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研究

2021-12-01 23:50陈育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基层

陈育芳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2]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一)政治领导作用

高校师德建设的本质在于让教师的自我价值、职业伦理、理想情怀与高校教师鲜活的教学实践等相结合,将符合国家和社会期望的师德规范一以贯之。[3]高校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价值引领,做到既强化道德自律又规范行为模式。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理应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三观”,并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基层党支部进一步引领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深刻领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过程中肩负的政治使命。高校基层党支部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深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牢牢把握教师的思想政治动态,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基层党支部理应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书育人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政治学习、集中研讨、专题调研、党日活动、支部立项等方式,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由此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同时,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树立师德标杆、宣传典型事迹、强化示范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培育时代新人,甚至打造党建与师德建设特色品牌,真正发挥党建引领、师德标杆的育人作用。此外,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使广大教师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履行服务功能、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论教育引导、先进教育引导、实践教育引导等方面。

(三)协调激励作用

高校基层党支部承担着统帅、领导职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起着协调激励作用。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高校基层党支部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其领导、组织等功能,统筹协调校内外各方关系,凝聚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合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机制化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支部能够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与大局出发,对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优化,发挥师德典型示范效应,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解决教师实际困难,起到正向激励、表率引领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机制、正向激励、典型示范等方式,统筹协调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并有效深化教育引导、激励约束等功能。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一)思想建设缺乏有效性

师德与具体行为以及表现行为的频率相关,而不仅仅是一套信念或者态度。[4]高校基层党支部若未能立足教师的职业行为考评其师德情况,则会使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大打折扣。一是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往往局限于党章党史、形势政策、上级文件的传达学习,鲜有结合工作实际及其自身体会,使得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教育较为空洞、收效甚微。二是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容易采取传统化、单一式工作方式,单纯运用定期集中学习等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固步自封、视野狭隘、创新欠缺的现象,“请进来”与“走出去”使用得不够,理论学习与实践开展结合得不紧。三是部分高校内部各院系、各部门之间学习效果与师德教育的差异化显著,且依然存在重教研而轻师德、重理论而轻实践、党务与行政脱节、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困境,亟待高校积极解决问题、促进长远发展。

(二)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日益完善,且越来越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系统性。但是,从加强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而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领导,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组织、监管职能存在盲区和死角。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根据上级规定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领导、统筹、协调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但是还有部分高校尚未成立党务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师德师风建设依然挂靠行政部门“人事处”,影响了党组织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以及两者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局限于“挂在墙上”,管理规定的操作性、落脚性、实践性较为不足,师德监管与考评较为松散、随意、形式主义。

(三)组织建设缺乏指导性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很好地完成,需要高校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方能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长远发展。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组织松散的情况,工作合力不足,工作落实不够,缺乏顶层设计与有效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往往局限于师德教育、惩戒。除此之外,师德师风建设涉及党委教师工作部、纪委、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多个部门,而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未能明确界定,容易造成职能重复、工作空缺等局面,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陷入无序、“三不管”、推诿扯皮等状态。在此过程中,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很有限甚至被边缘化、形同虚设,对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领导力、话语权,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业务指导乏力,严重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及其长效发展。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创新

(一)严格准入机制

高校基层党支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严格准入机制方面,主要包括考量政治素质、评估职业理想、分析职业行为。一是考量政治素质。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把握、引领政治方向的主体,应当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把控全局的责任,建立严格、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把好拟引进人才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观念、政治纪律等“政治关口”,确保拟引进人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保障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要求。二是评估职业理想。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关口前移”,把好拟引进人才“政治关口”的同时,要充分评估其职业理想,防止功利性太强、育人意识淡薄、非热衷教育事业的人员“混”入教师队伍。要采取适用性强的职业规划量表,对拟引进人才的职业动机、职业认知、职业目标进行综合评估,最大限度实现教师与岗位的“人职匹配”。三是分析职业行为。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全面负责把好拟引进人才的“政治关口”“师德关口”,追溯其学生时期或工作阶段的育人理念、教学态度、科研诚信、实际表现,并做出综合研判、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设立准聘制、试用制、淘汰制等规章制度,对新教师入职后的政治素质、师德表现进行全面、精准的考核评价,由此做出长聘、缓聘、解聘等决策,这也为“政治关口”“师德关口”考核预留了时间与空间,更有利于高校基层党支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二)完善培养机制

高校基层党支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完善培养机制方面,主要包括推动进修培训、畅通晋升渠道、创新帮扶模式。其一,推动进修培训。把握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新坐标,加大教师职业规划与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在塑造人上下真功、见实效。[5]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相结合,通过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座谈会、专题培训班、主题研讨会、支部立项、参观考察、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教师的师德师风进修培训,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素养。其二,畅通晋升渠道。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将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素养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贯穿到教师入职、聘岗、培养、考评等各个环节。例如,在教师的职务职级晋升过程中,适当向政治过硬、师德优良、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支持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其三,创新帮扶模式。目前高校新入职教师以刚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且从海外回来的博士研究生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培养显得尤为迫切、重要。高校基层党支部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老带新、传帮带”的教师帮扶机制,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教师帮扶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新入职教师夯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提升师德师风素养水平,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考评机制

高校基层党支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优化考评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坚持评建结合、注重模范表彰、严格失德惩戒。第一,坚持评建结合。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标管理,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及其机制。高校基层党支部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日常评价与专项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参评主体、评价指标、分值比重、方式方法等,并推动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实到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项目申报、评奖评优之中。第二,注重模范表彰。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标杆示范与惩戒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奖惩、激励、教育体系。着力开展教师荣休典礼、教师节表彰大会、“最美教师”评选奖励等活动,并进一步健全倾斜支持政策,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动辐射作用。第三,严格失德惩戒。高校基层党支部要以上级文件为准绳,制定更为详尽、易于操作、落地性强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织牢制度之网并严格师德惩戒。要构建以党组织牵头、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工作范畴与职责,力戒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推诿扯皮。

(四)健全保障机制

高校基层党支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健全保障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强化组织领导、深化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环境。首先,强化组织领导。高校应当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各院系、各部门相应成立由基层党支部领导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甚至在教研室、课题组、各团队建立党支部,全方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和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其次,深化监督管理。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协调配合有力的师德管理体系,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等平台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对教师队伍的师德情况最有发言权的并非学校的管理部门,而是与教师面对面接触的学生群体。[6]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与师德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师的教育情怀、师德表现、育人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最后,营造良好环境。师德师风建设除了加强惩戒、监督、教育、管理之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工作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要通过解决实际困难、搭建发展平台、强化监察督促、推动工作落实、杜绝拉帮结派、正面引导激励、反面警示教育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环境和氛围,力求师德师风建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基层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