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随规则变迁的研究

2021-11-30 00:42:42贾海如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

杨 苗,王 宏,贾海如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作为两项十分古老的艺术,音乐与舞蹈从一开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艺术体操流行于世,瑞士声乐家台尔·克罗兹首先将音乐与体操相结合,创造了“音乐体操”(韵律体操),德国音乐教师鲁道夫·博得为女性体操创造了富涵女性特色的波浪动作,德国音乐教师欣里希·梅顿提出进行动作练习时使用轻器械,无不以音乐伴奏缔造艺术体操与音乐密切相联的全新基因。艺术体操中的音乐承载着激发运动兴趣、渲染训练情感、丰富艺术形象、提升竞赛意境的作用,并随之成为规则评分内容。因此,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研究对艺术体操运动项目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运动历史看,我国首次参加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是在1981年,艺术体操项目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是在1984 年,而我国艺术体操队却成立于2002 年12 月31 日。在世界范围之内,中国艺术体操运动队的成立相对较晚。我国的竞技性艺术体操始于1954年,当时的音乐伴奏除钢琴外,还有二胡独奏、民族器乐以及合奏等。想要编排出一套优秀的艺术体操套路,首先容易想到的就是配乐问题,因为不同的音乐所展现的是不同风格的成套动作。一件好的艺术体操作品,除了有流畅的、有技术含量的动作之外,还得有与之相配的伴奏。如今,无论是在艺术体操教学、比赛或是套路创编中,都会涉及音乐伴奏。艺术体操评分分为3 个类别,即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完成情况[1]。深入研究艺术体操中的音乐艺术价值,能够有效地推动艺术体操运动项目发展。

本文以艺术体操中的音乐艺术价值为研究对象,研读了大量有关音乐的价值、艺术体操编排中的注意点以及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等相关文献,这些研究对艺术体操编排中音乐的艺术价值分析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评分规则的变迁史

在艺术体操运动项目中,艺术价值主要靠音乐和动作得以呈现。因此,音乐在艺术体操项目中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一件艺术品所展现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艺术手段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由旋律、节奏构成,由人声、乐器独立或配合完成,具有广泛的转播性和娱乐性。艺术体操规则从1976 年颁布以来至今已修改过11 次,几乎每四年修改一次(1976 年、1985 年、1989 年、1993 年、1997 年、2001 年、2003 年、2005 年、2009 年,2013—2016 年,2017—2020 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艺术体操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在不断强化技术发展的同时,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已成为当今项目发展的内在动力[2]。从规则变化也能反映出,音乐的“艺术价值”所占比重一直在不断提升。

1.1 模糊走向独立阶段(1976—2009年)

2001 年的艺术体操国际新规则中艺术价值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脱离了若隐若现、极其混杂和模糊的情景,拥有了自主舞台。2003 年的评分规则中,提高了难度动作的价值和数量,艺术价值的起评分得到降低,推动了艺术体操艺术化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特殊艺术性”加分从4 分增加至6 分。并且在2005 年评分规则中,在2003 年的基础上将“特殊艺术性”加分至7分,更加凸显了艺术体操发展过程中艺术价值的重要性。

1.2 迅速提高阶段(2009—2013年)

2009 年,艺术价值分值从之前的3 分提高到了10分,艺术价值分值的比例再一次得到提高。这次一共增加了7 分,在总分值中所占比率从10%提高到了33%,使艺术体操特有的艺术美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更有姿态地绽放于体育历史舞台。其中,艺术价值分值幅度的变化之大显而易见。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提出了“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艺术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将情绪信息传递给观众,并应体现出舞蹈编排的主题思想”,涵盖有“音乐伴奏、艺术想象和表现力”的细则内容。

1.3 深入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对上一周期评分规则进行了修改与完善的2013—2016 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表面上取消了艺术价值评分体系,而现实却是将“艺术”深化到整个评分体系之中,完善整体的艺术化结构。如果说将艺术体操向艺术化发展的基石归功于2009 版规则中“艺术价值”的变革,那么新周期中评分体系则借助这一基石完成了又一次全新飞跃。完成体系中艺术部分的编排一致性、音乐与动作、身体表现力、多样性这四个方面在2017—2020 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艺术价值在整个评分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见表1)。

表1 现代艺术体操规则中音乐艺术价值分值及主要表现Table 1 Music artistic value scores and main manifestations in the rules of modern rhythmic gymnastics

2 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随规则变迁的考察

2.1 纯音乐向有歌词音乐转变,主题更加鲜明

纯音乐产生于16、17 世纪,另一种名称是西方无标题器乐曲。据音乐史料显示,最初的纯音乐形式是文艺复兴中后期产生的纯器乐,其形式脱胎于综合艺术。艺术体操项目在2013 年之前几乎都是纯音乐伴奏,因为规则里不允许使用有歌词的音乐。出现转折的是2013—2016年国际艺术体操新规则,其中新的规定明确地说明了竞技比赛中艺术体操伴奏允许使用吟唱音乐。

在2017—2020年国际艺术体操规则中,“音乐”的使用有了进一步开放的规定:“音乐可以使用一种或者几种乐器,包括嗓音也可以作为一种乐器,并且明确规定所有成套动作必须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纯音乐能引人遐想,音乐抒情及描绘手法更灵活。有歌词的音乐表达的情感相对更加鲜明,歌词中的含义韵味也更能体现运动员所想呈现的情绪、情感、艺术形象。随着艺术体操运动项目中所能采用的音乐形式的多样化,艺术体操音乐逐渐由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编排难度系数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对编排者有一定的挑战,从而推动艺术体操项目进一步发展。

2.2 重视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提升艺术表现力

艺术体操中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音乐语言表达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便是音乐节奏。因此,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在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中便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运动员的音乐节奏感得到加强,作品才能够得到完美演绎,才会更加完美地展现艺术表现力,表演效果和比赛成绩自然而然便会更加出色。从此意义上讲,音乐教育价值也就愈发受到重视。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趣味、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在运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对音乐的感知、节奏的把握能力,有助于提升音乐素养。现代教育中,无论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还是高校教育,重视音乐教育成为重要的内容抓手,特别是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音乐加动作构成了成套艺术体操的艺术价值特征,而音乐作用于艺术体操编排的最根本因素,是通过节奏或多或少地带动表演者的节奏,培养表演者的节奏感,为其构建听觉节奏记忆和肌体记忆的关联[3]。艺术体操运动员只有将自身动作与音乐完美融合,呈现给大众的视觉效果才会更加震撼。音乐节奏感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问题,如动作不够规范,动作速度与音乐不匹配。在俄罗斯,自小接受音乐、舞蹈、文学等方面的艺术熏陶的艺术体操运动员,特别能理解音乐,在比赛及运动训练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音乐节奏。

素有“艺术芭蕾”称号的艺术体操,集艺术性和韵律性于一身,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员完成各种动作,提升其艺术表现力,让观众也能获得更多美的享受。所以,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便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更加重视运动员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2.3 凸显民族特色,展现文化内涵

现代奥运会是展现最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国际体育盛会。俄罗斯运动员在2000 年悉尼、2004 年雅典、2008年北京乃至2012年伦敦连续四届的奥运会中,斩获个人全能赛和集体全能赛的所有金牌。如果说俄罗斯艺术体操项目的成功靠的是运动员高超的技术动作,那么音乐则使之如虎添翼。在艺术体操运动中民族音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个国家运动员展现着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民族音乐具有民族特色,展现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音乐中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4],因而赢得观众为其赞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加上高超的技术动作助力运动员的成功,如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天鹅之死》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中被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冠军艾丽娜·卡芭耶娃尽情演绎,作为巴甫洛娃最成功的代表作《天鹅之死》在世界广泛流传,将俄罗斯浪漫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春之祭》和《幻想即兴曲》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通过运动员的精彩演绎,深受人们的喜爱(见表2)。

表2 近代艺术体操冠军简要分析Table 2 Brief analysis of modern rhythmic gymnastics champions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队音乐的选用上缺乏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缺少中国文化特色[5]。不同民族的音乐展现各自的民族特色,音乐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时代情绪。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在国际艺术体操赛事上获得的荣誉较少,不仅仅是因为我国的艺术体操项目起步较晚,很重要的一点是音乐的选用上没有展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缺少中国文化内涵。

2.4 逐渐深入民众生活,走向大众音乐文化

如今,音乐已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活动,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音乐文化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主体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理论。但无论何种时期,音乐都具有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娱乐和沟通等社会价值。音乐不仅是供人欣赏、消遣、抒发情怀的艺术门类,更是具有功能意义的文化符号,它犹如一张音乐文化的网络,覆盖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6]。从音乐社会学视角看,大众音乐生活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反映着该时期的社会音乐审美价值主流。

近几年,我国艺术体操项目中运动员大胆使用了电视剧《九儿》、京剧等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音乐作为伴奏。其中,《九儿》中跌宕起伏的音乐风格不仅对传统的艺术体操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冲击,也促使大众对艺术体操运动项目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令艺术体操这一高雅运动项目似乎逐渐“接地气”,逐渐融入大众音乐文化。“大众音乐文化”同时又是一种特殊而宽泛的文化范畴,它既不是单纯的雅化艺术,也不是单纯的俗化艺术,而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亦雅亦俗、雅俗兼备的音乐文化[7]。例如,广场舞在年轻一代人眼里可能是俗化艺术,前几年出现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扰民、占用公共场所等,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健身、愉悦身心等有益的雅性艺术。近几年产生了比较多的新兴舞蹈形式,使用的音乐种类也非常丰富。现在随处可见的广场舞,采用各种风格迥异的音乐,使各种音乐节奏被大众熟知,成为传播音乐的重要媒介。两者相互成就,使广场舞发展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并且在2017年成功入选天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2021年成功入选西安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

作为高雅运动项目中的一员,艺术体操的推广难度一直较大,甚至有很多社会群体对其一无所知。如果说广场舞对音乐传播起了极大的推介作用,那么在艺术体操中则相反:即音乐对艺术体操的推广传播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艺术体操项目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呈现于大众视野。

3 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随规则变迁的实践启示

3.1 重视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的教学应用

3.1.1 通过音乐培养参与者高雅的艺术素养

艺术是表现形式,素养是自身素质与修养。《晋书·乐志》中曾这样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使人温柔、善良与恭敬,接受精神的洗礼。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而音乐能够让人感到放松、愉悦身心,让其情绪、心态得到一个良好的调整。通过音乐能够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素养,熏陶学生的艺术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

兼具艺术性与韵律性的艺术体操,别名“韵律体操”,素有“艺术芭蕾”称号。艺术体操教学中往往伴随着音乐进行成套动作或单个动作的演练,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使教师的授课体验也会得到提高。为了让观众获得更美的感受,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需要加强运动员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素养的培养应备受重视。

3.1.2 通过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艺术情景

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像热身运动、基本步伐和跳步练习等都会使用音乐,成套动作更是离不开音乐伴奏。音乐更像是一种行动信号,学生们会伴随着音乐节奏有条不紊地进行动作的演练。

艺术体操主要练习形式是手持轻器械配以舞蹈动作和音乐,不同形状、形色各异的器械为各种情景的创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例如,中国传统名曲《梁祝》可以在练习器械彩带时使用,营造似蝴蝶翻飞、“梁祝化蝶”的情景。

3.2 重视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的训练应用

3.2.1 通过音乐丰富训练作品的艺术主题

要编排出优秀的艺术体操套路,第一要素就是音乐的选择,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艺术体操的价值,音乐与动作又是编排成套动作时必须考虑的两大元素。因而,艺术体操编排中的音乐艺术价值备受行家珍视。编排决定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完成价值的优劣,研究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音乐的艺术价值,重视通过音乐丰富训练作品的艺术主题,是推动艺术体操运动项目艺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3.2 通过音乐增强训练作品的艺术效果

艺术体操作为难美项群的运动项目,其艺术化的发展已越来越受重视。艺术体操项目中,艺术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反映表演者的一种状态,会体现编排者本身的思想意识与情感;而效果则是通过某种技术或手段获得的结果。艺术效果则是编排者通过技术或技巧、音乐等,使艺术体操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表现,使其更加丰富多彩。艺术体操项目在编排中,会结合圈、球、绳、彩带、棒和纱巾或者徒手来变化着身体动作,使肢体语言得到表达,这是一种艺术。同时,音乐也有着自己的节奏、节拍及风格特征。在编排时,当动作与音乐风格一致,或者说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配合完美时,其展现的艺术效果会令观众深受感染。2008 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比赛中,中国艺术体操队手持器械(3圈+2棒)伴随着传统音乐京剧声开场,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当时的中国队在器械抛接难度以及身体动作难度上与其他对手有一定差距,但我们采用的是自己熟悉的音乐,与动作的默契度非常高,最终得到了17.625 的超高分,夺得集体全能银牌。背景音乐使用的是具有京剧色彩的打击乐和鼓声,将肢体动作语言展现得恰如其分,像是有了灵魂,增添了其艺术魅力,强化了整套动作的艺术效果。

3.3 重视艺术体操音乐艺术价值的竞赛应用

3.3.1 通过音乐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情绪、意境主要来源于音乐。如果没有了音乐,就缺少了艺术表现的源头,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表现。因而,音乐是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构成因素[8]。音乐将艺术体操的运动特色以及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呈现于竞技场上,并作为艺术体操运动的灵魂而熠熠生辉。

艺术体操运动员对于音乐的理解是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只有充分了解音乐,全方位地审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在艺术体操表演中才能够彰显魅力。因此,重视音乐课程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熏陶,可以让运动员具备较高的音乐敏感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也能高效地掌握动作节奏,长期如此,艺术表现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我们在进行成套动作编排时,编排结构通常为先选择合适的音乐,然后让运动员去理解音乐,再根据音乐来调整动作顺序形成完整的、完美的成套动作,因为音乐在运动员表现力的展现上具有引领作用。

3.3.2 通过音乐丰富运动员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作为一种有声的艺术形式,常常给人以联想和想象,当观众的听觉得到享受后,视觉也将给予一定的肯定,直接影响观众的主观意识。在进行艺术体操套路编排时,想要更好地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音乐的辅助必不可少。例如,在艺术体操《九级纱巾》中,因为女性本身就比较偏爱纱巾,而女性的情感又比较丰富和细腻,在编排过程中音乐与动作的碰撞必不可少,比如刚开始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比较缓慢的,编排时就得注意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动作。

既然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音乐,那么音乐风格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一首符合艺术体操编排者个性特征、器械特点及思想意识的乐曲,其艺术形象就能得以更好地呈现。

3.3.3 通过音乐渲染竞赛场域的艺术氛围

艺术体操运动员取得良好竞技成绩的必要条件有:运动员个性风格突出,动作与音乐融合突出,音乐背景下动作完成突出以及表演效果突出。在艺术体操套路比赛过程中若要取得好的成绩,音乐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只能通过动作或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若能使动作与音乐相互交融,艺术氛围得到较好地渲染,那么表演的感染力、观赏性就能得到大大提升。一件好的艺术体操作品的核心要义在于能够在一种好的艺术氛围烘托下让人的感官(主要指眼睛和耳朵)得到充分享受,真正地打动人心。艺术体操就是伴随着音乐而发明创编出来的,是一项音乐和身体动作相互融合并充满艺术感的运动项目[9]。缺少了音乐的艺术体操是不完整的。如果成套艺术体操在竞技场上呈现的只是各种高难度技巧的动作衔接,虽让人一饱眼福,但这个无声的过程就像是部无声的电影或舞蹈剧目;缺乏了艺术氛围,给裁判和观众的感受是有所欠缺的。

不同的音乐给人的感受不同,人有喜怒哀乐,音乐有悲欢离合,不同的音乐将听众带入不同的艺术氛围。在竞赛场域进行艺术体操表演时,我们应优先选择与所想表达的情感相一致的音乐,当动作与音乐达到共情之境时,将形成无可比拟的艺术氛围。

4 结语

在艺术体操项目逐渐普及的今天,大众也更能接受具有艺术效果的艺术体操。艺术体操的音乐必须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特殊的艺术价值,进而推动艺术体操项目艺术化的进一步发展[10-11]。鉴于音乐艺术价值在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编排者应更加注重艺术体操编排的艺术性与动作完成的艺术性,更加注重通过音乐的节拍与速度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创编中,更应充分展示音乐艺术价值,力求使表演者的身体动作与音乐曲调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动作描写要具体
优雅背后的艰辛
全体育(2017年8期)2017-12-25 19:47:27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