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
——上海职业院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推进、做法与启示

2021-12-02 13:04马俊哲郑伯坤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模进校园大国

马俊哲,郑伯坤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为了了解上海职业院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情况,学习上海职业院校在“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2020年10月10—12日我们对上海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等职业教育分会、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及中华职业学校开展了座谈和实地调研,发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现论述如下。

一、上海职业院校“大国工匠进校园”的启动和推进

上海职业院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2015年6月17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上海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走近劳模”系列活动,让劳模的真情真事真话感染感动感化学生;推进劳模精神进课堂,用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引导、启迪和鼓舞学生。2015年6月19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正式启动“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包起帆、徐虎等60位不同时期的劳模被聘为上海市劳模讲师团首批成员[1]。之后,劳模讲师团先后进入沪上大中小学校园开展巡讲活动。2016年10月27日,上海市总工会授予首批88位高技能人才“上海工匠”荣誉称号[2],其中多数都是全国和市级劳动模范。2016年12月2日,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上海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大国工匠进校园”上海首场活动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办[3-5]。会上,上海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在本市职业院校中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就上海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工匠精神”活动、“工匠进校园”活动、“走近工匠”活动、“工匠精神进家庭”活动、聘请劳动模范、“工匠”担任指导专家等五项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由此,上海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以“劳模·工匠进校园”为内涵,逐步形成了适应上海发展需要、体现上海职教特点、劳模和工匠精神教育融为一体的活动特色。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工作部署,让活动在上海职业院校持续升温、不断深入,2016年在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举办了“现代工匠精神”主题论坛,2017年在上海医药学校举办了“践行工匠精神与当代中职生使命”主题教育坛论,2018年在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进校园’推进会”,2019年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行了“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进校园’工作论坛”,2020年还将举办“劳动光荣我自豪,技能宝贵我践行”主题活动。连年举办的主题论坛和工作会议,以及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摘冠学生潘沈涵(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和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代表自述铸匠心、追匠梦的励志故事,通过胡双钱等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亲述奋斗经历、诠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六神丸”传人张雄毅等工匠大师现场展示刻苦执着练就的技能绝活,通过优秀教师讲述打造“匠心匠艺”优质课堂的创新教法,通过典型学校交流分享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经验和案例,对各职业院校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和总结各职业院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案例和经验,并及时在有关场合和宣传媒体进行分享交流。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持续推进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通过评选“小小工匠”“工匠之星”,以及开展“大小工匠面对面”等活动,着力使工匠精神融入系部文化,在做深做优做亮上下功夫,让工匠精神和匠心育人在校园落地生根[6-7];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注重搭建多元载体,组织开展“走近劳模工匠”系列活动,学生“学劳模、做公益”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大国工匠”张冬伟、世界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杨山巍等盛赞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以“工匠精神在‘逸夫’传承”为主题,通过“匠心巧手”学生作品展、“匠心课堂”教师公开课等推动活动开展。此外,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等举办教师“匠心匠艺”优质课活动,以师德涵养匠心,以专业锻造匠艺,用智慧和坚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双提升。

近年来,上海市各职业院校注重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主动性和探究活动规律的积极性,先后组织了选题为“劳模·工匠进校园”的论文和案例评选,并编印专集向全市各职业院校推送,启发和引导其它职业院校对活动的规律性加深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中,这些论文在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涵养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究;相关案例中: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提交的“‘焊神’张翼飞、‘焊痴’秦毅和‘大国工匠’张冬伟是怎样炼就的”,以及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提交的“传承劳模精神——南京路“20日为民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对各职业院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不断“走深”“做实”提供了借鉴。

二、上海职业院校“大国工匠进校园”的典型做法

(一)先从教师抓起,着力让活动在学校落地生根

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大国工匠”走进学校、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耳聆听“大国工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领悟,亲眼观摩工匠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与精湛风采,亲身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真谛,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进而树立认真钻研技术技能的信心和决心。但活动终归是活动,其具有间断性的特点,因此,要让工匠精神持续浸润心田,就要解决好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一传”“二传”问题,使间断性的“活动”得以落地生根。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就把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该院实施的“青蓝结对工程”项目,聘请师德高尚、对工匠精神领悟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老教师以交流、沟通、听课、指导等方式,通过言传身教,给予青年教师以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关心与指导,至今已先后开展四轮结对,有32位青年教师在“传帮带”中快速成长,并在工匠精神的传承、弘扬与培育中充分发挥了“一传”“二传”和中流砥柱作用,使“大国工匠进校园”这个间断性活动实现了落地生根。再如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青年教师过好“专业实践关”,在其实验实习农场(基地)对青年教师采取“农场有我一分田”的形式,让青年教师亲身体验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技能要求,强化其亲农、爱农和研农的思想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让青年教师跨过工匠精神的门槛,站到弘扬工匠精神的前沿。

(二)校系各司其职,统分合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进行总体设计,明确划分学校和系部各自职责,统分结合使活动既有高度和震撼力,又有针对性和“接地气”,取得了上下满意的效果。如在校级层面,邀请农林系统的著名劳模和专家进学校给师生作专题报告,不仅讲授专业领域内的最新成就和成果,更重要的还讲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深深懂得做事创业,尤其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升,必须通过发扬工匠精神去钻研、苦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功近利,只有老老实实下到田间地头、下到牧场渔场、下到企业岗位,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才能取得成效。如2019年5月结合“上农之春”文化节活动,该校举办了一场“工匠精神进校园交流分享会”,邀请了老中青三代校友工匠回到学校,与学生和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海派插花大师王路昌、宠物医院高级技师范一士、园林专家金沁赟三代工匠代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讲述了从业以来敬业、精业的感悟,诠释了工匠精神专注执着、踏实坚定、精益求精的深刻内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系部层面,则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由各系部在各相关专业的校友和行业专家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工匠进校开展活动,如带教(青年教师)、举办讲座、上门实践指导、参与社团活等。尤其是对于大学1、2年级,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分为不同类型邀请校友、行业专家进校开展活动;而在大3年级临近毕业的实习阶段,则采取组织学生“走出去”深入基层去参加顶岗实习和现场观摩大师实际操作等,使“大国工匠进校园”与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几年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系统分合作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围绕专业要求,系部工匠文化在校内争奇斗艳

2016年12月2日,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大国工匠进校园”上海首场活动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行(李卫红《在“大国工匠进校园”上海首场活动上的讲话》、张鹏《沪“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举行 用精益求精感动学生》、上海市教委《“大国工匠进校园”上海首场活动举行》)。作为上海职业院校“大国工匠进校园”的排头兵,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文化育人和专业育人之中。该校现有四个专业系部,每个专业系部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工匠文化(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关工委《不断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落地生根》、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推进“工匠进校园”活动——2017年上海市中职校关工委专题培训班举行》)。其中智能制造系围绕学校“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主旨,结合装备制造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淀形成了“精益求精、以精致远”的“精”文化核心,形成了“精塑品格、精修专业、精练技艺、精守规范、精育作风、精研创新”的“六个精”的“精”文化内涵。在智能制造系先行试点的基础上,该校材料与检测系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围绕自身的专业特点,集中打造出自己的工匠文化——“创”文化;信息技术系围绕自身的专业特点,打造出本系部的工匠文化——“信”文化;商务管理系围绕自身的专业特点,打造出本系部的工匠文化——“准”字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专业系部文化,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学校的“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争奇斗艳,深入青年师生的心田。

(四)家校形成合力,增强和放大活动育人效能

上海市在推进职业院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把“工匠精神进家庭”作为五项活动之一纳入活动之中,放大了活动的效能。如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注重家校合作,多次向学生家长发放“家长信”,告知家长学校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及开展情况,通过了解学生家长对这一活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与学生家长一起,形成培养“工匠精神”的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8]。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智能制造系结合技能大赛备战和学校博学节活动,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小小工匠”评选活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关工委《不断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落地生根》),微信推送短短2小时,就有近2 000人参与投票,同学、教师、家长纷纷转发、留言。最终,经3 744人投票,五位同学被评选为2017智能制造系“小小工匠”,受到表彰。此外,这五位小工匠在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中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谢晨辉同学在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中总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荣获金牌。“小小工匠”评选活动激起了同学们的学技艺热情,“技高一筹、取胜未来”成为同学们的成材梦,同时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关注和重视。

三、上海职业院校“大国工匠进校园”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共识达成是前提

当“工匠进校园”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在国内、市内已有榜样后,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还认为,工匠精神比较难学、无法复制,认为工匠与农业无关,而且在农业领域内有“大国工匠”称号的极少,难以请到校园内开展活动。鉴于此情况,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指示和批示精神,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客观要求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提高了认识,拓展了思路,认为农业领域的“工匠”实际上就是从事农业职业的有高级技能和特长的农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同样也具有一般工匠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特点,也具有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共识达成,“工匠进校园”活动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迅速开展。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在启动“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之初,就如何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最终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传承”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推进方案,并开辟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多种途径。在讨论中该校得出结论,基于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目标的高度契合、基于工匠精神在本校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基于工匠精神有利于当前职业教育务实心态的养成达成共识,从而使“工匠进校园”活动在全校上下引起了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推进“工匠进校园”活动——2017年上海市中职校关工委专题培训班举行》)。

由此可知,要在职业院校深入持久地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就必须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教职员工上下一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各项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启迪、教育和磨炼。

(二)校友资源是依托

中华职业学校是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先贤于1918年创办的中国近现代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曾被誉为“最富有试验性的学校”和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黄埔军校”,像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数学家华罗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者顾准、核聚变与离子体物理学家王世绩、带领团队攻克“中国芯”的材料科学家邹世昌、石油矿业机械专家顾心怿、东航优秀乘务长舒晔、人民艺术家秦怡、影视动画界领军人物张天晓、东方卫视舞台美术设计李欢、职业高尔夫球员周赐麟等,都是该校校友。为了让这些校友在学生中产生具有积极意义的“名人效应”,学校组织编撰了《校友撷英录》和《师生回忆录》,并邀请这些名人校友回校为学生作报告、进行座谈交流等,避免了学生的盲目崇拜,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本行业标杆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在本行业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也邀请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毕业生、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总干事卜佳青回校,给在校学生作了以“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的创新创业专题报告(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推进“工匠进校园”活动——2017年上海市中职校关工委专题培训班举行》、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关工委《多管齐下 关工委在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建功立业——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关工委工作的实践初探》)。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提出了愿景、使命、目标、策略、成效和影响力的逻辑序列框架,与学生分享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感悟,同学们反响热烈,而且心灵受到了震撼,留下深刻了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中,虽然要邀请“大国工匠”“大工匠”等著名人物走进校园,以其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但是邀请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的优秀毕业生回校,让他们到校与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与互动,分享职业成长的经历和体会必不可少。这是因为这些毕业生如何受到前辈的指点、受到了前辈们身上的哪样精神鼓舞,怎样逐步成长为有用之材的亲身经历与感受等,与同学们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实际上,通过与学长的面对面交谈,学生们会觉得标杆离自己不远,只要努力就能达到,极易激发起他们前进的内生动力。因此,各职业院校要善于开辟和利用这一资源,并以此为依托,使“工匠精神进校园”更接地气。

(三)搭建平台是基础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搭建龙凤旗袍传习所、亨生西服传习所、技艺传 承人培育基地等平台,聘请龙凤旗袍、亨生西服以及老凤祥银楼的工艺大师们进工作室以至直接进入课堂开设“非遗”品牌服装、手工艺品知识技能课程,面对面、手把手传授龙凤旗袍手工制作工艺和亨生奉帮裁缝工艺等“非遗”技艺,培养教师工匠和学生工匠,传承工匠精神。

中华职业学校建立大师(劳模)工作室,如西餐烹饪大师赖声强工作室、红房子西菜馆全权与蔡晓明大师工作室、上航著名空嫂吴尔愉工作室、锦江饭店国宴大师严惠琴工作室、金茂凯悦大酒店西餐大师冷耀斌工作室、和记餐饮中餐大师杨海成工作室、今日动画生产型工作室,以及李锦记教室、雀巢教室等,架起了劳模工匠与师生长期联系的桥梁。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设立校内“劳模工匠工作室”“世界咖啡屋”和校外“劳模工匠精神教育基地”,由劳模工匠对接相关专业,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在课堂上口授技能诀窍,在实训中手把手教会学生技艺,并协助学校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之中(《“大国工匠”张冬伟、世界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杨山巍等盛赞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与世界著名企业——瑞典卡尔拉得优胜汽车修复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卡尔拉得上海杨浦培训中心”,把企业搬进了校园,并聘请顶尖行业大师、一线技术精英常驻学校,让师生学习和感受工匠精神的崇高境界。

事实证明:职业院校建设大师传习所、大师工作室、大师工坊、工匠精神教育基地等平台,不仅为工匠大师走进校园展示其技能技艺和人格魅力创设的一种条件,营造的一种实际操作场景,让师生获得环境熏陶和氛围感染,而且是学校与工匠大师建立长期联系的一种纽带。因此,职业院校在“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中,要舍得拿出人、财、物有效搭建这样的平台,为工匠大师展现“拳脚”和广大师生受到陶冶提供条件,使学校与工匠大师形成长期联系的纽带。

(四)丰富形式是关键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在“大国工匠进校园”中探索开展“三尺”教育(即在入学典礼上发直尺,要求学生为人正直、处事有度;在拜师典礼上发千分尺,要求学生精准规范、精益求精;在毕业典礼上发游标卡尺,告诫毕业生走上社会要“外圆内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及“小小工匠”“工匠之星”评选活动和“大小工匠面对面”活动等,动员和组织师生深刻感受工匠精神的真谛(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关工委《不断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落地生根》)。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通过开展“一班一品”特色班集体评选、“鲁班之星”评选、校企同台技能竞赛、“校园工匠达人秀”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构建校园文化,实现以文化人,滋养工匠精神,深受师生欢迎,取得了显著效果。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通过组建“劳模工匠讲师团”“学生学习劳模工匠班”,以及定期举办“劳模工匠周”活动等,为师生传承、弘扬和践行劳模工匠精神提供了具象化的学习典范和教育资源(《“大国工匠”张冬伟、世界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杨山巍等盛赞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通过举办综合技能节(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设置近二十个技能比赛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个修炼技能、修炼心智,同时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检验自我的舞台,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种追求和信仰,以让学校和老师见证学生们的努力和成长,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推进“工匠进校园”活动——2017年上海市中职校关工委专题培训班举行》、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关工委《多管齐下 关工委在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建功立业——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关工委工作的实践初探》)。

事实上,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就需要采取师生喜闻乐见且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不但可以让师生从中获得工匠精神的感染和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新鲜感,也有利于消除其中一些枯燥环节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时,要精心对活动进行策划设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技术技能技艺的要求,采取丰富多彩和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师生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并从中获得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五)融入教学是保证

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积极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把“大国工匠”“上海工匠”“大师”“劳模”等请进校园、请进课堂,以爱岗、敬业、刻苦、奉献、专业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推进“工匠精神”落实在教学效果上(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推进“工匠进校园”活动——2017年上海市中职校关工委专题培训班举行》、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关工委《多管齐下 关工委在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建功立业——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关工委工作的实践初探》)。学校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爱岗敬业、竞争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课程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备课,独具匠心地上课,在授课中按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要求,尊重关心学生,适时宣传“工匠精神”,激发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的原动力,以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逐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不愿学、被动学到主动地乐意学,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严谨、耐心、专业的态度,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推动“匠心育人”进实训、进教材、进课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关工委《不断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落地生根》、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中职分会《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推进“工匠进校园”活动——2017年上海市中职校关工委专题培训班举行》)。该校在“工匠精神进实训”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将该课程排进教学计划,并组织了课前“说课”、现场听课和课后评课,推进了“工匠精神进实训”的深化。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以“工匠精神传承”为核心目标,采取“三位一体”的“工匠精神进校园”的教育教学措施:一是德育引领,即通过工匠大师讲座交流、企业参观学习和拜师学艺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职业和工匠的认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梦想和工匠梦想;二是教学渗透,即通过建设大师工作室,请工匠大师直接进入课堂,培养教师传人和学生传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企业大师、工匠大师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定期为学生授课;三是校企共育,即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采取“长链条”合作模式,落实教学设施建设、校本教材编写、学生参观学习、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邀请企业和工匠大师参与学生全过程培养,从而缩短毕业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和掌握技能要求的转换时间。

事实上,只有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实到整个教学以至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全貌。因此,职业院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不能一年只举办几次活动,而是要把工匠培养的要求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实到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工匠精神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训,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工匠精神的实质和风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材。

总之,“大国工匠”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永远都在路上。我们要围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整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把握“工匠精神”的精髓和真谛,积极总结经验并借鉴兄弟院校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劳模进校园大国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大国气象
优秀剧目进校园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