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 倪苏昱
中小学语文专业课程的主要性质之一应该是“人文性”,它的最大教育价值就是能够使人的道德品质更加健康,使人的精神品质更加崇高。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立足于语文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和塑造完善人格。
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心灵修养的阵地。语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在于需要教会学生某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它还需要我们通过一篇篇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去感受到人文,陶冶情操,引发思考及为自己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课本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品格和德育因子,所以应该将品格作为教学的立足点,牢固树立起德育的意识。教材中的品德影响因素大多是隐形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语文课,分析并发掘语文课中的品德影响因素,以语文课堂为主要阵地,做到语文课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料,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技能的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语文课堂和道德要有机结合,不可为了向学生渗透其中的道德内涵而置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于不顾,或者牵强附会,如同贴标签一样生搬硬套,导致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品德和法治课,这样可能会严重破坏我们的课堂教学整体性和实效。因此,只有充分地分析和总结教材,探索出一个语文学科教学和道德品质文化教育的最优结合点,用心设计,处理好德育渗透的尺度,才能真正地使其道德教育更加符合中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认知和发展规律。
汉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文化的物质核心和精神基石,承载着五千年光荣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个个的方块字都凝聚着祖先们的聪明才智,横竖撇折点钩,一笔一画组成了美妙的图画,变成了意蕴悠长的文化传递者。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对识字和写作的要求,欣赏分析祖国传统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字的热爱之情。比如辨别识记字的形、音、义,不能只机械呆板地进行识记,要讲出汉字的特征。比如在教学“聪”字时,可以给学生讲这一段话:你想变成聪明的小朋友吗?那你上课时就一定要带上耳朵、眼睛、嘴巴,用心听讲,只要你能做到这四点,那你一定能成为聪明的小朋友的。学生在理解中记住这“聪”字的意思和写法,明白了倾听的意义和重要性,也明白了认真地去倾听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抓住汉语的具体特殊性和内在的规律性深入地进行了教学,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汉字悠久的文化历史,蕴含的文化深意,激发民族的自豪感,是语文课堂锤炼提升学生品德的渠道之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揭示人物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或重要段落,正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开展各类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的切入点。教师要在深刻认识、挖掘课文中内在的道德教育因素基础上,宏观把控课文的主体,剖析文本的基本结构和整体布局,也就是说对文本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具体词语、句子、段落的基本特征我们应该要有深刻的感受体会。个性把握得更深,德育教育的这个切入点就一定会更加准确,真正得到有效落实。比如,小学语文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教学这样一节语文课时,抓住课题“梅花魂”的重点导入,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知识内容后,可以重点抓住三个事例,从事例中的关键语句中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学生由于没有离开祖国的体验,无法深刻体会异国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离开家乡,跟随父母来到异乡就读的心情。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的春节无法回老家,请学生回忆当时的心境。学生瞬间感同身受,思绪万千,我被学生娓娓道来的期盼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但又不愿意给祖国添麻烦的爱国之情感动了。学生的真情流露,化为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祖父想回国而不可回的痛楚。
品析课文,结合实际,将爱国的热情牢牢地根植学生心中。着眼文本的细微处,融合生活体验,德育就在语文课堂中细细流淌,融进学生的心中,是语文课堂锤炼提升学生品德的渠道之二。
语文课堂是德育的载体。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更多的德育因素,让广大学生在自己的语文教育实践中认真地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识别真善美、虚伪丑恶,孕育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自己的世界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踩报纸。把同学分成六组,每组六人,要求每人都要站在报纸上,每过一关将报纸对折一下,同学们勾肩搭背,想方设法踮起脚以减小占地面积,直到有一组同学闯入了第六关,报纸被折成一块豆腐干,只见这组同学倒吸了一口气,自发再分成两组,每组三人,有序地将脚重叠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学生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这也是本节语文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学生从这节语文课堂中,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与思想启迪。在语文课堂中形成广泛而美好的社会伦理道德情操,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康、高尚的,具有良好修养和情趣的一个高素质的青年。
课堂处处有德育契机。教学小学语文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时,出示语句:“妈——”“妈——”让学生回忆平时生活中对母亲的呼唤,读好这句话。顿时,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喊声,各有各的调,有撒娇的,有急切的,有洪亮的。学生在尝试朗读,互相点评后,我进行小结。因为学生有了朗读练习,很快体会出母亲工作环境的喧闹和嘈杂,体会到作者急于找母亲的心情。正当我想往下讲课的时候,号称我们班“捣蛋大王”的小仇此刻按捺不住了。“妈妈……”“哈哈哈……”学生们被他连续不断的叫喊逗乐了,我也被他那惟妙惟肖的模仿弄得哭笑不得。
课就这样被打断了,此刻的我也知道课是讲不下去了,索性和学生聊了起来。
“小夏,你学得还真像啊,那平时你妈妈是怎样叫你的啊,比如是怎样喊你回家吃饭了?”
“我妈妈会叫我东东啊……回家吃饭了……”
“这句话你听来怎样啊?”
“没怎样啊,已经习惯了,只要我妈扯开这嗓子,拉开这调,我就知道叫我回家吃饭了。”
“说得不赖。”
“有没有其他同学想学学平时你家人怎么喊你的,再说说每当你家人叫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我已经很久没听到我爸爸喊我了……”
我听到了安静教室里迸出了轻声的嘀咕。我把眼光移到了小雨的身上,他把头低得很低。他是一个很小就失去母亲的孩子,父亲因跑长途运输货物,经常早出晚归,他心思非常细腻。平时,我总是把他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怕行为、语言上触到他柔弱的心。可惜防不胜防,我这次还是触碰到了他心灵的最柔软之处。小雨嘴里说出的这番话让我感到一丝酸涩,我一下子哽咽了。我能做的就是走过去用手在他背上轻轻地拍了拍。
顿时,课堂一下子安静了,同学们沉默了,连小夏也沉默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他在思考。“亲情真可贵……”不知是谁轻声地嘀咕着。“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情是一碗满满的水,我们要保护它,珍惜它……”
“现在,我们再回到书本,来找找文中妈妈是如何回应作者的?”学生不仅找到了文中的句子,更结合生活经历深入诠释了“慈母情深”。
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课程教育契机,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创造”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总之,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要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不断地探索,充分挖掘语文知识和德育素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