场为导向找准目标消费群体

葡萄酒市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二线城市消费注重品质,三、四线城市消费注重价格,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消费结构特征[9]。宁夏葡萄酒企业必须对市场前景进行精准预测,对不同地区、城市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偏好进行细致研究,才能在营销环节获得更大的价值。目前,宁夏葡萄酒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宣传推广和展示销售已经开始布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其高品质的契合。但除了关注中高端产品布局一、二线城市以外,还应在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加大推广价格更为亲民的大众产品,进一步扩大宁夏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不应遗忘农村市场这一葡萄酒消费的新兴市场,找准农村消费的市场定位,开发出适合农村居民饮用的葡萄酒产品。通过提供更为丰富的葡萄酒种类,供不同消费群体选择,最终形成中高端产品与大众产品协同发展的市场营销格局。

2.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营销方式

首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营销理念。伴随着近些年的市场拓展和消费升级,葡萄酒消费已不再是过去那种跟风式、模仿式消费,更多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品牌化、差异化的消费体验。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宁夏的葡萄酒企业要建立起品牌营销、体验营销、情感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重心,以服务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好进行更为深入地挖掘研究,更为精准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加大目标市场的深耕力度,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筹划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可组织协调各葡萄酒企业,组建宁夏葡萄酒销售联盟,强化联盟带动作用,协同联动提升市场占有率。

再次,要促进产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在继续优化实体推广营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新媒体和网络等虚拟平台的营销力度,精心策划产品的线上定位,使广告宣传的投放更加精准化、更有成效[10]。规模较大的葡萄酒企业可以入驻“京东”“天猫”等知名度较高的电商平台,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积极运用庄主直播、网红带货等新型网络营销手段,不断优化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加速线上与线下营销的有机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中小规模的葡萄酒企业则应积极运用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采用游戏植入、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开拓传播范围广、方便快捷、费用相对较低的线上营销渠道。

猜你喜欢
产区酒庄葡萄酒
川酒2021实现总营收3247.6亿元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中国2020葡萄酒消费量下降17%
收葡萄
勃艮第分级制度详解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
收购德国酒庄总共分几步
砸酒瓶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