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研究

2021-12-01 23:50杨少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立德资助

杨少梨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贫富差距问题和资源分配不平衡仍然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教育行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为提升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提供了新方向。“立德树人”强调整体性和无差别的教育,以“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能够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效率,切实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

一、资助育人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作为高职教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资助育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育人作用。“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视角,拓宽了高职院校开展育人工作的路径。从宏观层面来看,“立德树人”思想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表明政府决心确保教育的平等。此外,也体现出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贫困学生培养成才,在满足贫困生基本生活、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资助工作进行多方面考量,满足贫困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思想有着深刻的时代含义,包括扩展多角度实践活动,而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重要的途径之一,“立德树人”思想为资助育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立德树人”指导思想中“立德”是方式,“树人”是目标,其展现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将该理念与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要对资助育人工作给予足够关注,在开展资助活动过程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高举“扶贫、扶志、扶智”大旗,不仅要提高贫困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同时也要借助资助工作对贫困生进行思政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来磨炼贫困生的意志,提升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

在明确了“立德”内容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关注“树人”的目标。在高职院校学生当中,贫困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想要保证贫困生顺利成才,高职院校应该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帮助,这种帮助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贴与帮扶,有的还需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通过资助育人工作帮助贫困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二、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积极作用

从薄弱环节入手,采用新方法、新思想、新原则促进资助育人体系建设,不仅使资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加强了育人的效果,明确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思想,一方面能够明确此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伴随着资助工作新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立德树人”思想,使得资助育人工作的性质发生了积极的转变,由传统的保障性资助,逐渐转变为发展型资助。另一方面,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六个下功夫”与“五育并举”的提出,搭建了“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框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效率,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方式

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努力之下,制定出一种比较全面的方法来识别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根据每所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让资助育人工作的初始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但是,资助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方式多样,其中的教育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必要深入探索实践途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2]

(一)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

1.培养能力

“立德树人”与资助育人的目标都是人才,其价值的体现均在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而想要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内容便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能力。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贫困生要承受大量学习之外的压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其成长环境较为恶劣,在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会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增加勤工助学机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而言,勤工助学是目前比较常见,也是较为成熟的一种助学方式,但是绝大部分勤工助学岗位都是低端服务业,例如清理卫生、端茶倒水等,在这些岗位进行实践无法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勤工助学通道,努力为学生们争取能够提升能力的助学岗位。例如:可以推荐贫困生到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基层工作。一方面能够让贫困生通过打工的方式减轻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其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而言,受到学校规模的限制,在学校内部很难找到大量勤工助学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平台,为贫困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特征选择合适的工作,提升贫困生综合能力。

(2)丰富育人模式。想要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为其提供实践机会,还要对贫困生的学习问题给予足够关注。教师要积极转变授课方式,以引导、启发的方式鼓励学生们主动学习,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还要积极帮助贫困生争取创业创新项目,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注重心理辅导。很多贫困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会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如果忽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仅在经济上进行帮扶,最终会对资助育人工作产生消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对贫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深入地交流以及科学的思政教育,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自闭等心理,帮助贫困生树立自强意识。此外,高职院校管理者还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贫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2.培养德行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阶段,人才的高质量是确保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成长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丰富贫困生的精神世界。(1)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环境的作用是无形的,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以校园为基础的各种专题活动。通过举办联欢会、讲座、知识竞赛以及艺术表演等方式,充分调动贫困生的参与热情,让其在各种活动当中体会校园生活的精彩,帮助其塑造积极乐观的性格。(2)转变课程框架。适当提高德育课程的比例,制定德育评估标准,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建立联合培训平台,同时重视教学实践,让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社会发展趋势,提高贫困生对于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增强贫困生责任感。(3)积极树立典型。在实际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注意树立模范典型,对于资助育人工作中涌现的优秀事迹要进行大规模宣传,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其他贫困生的情感共鸣。同时,针对个别贫困生在校园中出现的不当行为,相关工作人员要从道德角度以及法律角度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思想以及错误行为。[3]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贫困生内心十分敏感,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坚持以“立德树人”思想为基础,重点突出资助工作的育人属性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主要是通过经济援助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辅以心理咨询和技能培训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本质是一种育人的方式,因此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就成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与“立德树人”理念高度吻合。因此,以“立德树人”思想为指导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强化资助工作育人效果的作用,事半功倍。

想要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树立“立德树人”思想,首先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想信念。落实理想信念是突出资助工作育人作用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思想层面的积极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生真正成长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贫困生脱贫成才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大事,因此更应该注重思想教育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要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贫困生了解、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积极健康的正能量通过资助工作在贫困生群体中得到有效传播,让贫困生摆脱“弱势群体”心理,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其次,资助育人工作要以科学的制度作为基础。对于资助育人工作人员而言,其开展的各项工作要符合相应的工作制度,高职院校要成立资助育人专项工作小组,通过这种方式对校园内部的资助育人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一方面要完善基层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提升辅导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个岗位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效率。此外,高职院校管理者还可以制定助学金保障监督体系。在该体系的监督下,每一笔资助资金的流向都能够被查明,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以及公正性。在实际工作中,贫困生为了满足社交需求,可能会购买一些电子产品,或是将资助金花费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对于这部分开销,高职院校要进行灵活管理,将这部分开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资助育人工作要始终以贫困生为主要目标。在实际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此项工作的性质,将资助育人工作定性为一种育人方式,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各项资助活动。可以通过电话随机采访以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贫困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内心真实想法,收集贫困生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助学金的使用效率,并为育人工作指明道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还可以成立专业的资助发展小组,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规划助学金的使用,帮助贫困生顺利成才。[4]

(三)积极在高职院校中推广“三全育人”模式

从宏观层面来看,“三全育人”已经成为目前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也要遵循“三全育人”理念。

1.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全员育人”

所谓的“全员育人”,实质上就是要求每一位从事资助育人工作的教师以及管理者,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首先,在人员筛选方面,要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职工组成资助育人工作小组,通过这种方式确保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次,针对资助育人小组人员结构进行优化,以辅导员作为基本单位,以学校资助中心作为工作核心,积极与宣传部门、思政教育部门以及就业部门进行联动,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以资助工作为主要推动力的育人工作矩阵,让每一位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育人职能,以此来达到“全员育人”的目标。

2.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全程育人”

这里所说的“全程育人”,实际上就是指资助工作要覆盖贫困生成长的全部阶段。以发放入学通知书为起点,在入学通知书上加入有关资助育人工作的相关介绍。在开学阶段针对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入学之后对于贫困生的资质进行认定并及时发放补助金,通过这种方式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贫困生面临择业问题时,资助育人工作小组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生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从业方向及岗位。让贫困生在高职院校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资助育人工作小组的帮助。此外,资助育人工作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思想,丰富资助工作的形式,通过公益活动以及讲座宣传等方式,引导贫困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3.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要积极联合一切能够利用的因素,帮助贫困生顺利成才。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贫困生,并对贫困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同时在学校内部建立贫困生档案,根据每一位贫困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其次,要拓展资助育人工作范围。满足贫困生基本生活需求只是资助工作的最低标准,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最后,针对大多数贫困生内心敏感这一特点,高职院校要设立贫困生心理咨询小组,该小组内的工作人员要与贫困生进行积极沟通,并对贫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跟踪,一旦贫困生的心理出现大幅度波动,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帮助贫困生尽早走出消极情绪,确保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

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性分支。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本不断上升,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想要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就要对资助育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突出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三全育人”模式。将“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精神内核落实于资助育人工作当中,在保障贫困生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的育人活动,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生立德资助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