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周冬梅
一提及阅读,很自然地就联想到语文学科的阅读,好像阅读从来都是语文的事,其实不然。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学科同样需要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阅读相关数学材料,获得信息,提取知识,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实践证明,数学学得好的学生有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能力强,因此读题准,理解透,做题快正确率高。而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分析原因,除去马虎这一点,大多数是因为数学阅读能力弱,对题目信息的感觉差,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做题慢正确率低。
但数学语言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数学阅读不像普通的文字阅读那样通俗易懂。数学语言简洁严谨,往往一字之差,意思相差甚远,所以阅读时必须勤思考多琢磨。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纯理论性的,在阅读过程中,要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才能读明白。
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有挑战的,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会产生动力。一开始我们可以推荐贴近生活,并且有趣的数学阅读材料给学生。有趣的阅读材料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住学生,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进数学阅读的殿堂。比如,《趣味数学》这本书讲了吉米和安可两位可爱的孩子找到一本有魔法的书,它带他们漫游数学世界,在数学世界里,他们结识了小数点,认识了加、减、乘、除四位兄弟,并学会了四则运算。在抢救小数点时,又学会了自我拷贝数等数学知识,最后终于救出了小数点。像这样的书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很容易爱上阅读。当然《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李毓佩数学故事》《马小跳学数学》等都有适合各年龄层次的阅读内容,这些阅读材料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也会促使他们对数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有苏教版教科书上安排的“你知道吗”,它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学生对这些内容是很感兴趣的,教师要充分用好这些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使课堂上干巴巴的数学知识变得有吸引力。记得在教材“千克和克的认识”内容后安排的“你知道吗”,介绍市制单位“斤”“两”,“斤”“两”表示物体的轻重,1斤=10两,1斤=500克,看了介绍后,学生交流时说一直听说“斤”“两”,但不知道具体重量,现在终于明白了。这时又一学生提出来 ,一个词语“半斤八两”,意思是彼此一样,不分上下,那照这个推断,半斤应该是八两,这又是怎么回事?我告诉学生这个词语的解释没问题,旧制一斤合十六两,所以你刚才的推断是有道理的,学生谜团打开了,特别开心。
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专家参照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因此,利用现行教材选择合适的阅读时机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可行的。
在学习新知之前,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看看哪些知识是自己能弄明白的,哪些知识不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帮助解决的。对于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课上就不用再多花时间,而对于比较抽象的,自己难以突破的知识点,则采取边阅读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了解课前阅读情况后,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情组织教学,有针对性,有重点,而且学生带着疑问上课会更专注。课前阅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前,我这样要求学生:1.把你认为重点的内容画上线,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2.对于百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也初步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课上重点深入讲解百分数的意义,突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课前阅读与思考,课上再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当一个章节内容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性阅读,通过再次阅读,让学生在静心阅读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辨析,在阅读中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以后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便会游刃有余。这其实是一种培养学生对知识梳理以及归纳能力的数学阅读和总结。
比如,“因数和倍数”单元,数的概念非常多,学生对所有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在单元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教材,这样有联系的知识前后贯通,零散的知识点在边阅读边思考中进行了梳理,就像把一粒粒珍珠串起来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因为数学语言的高度概括性,内容表述的简洁明了性,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自觉性不够,所以很多时候阅读比较随意,常常表现为“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这样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张之洞曾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带着学生由被动读到主动读。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每个数学概念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在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入眼,不漏字,不多字。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完整的概念,精确的表达,严密的逻辑。比如,学习“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时,我让学生读了几遍后,说说小数的性质有哪些地方需要多加注意的。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小数性质里表述的数是指小数,不是任意数,而且是在小数的末尾不是其他地方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我出示“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让学生判断,进一步巩固了对小数性质的理解。通过咬文嚼字读概念,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才深入,阅读理解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对相关旧知进行回忆,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阅读,一些新知由旧知很快迁移过来,同时一些旧知也能很好地纳入新知体系,易混知识点通过比较阅读,也能更好地得到明晰。例如,阅读质数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一下什么是因数,然后再去阅读质数,最后再和合数知识对比一下,这样就搞清了因数、质数的概念,也明白了质数和合数的区别。在学习质因数知识时,先把质数和因数两个知识点回顾阅读一下,这样对于因数、质数、质因数这三者的概念就明了了。在比较中阅读,学生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了阅读辨析,可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数学学科尤其离不开操作,数学阅读过程中,也提倡阅读和动手相结合。学生在阅读有关数学材料时,动手算一算,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更好地消化阅读内容。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当学生阅读了“直径、半径”的概念后,在圆形图片中画出直径、半径,就更加清楚地理解概念里“圆心、两端、圆上”等表述的意思,对直径、半径定义的认识也直观具体了。再比如,阅读“轴对称图形”概念后,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中真切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成人这样,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对学生自觉阅读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见到学生在认真阅读时,可以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脑袋,给他一个微笑或者赞他一个大拇指,也可以和他聊聊最近的阅读收获等,教师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总结一阶段的阅读成果,如“讲你熟悉的数学家的故事”“绘制一份拿手的数学小报”“撰写数学阅读心得或数学小日记”等,活动结束,设置各类奖项,让学生品尝参与数学阅读活动收获的喜悦。活动是助推器,有了活动的开展,阅读氛围会更好,学生阅读兴趣也会更浓。
总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把阅读渗透到每堂课中,使数学阅读常态化,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当然,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为以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