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化管理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2021-12-02 01:00任国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区骨干教师名师

任国权,杨 卉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吉林长春130000)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义务教育法》中对未来教育走向的要求,同时也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且从师资流动等方面规定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以区域名校为中心组建大学区,学区内各校间取长补短,实现教育的最大均衡化,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大学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2010年,南关区教育局率先在省内推行大学区管理模式,树勋小学成为新组建的树勋大学区龙头校。树勋大学区各成员校纷纷打破“围墙”,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个体发展为联合发展,不仅在形式上联合,更在内容上实质性地融合。

一、共谋发展,学区化管理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10年的时间里,大学区本着“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高瞻远瞩、管理过硬、指导有方、工作创新的学区管理及教研队伍,以教研科学化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在树勋小学和长春市第104中小学部两所“长春市优质校”的带动下,2013年—2016年短短4年时间,大学区内其余几所成员校全部成为“长春市新优质学校”。2016年南关区教育局对学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树勋大学区成员校由原来的6所变成了7所,分别是树勋小学、平泉小学、曙光小学、苗圃小学、西三小学、红旗小学、八一小学,增加了两所村小。至此,大学区又依据新成员校结构,形成了依托“集群型自主发展、‘1+1’帮扶型联盟发展、紧密型集团发展”的三种结构,继续为学校提升、教师发展探索有效之路。当前,学区化管理更加注重每所成员校发展自身优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共融创新,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培训体制

树勋大学区在学区化管理过程中,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共融创新,坚持从大学区校长团队、名师团队、教师团队三个维度,积极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大学区发展积淀人才储备。

(一)校长团队——塑造精英型教师领路人

校长是学校发展与教师培养的决策人,树勋大学区首先抓好校长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治校有方、素质优秀”的校长团队。

1.“管委会”统筹大学区工作,高位引领

大学区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全面统筹学区工作。由树勋小学校长担任大学区区长,成员校的校长及副校长任成员。管理委员会经过深入研判、集体商榷,制定出学区整体发展规划、学区内管理交流、教师交流互学、教科研交流等计划。有效针对、磋商、解决大学区内重要管理问题;有效计划、实施、推进大学区内各项工作,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为提高各校的管理水平,大学区管理委员会开展了多项活动。

2.名校长工作室辐射引领,智慧共享

2013年5月,为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共享智慧、共赢发展,大学区名校长工作室正式启动,“任国权名校长工作室”相应成立。工作室每年都会进行积极且富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从学校管理理念“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高位引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刻思考“校长的困惑与思考”讲座,再到“学校培养与名师成长”的教师培养方式方法探索,及至2019年以来响应南关区教育局号召开展的“校长教学指导力提升项目之名校长工作室‘双微’活动”,每项活动都为大学区成员校校长提供了可借鉴之经验。

3.校级领导校际交流,取长补短

大学区原有的成员校——明珠小学曾是一所农村学校,名为“幸福中心校”。乡小的教师接触外界媒介少,因此思想趋于保守,视域不够开阔,导致学校综合发展实力弱,曾陷于被兼并的窘境。为彻底摆脱这种局面,任国权校长受南关区教育局党委选派,带着“育人无小事,无处不课堂”的办学思想来到这里,借力学区基地校资源,高标准办学,互派教师交流,加快了队伍发展的进程,使明珠小学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历经四年打造,把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改变成长春市首批新优质校。相继,李永明、宋冬梅两位副校长交流到明珠小学,也为学校发展带去了前进的动力。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到明珠小学走访、参观时,不禁感慨道:大学区管理使明珠小学脱胎换骨变成了一所“新优质校”。

4.校级领导论坛,厚积薄发

在大学区整体运行有序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召开校级领导论坛,就大学区发展中的成绩和需改进之处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并结合近几年大学区活动,撰写发展心得,汇总成册,为大学区的发展历程留存印迹,同时也为以后的稳步前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名师团队——锻造领军型优秀教师

树勋是培养名师的摇篮,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多元金字塔式名师团队。近几年有20多位名师从树勋走向校长岗位。因此,学区化管理充分发挥树勋影响力,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名师团队,以提高学区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创立名师团队发展模式

在学区工作中,借鉴树勋小学名师培养经验,根据大学区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大学区管委会领导反复学习、研究,并深入到教师中征求意见,同时与东北师大专家共同探讨,创立了大学区名师团队发展模式,即学区教师专业共同体模式、学区教师认知学徒模式、学区教师捆绑发展模式。大学区各成员校互派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借助优质环境及外部资源力量,努力锻造各学科领军人物,不断促进学区内全体教师发展。

2.校际教师交流向纵深发展

树勋小学先后派出70多名省、市级骨干教师赴学区内各校交流,其他成员校教师也走进树勋小学进行交流。交流教师不仅按照交流要求完成相应工作,更是要将各自学校的特色带入新的工作领域。尤其对优秀的骨干教师,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搭台子,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他们犹如一股清流,为各所学校注入新生力量。

树勋大学区的教师交流与区域内均衡发展工作,始终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国家教育部体艺卫司王登峰司长、原吉林省副省长王化文、吉林省副省长李晋修、教育厅厅长张柏军及市区各级领导均来到树勋大学区视察、指导,对大学区的教师交流工作等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学区各校为培养出更多学科领军教师,学区确定并开展了骨干教师“321”工程:即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学区内带培3名徒弟,其中本校教师1名,其他成员校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带培2名徒弟,其中本校教师1名,其他成员校教师1名;区骨干教师带培1名徒弟的活动。各成员校的新教师与一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每位指导教师每学期都应走入徒弟课堂,有针对性地对徒弟进行专业指导;徒弟每学期至少要听指导教师课10节、书写教学反思5篇、教学或听课心得2篇。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成员校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打造出一批批学科优秀教师,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4.动态管理名师讲学团

树勋大学区成立名师讲学团,采取动态管理的形式,成员为大学区内的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市骨干教师、全国大赛获奖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成员组成各类中心组,形成多元化的组织建设、多渠道的资源共享、多内涵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教师不断发展与创新。讲学团成员定期深入到各成员校为教师进行培训,均获得一致好评。

(三)教师团队——打造专业发展型教师

树勋大学区明确提出了“为教师的发展而教育”的理念,在促进每一位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向主动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方向发展,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多元平台,尽快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由胜任型向骨干型教师的转变。

1.多措并举,促进教师创新成长

(1)创建现代型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培训名师团队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师只有像研究生一样,长期参加系统化的、形式多样的、参与式的培训,才能跨越提升。面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对课堂教学固有模式的不断冲击,树勋小学作为学区龙头校,毅然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在学区内开设“现代型教师高级研修班”,通过系统化设计课程,聘请省内专家和校内名师联合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理念引领、教学应用、研讨交流、模式创新等形式,使全体教师迅速提升信息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智慧教学走入教师中间。高研班的学习历时两年半,为大学区培养出一大批现代型优秀教师。其后,大学区再次启动了“未来名师”培训项目,对教师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指导。

(2)以赛促培,培养前沿领域种子教师

让教师参加比赛,与国内前沿教学同步,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参加的比赛类型包括教师基本功、师德演讲、教学大奖赛、课件制作、微课等,近几年大学区内教师成绩显著。如组织教师参加的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所获部级优课数量连续五年蝉联吉林省第一名;连续16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与学科教学融合大赛,获得一等奖教师50多位。

2.创设多元平台,引领教师共同发展

(1)筑基教学平台

扎实落实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筑基教学,夯实基础,使教师在教学之路上稳步前行。

①落实大学区集体备课。制定大学区集备方案,先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开始尝试,每个备课组负责人是几所成员校的教学副校长和主管主任,中心备课组成员均由骨干教师组成。每学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三次,并撰写集备总结,为提高大学区所有教师,尤其是相对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大学区作业展评。首先在各成员校进行全员作业展评,然后再把各校优秀作业进行集中展评。常规作业做到“五性”,即目的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科学性。同时依据各校实际设计特色作业。作业展评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借鉴、学习、提高的机会。

③大学区卷面分析。卷面分析是常规管理切入点之三,每学期的期中考试,以大学区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库,统一学生检测、卷面分析的内容和标准。考试结束后,先是在各成员校进行卷面分析,然后再召开大学区卷面交流会,各校主管主任对本校的情况进行分析、反思,更好地促进了树勋大学区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

(2)借力联动托管

2013年7月,教育局颁布启动“1+1”联动托管项目,发挥优质校带动作用,统筹学区一体化管理,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加速区域内均衡发展,使学区内各校的办学水平尽快得到社会认可。树勋大学区迅速行动,组建并形成树勋小学与平泉小学“优质校联动托管”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成立,“联动托管”方案制定并做到切实可行,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在联动期间,树勋小学教学管理小组每两周去一次平泉小学指导教学,通过深入课堂听评课、与相关教师座谈、走入学生中间进行访谈,及时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张霜等4位教师定期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组织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来推动平泉小学的教学质量和班主任管理水平,真正起到了带动、托管的作用,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推进了大学区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保证了各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3年4月23日,树勋大学区在平泉小学进行的托管活动阶段总结,此次活动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誉。徐晓强处长会后与大学区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一下午的座谈,并提出日后要和学校进行深入的调研,孙鹤娟副厅长更是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

(3)得益深入研修

大学区组织教师们参加多样的互助研修活动,专题论坛、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网上研修,通过多种模式的资源共享,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①主题论坛。每学期开展的主题论坛,针对一个突出的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同题异构、资源分享等方式进行研修。

②专题式研究。树勋大学区在专题式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新的模式,即:同课多研、同步管理、同伴互助、同步提高。

同课多研——在学区内教研团队里确定研讨课教师之后,围绕教师的这节课进行多次的研课。

同步管理——在研讨过程中实现两节课的同步管理、教案的同步研讨,同步形成研讨成果。

同伴互助——在研究过程中要实现集体备课、共同研制教案、研讨反思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建构教学模式,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在整个活动中共同提升集体的智慧。

同步提高——基于上述的“三同”,最终会实现同步提高。

三、共沐阳光,多维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凭借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让教师带着研究进课堂,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提升教学的质量,这是大学区科研兴校的目的。树勋大学区成员校集体申请课题《创区域性学校发展共同体,促教师专业发展》和《依托教育联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借助教育研究的平台,大学区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课题组教师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子课题组,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不断提高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成员校在共享中得到发展,全体教师在均衡中自由成长,每一个学生也在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二)信息技术便捷教师资源共享

树勋大学区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使各校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分享。大学区实施的“以名师为引领,构建学区教师发展平台”,打造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团队,使大学区各校获得了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增强了教师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育联盟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孩子受益

任国权校长始终抱着“多影响一所学校是一所学校,多一个孩子因为树勋的教育受益就好”的教育理想,并付诸行动。在均衡教育的推动下,2017年初,树勋大学区在协作发展的基础上,扩大了共同体范围,建立了小学优质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树勋+”教育联盟,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目前,“树勋+”教育联盟由树勋大学区7所成员校,省内各地区20多所优秀的兄弟学校,全国30多所联盟学校组成。我们通过专家指导、智慧研训、校长论坛、教师交流、一对一互动、多校互动、远程互动等形式,实现较大区域的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途径。

学区化管理给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质量走向均衡,高规格培养人才,高标准实现公平。树勋大学区将在学区化管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学区骨干教师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初·名师 施建东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学区房还能买吗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