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研究

2021-12-02 01:00徐以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师

徐以标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22006)

行走课堂不仅是突破传统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推动教师创新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一种新思想新手段。尤其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只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感,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利于教师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借鉴一些成功的行走课堂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革和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配合教师,走出课堂,摆脱传统课堂的限制,将社会作为一个学习的大课堂,随时随地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通过开展相关案例的分析,教师能够总结更多行走课堂开展的教学经验,明确在实际应用中行走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优势,进行恰当的调整,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真正地“走”起来。

一、行走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在关键时刻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在理论课堂的教学中,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了一部分,因此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在渗透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因此难以激起学生共鸣,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尝试行走课堂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等,带领学生走出传统课堂,为学生呈现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例如在学习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中国梦的目标,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行走课堂的教学计划,认识到本次课堂的核心为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师需要根据核心选择恰当的行走课堂教学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铸就的民族精神、劳动成果等等,并结合新时代对中华民族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体会时代内涵。具体的课堂步骤为课前微课视频导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总结所学知识。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行走课堂教学基地一日游做好准备。

本次行走课堂的教学实训基地教师可选择本地的抗日山烈士陵园。教师组织学生乘坐大巴车到达目的地,要求学生自由参观,一小时后在门口集合。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应用到提前整理好的资料,了解烈士陵园中革命先辈们的故事。在集合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参观的感受,并为学生讲述这一段历史。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与日军力量悬殊,是什么支撑着中华民族度过了这一难关?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和这段历史相联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在最艰难的时刻,是由一个个普通的中国同胞用他们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生命来捍卫祖国。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看到的烈士冢、纪念塔,使他们仿佛回到过去战争现场,被眼前的一幕幕所感染,激发了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本次烈士陵园之行,学生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有了自我的理解和认知,将理论课堂转为实践课堂。行走课堂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一篇参观后的感想作文,并整理所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一定要突出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通过这一课堂作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感受诉诸纸上,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行走课堂在毛泽东思想概论理论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反映了现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展现了党的一些重大观点、战略思想等等。教师开展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时,涉及更多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知识,也包含了我党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引进行走课堂,实现传统理论教学课堂与社会实践课堂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论知识,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开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章节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案例带领学生分析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施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的主要情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例如2019年底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明确病毒的传播性,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疫措施,如禁止出行、封闭小区、每天测量居民体温、及时给予治疗和救治等,还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保护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疫情传播。作为这场疫情的亲历者,学生们能够充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党的正确领导地位。经过党和国家还有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避免了疫情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后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基层,采访基层工作人员并和他们一起开展基层工作,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战略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明确基层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才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以及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意义。虽然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无论是基层工作者还是领导者,他们内心坚定党的领导地位,高效地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发现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反馈问题,一步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近些年来我国一直深化改革中国教育,加大对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落实到户开展扶贫工作。基层工作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工作经历和感受,并谈一谈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看法。通过学生的这一课后作业,教师能够全面掌握本次行走课堂的实施效果,以及学生总结的社会经验,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行走课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理论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这一段历史,中华民族受到各国列强的侵扰,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他们艰难地生存着。中华民族的同胞积极寻求救国之路,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迎来了和平年代。教师在开展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理论教学时,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教师可以借助行走课堂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到良好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情境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情境中高效地吸收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影片中讲述了民国时期社会各界的人们积极寻求解放之路,最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解放和独立。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学生对一些著名人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影片将他们的真实事迹呈现出来,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动态学习。影片观看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聊一聊影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行为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为学生分享一些课外资料。经过共同讨论分析,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明了的印象,尤其是建党的这一过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独立之路才正式展开。

教师也可以将博物馆作为行走课堂的教学实训基地,带领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在博物馆中,收藏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一些文件、工具、照片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参观博物馆,一边为学生讲解这些藏品的故事。要求学生拍好照片。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理论知识进行参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结束参观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博物馆中的藏品,共同回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做出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幸福。通过这一行走课堂确立了党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近代中国,无数伟人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寻求了诸多道路,这些道路分别是什么;为何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是成功的。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堂中积极地思考,也可以讨论分析,最终在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地位的正确认知,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四、行走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思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等等。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探讨,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我党制定路线、政策、方针的理论依据,其中包含了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学习时,学生如果理解不了理论知识,便会陷入知识的漩涡,难以理解教材内容中的思想内涵和本质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注重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灯塔作用,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在灯塔的指引下,实践活动才能高效地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借助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将静态的文化转化为动态画面,消除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的抵触心理。在视频最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诞生历程是什么?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影响是什么?借助问题高效导入课堂中,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节奏和步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为行走课堂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师在设计行走课堂时,可以挖掘时代特点,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21世纪,随后互联网时代到来,近十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线上教学等等,形成了和过去明显的分水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科技体验馆,除了手机电脑,这里拥有更多高新科技,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科技的强大,感受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改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社会进步关系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两面性,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百年之后,这个社会又会如何呢?树立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知识在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一辩证思维挖掘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其带入到课堂中,和教师同学一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本次行走课堂,学生从抽象的哲学理论知识进入到具体的实践环境中,认识到理论是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而实践经验则不断丰富完善理论。两者相辅相成,为党的发展指明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仅是单一理论知识的渗透,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历史观。在行走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理论知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行走课堂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吸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行走课堂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整个社会环境便是它的实践课堂。教师根据教学方向、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实训基地,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实训基地中,切身感受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或者通过学生的一些亲身经历使得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实践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这一过程,掌握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实践学习思维,逐步消除传统理论课堂中存在的弊端,引导学生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大山里的教师
嘻游课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