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红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而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与锻炼人才的重要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所以在初中階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德育与体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意义;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体育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力发展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应明确体育德育教育的具体内涵,加强对体育德育教育的理解,并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而加强对学生德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思想素质。
一、德育渗透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课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却往往容易被轻视甚至忽略。体育教学强调“百年大计,德育为先”,是因为无论从社会历史发展还是从展望未来趋势来看待学生教育与发展问题,教育者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渠道可以接收信息和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也应转换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品德建设的精神导师,充分发挥对学生精神境界升华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引导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初中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团队意识比较缺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处于青春心,叛逆心理严重,并且还会比较的自私,常常表现为在与同学遇到矛盾的时候采用打架的方式解决,或者故意地争抢东西,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在实际的体育课程中,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游戏或者体育项目的时候,经常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并且在这时候学生因为自尊心无法顾全大局,坚持自己的想法,严重影响到教学秩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和项目都是以中考为最终目的。现有的课本教材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教师如果只单纯完成教材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会变得枯燥,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并且也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策略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理论知识的重任,其一言一行也在发挥着榜样的作用。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就是为学生最好的榜样,所以,体育教师要结合这一特点,对自身的言谈举止进行强加规范,为学生做好表率,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得到学生的关注,甚至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全身正确穿着体育服装,让学生明确体育活动的着装需求,此外,还需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用语,引导学生文明交流,确保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传播一些积极正能量的内容,可以找一些综合表现都较为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其优良习惯,并且还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立足教学组织渗透德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理尚未成熟且性格还没定型,同时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往往会在遇到挫折之后轻易放弃。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在教学之中渗透德育,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比如,在初中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搬运大量体育器材,或者帮助教师一起布置运动场地,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同时,借助大量体育器材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还可以渗透爱护公物的德育,要求学生使用器材时要正确规范,不能随意拖、摔、踢,并且号召学生主动将器材归位。如此一来,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与主动服务的道德品质。
(三)与体育理论知识相结合
初中体育课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可以收集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和一些关于弘扬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事例,让学生通过事例来理解其中的理论内涵。例如收集一些关于我国的体育文化史料,给学生讲一些关于体育健儿们的奋斗史,以及这方面的光荣事迹,在课堂中分享,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等,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体育健儿们事迹的视频,弘扬“为国争光”精神,让学生动态的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其次,我们可以创新课堂的授课形式,例如带领学生们情景再现,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身处情景中达到德育渗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在课堂中不同形式的表达和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热爱,让学生更加深入和细致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体育事业。
(四)运用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初中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经常会怕苦怕累,讨厌流汗,或者害怕在运动中身体受到伤害,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语言激励措施,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体育基础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以往枯燥陈述的方式,运用生动形象、情感动人的语言,使整个教学课堂呈现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引导他们树立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用优秀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争光的例子,例如在“长跑”项目训练当中,很多学生都害怕流汗、受累,在奔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不想继续坚持了,此时教师可以引入“马家军”奋战马拉松赛场的故事,或者以女排姑娘刻苦训练的事情为例,这样在榜样的引导作用下,学生的精神会更加振奋,变得积极进取,此时再给予大力赞赏,“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你也会是最棒的!”这样一定会促使他们逐渐爱上体育,爱上运动,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并在实践设计中,抓住学生主体,结合德育教育内容,从多方面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以及心理环境的塑造;同时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25)
[2]吴函怡.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数码设计(上),2019,(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