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课堂的情境化探索

2021-11-30 11:16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吴明倩
青年心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态语培智智障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 吴明倩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引起功能障碍,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且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学习能力差,知觉恒常性也较正常孩子弱,感知课堂信息的速度慢,储存和转换知识信息的速度更慢。这是导致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整堂课死气沉沉,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自主学习、踊跃发言、积极展示的状态很少,这样的现象在培智课堂比比皆是。

如何破解此难题?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给培智语文课堂打开了大门。教师可以充分依托教材,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这方面的浅层思考和做法。

一、着眼兴趣点,再造学生的生活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一旦对语文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要我学”“逼我学”变成“我要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像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接地气”的教学情境,无疑会引爆智障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在情感上与教师发生共鸣,求知欲变得强烈,能主动专心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找春天》一课中,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渲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课前教师带领学生走遍校园的每一处角落,去寻找春天的踪迹,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变化,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在墙角里捕捉到刚露头的小野花。

回到课堂,教师适时提问: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惊叹,“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嫩嫩的,绿绿的!”“树木吐出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在课堂上分享。

大自然是学生熟悉的,通过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创设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来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学生兴趣萌发,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引导扮演角色,立体感受课文的语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无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如何感人,或者文字间描绘的风景如何优美,就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重要原因除了智障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贫乏和身体残疾之外,还有就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是“旁观者”,在阅读课文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从而缺少对语言内容的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

其实,学生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经常让学生灵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随机进入课文,能有效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根据培智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的方式,组织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评议交流。先把狐狸欺骗乌鸦的三句话在白板上用阶梯式排列出来:“您好,亲爱的乌鸦”“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远了,您的嗓子真好,听您唱歌,真是一种享受,您就唱几句吧”。我让扮演狐狸的学生到“大树”(道具)下,把这几句话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评一评该同学有没有把狐狸奉承乌鸦的语气读出来。教师还要求学生扮演“百灵鸟”“喜鹊”,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教育、帮助乌鸦。这样,学生在形象具体的“语境”中揣摩、体味、感知,使得授文传道,融为一体。

通过角色扮演,语言文字不再作为枯燥的语言符号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转化成具体丰富的语言形象,他们从语言文字看到了迷人的景色,听到了美妙的声音,脑、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得到了刺激,参与意识被唤醒。

三、善用多媒体,展现教学的乐境

语文课的鲜明特点,除了知识性、工具性,还有形象性。我们的培智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具体的形象和图景,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就必须把知识的传授寄寓形象的情景之中。

而多媒体软件中有声音图像,画面逼真形象,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容易激发智障学生学生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融教育于优美的技术,知识与浓厚的趣味浑然交融,它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完美创设教学的“乐境”。

在《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中,我先是播放“海浪声、鸟叫声”等背景音乐营造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学生乐意学也容易学。

在《我是中国人》一课教学时,我发现“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这句话,单凭老师的讲说和课文文字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这是课文的难点。所以教学一开始,我便利用电子白板放出五星红旗。再播放《国歌》的录音,同时播放共和国卫士在清晨高举国旗,走向天安门广场,在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的一刹那将国旗高高升起的实况录像。雄壮有力的音响效果,庄严豪迈的画面,突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到成千上万的人们仰望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中,增强了感染力,那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国旗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这时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理解以上提到的难点句子。学生从感知到动情,从想象到理解,水到渠成。

四、妙用体态语,营造和谐的理境

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中曾经有一句话:“陈张《感语》诸作,用单笔而运以理境,乃学嗣宗《咏怀》。”培智语文教学中,如果妙用体态语,则能使学生快速进入“理境”。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智障学生智商低弱,情感闭塞,不善于交流,教师用口头语言难以准确对其“叙事说理”时,体态语言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助推他们进入教师预设的“理境”。教师的身体动作、形态、眼神、手势动作,以及其他的表情都是“叙事说理”的辅助手段。

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走进教室,微笑着问:“同学们看过《宝莲灯》的电影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看过!”我亲切地走进孩子们中间,把他们拉在身边,接着讲:“沉香为救自己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母爱,也想念自己的妈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朗读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我左手拿着教材,右手忽而抬高,忽而低压,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同学们对老师的体态语产生了心理回音,学习热情被点燃,忍不住跟老师一起有声有色地读。体态语让学生在学习字、词、句的同时,还知道了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了解到大自然的奥秘,构建了明思路解疑难释情感的“理境”。

体态语言的运用还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据科学家研究,在人与人近距离的情感交流中,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眼神等可以暗示出45%的情感元素。因此,当学生回答出错、答非所问时,教师应该是把温柔、鼓励的目光投向他。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的姿势,简单粗暴的动作,都会伤害学生的求知欲,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恶。所以说,借体态语发力,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使“理境”成为培智语文教学的“理想之境界”。

综上所述,为了让培智语文课堂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特教工作者就要不懈追随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理论的脚步,从情境教学这条奔流的大河中汲取营养,以春风化雨的姿态,滋润智障学生的心田,抵达“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体态语培智智障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路径探讨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美操在智障群体中的推广意义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