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研究

2021-11-30 03:25路东升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优质课学练心率

杨 锐,路东升

(1. 沙坪坝小学,重庆 400030;2. 陕西师范大学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优质课作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先驱者,对体育课堂教学标准化有重要展示作用。但体育优质课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使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双刃剑”属性愈发突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展示新颖设计与教学方式时,常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初衷。因此,深入分析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设计的本质,探讨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与普通体育课在运动负荷要求、范围、刺激方式、控制过程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质量,并促进体育优质课的精华部分向普通体育课迁移。

1 中小学普通体育课与体育优质课在运动负荷要求上的差异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观摩、交流和评比属性,使其运动负荷与日常体育课有一定的区别,实时监测中小学学生心率的评价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有偏大的趋势。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梳理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可见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量度控制的具体要求。(表1)

表1 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中对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要求一览表

2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安排分析

2.1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安排的量度特征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强化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核心的重要性,其运动负荷要远大于日常体育课。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中,体育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根据学情、教材、学生特点去设计练习密度和强度,使运动密度与运动强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普通体育课由于受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负荷远不能达到标准。更有一些体育教师将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娱乐课,难以切实发挥体育课促进中小学学生体质提高的核心效用。

2.2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安排的时间特征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中生理负荷强度应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即提高、稳定、下降3个有机联系过程。准备部分,为克服机体内脏器官的惰性,采取中小强度对机体进行刺激,能促进各器官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基本部分,机体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机能状态水平,此阶段运动负荷越大,对机体刺激越深,引起的应激也越强烈,机体产生的变化越明显;结束部分,生理负荷要逐渐降低,符合机能状态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注重体育课与其他课的衔接。

2.3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安排的内驱力

2.3.1 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在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中,为了突出75%左右的运动密度,导致课开始到结束均处于一个高负荷状态。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遵循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根据中小学学生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状态、体能水平、技术掌握水平的差异区别对待,防止出现部分中小学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中小学学生“吃不了”甚至出现损害身体健康的状况。

2.3.2 运动负荷监测手段的差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上对运动负荷的安排更多的是为满足评价优质课在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指标上的要求。即时心率对授课教师是一个直观的刺激,会使体育教师将运动负荷向最大阈值调控,从而出现负荷过高的问题;而中小学普通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常用脉搏测量法、询问法和观察法监测运动负荷。

2.3.3 运动负荷安排相对单一季浏提出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为20min左右技能学习、10min左右体能练习,运动密度要达到75%左右,运动强度达到平均心率140~160bpm,2016年来此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体育教师采用。毛振明提出每节体育课的最后5~10min进行有针对性、有趣、有效的身体锻炼。心率指标对运动负荷安排上的制约,弱化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方法等其他教学要素的考虑。

3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的设计策略

3.1 运动负荷总量的讨论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作为观摩交流的平台,设计运动负荷总量时应充分把握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避免为了满足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心率评价指标,安排过大负荷。表2显示,由于体育课类型的不同,对运动负荷的要求也不相同。不同运动项目的课程,如新授课、复习课和综合课均有所区别,且男生和女生的运动负荷也存在差异。因此,体育教师要对运动负荷涉及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例如,新授课时要安排多次数、长时间的技术练习,搭配适当身体素质的练习;综合课、复习课和提高身体素质的课程,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负荷,促进中小学学生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考核课时要避免学生机体能量的过度消耗,适当安排拉伸、灵敏、协调练习来调整运动负荷。

表2 不同课的类型对运动负荷的不同要求

3.2 运动负荷刺激方式的讨论

心率是评定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但不能将心率作为衡量运动负荷的唯一指标,应根据不同内容确立不同的运动负荷评价指标。力量素质练习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投掷等技术动作结构较单一,中小学学生在短时间内输出最大能量,以磷酸原供能为主,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练习时心率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然而,足球、篮球、跑等项目中,由于中小学学生身体长时间处于运动状态,还会面临突然加速或对抗等情况,心率会有较大变化,因此心率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运动负荷;体操、武术等难美性项目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与时间要求,还要注意难度动作的选择。

3.3 运动负荷的设计策略

3.3.1 根据项目特征设计运动负荷运动项目因主导竞技能力的不同,对中小学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就心率这一指标而言,有些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常用学练方法对提高和保持心率有显著效果,如体能主导类的田径、游泳以及各种球类项目。体育教师不管采用哪种负荷变化趋势的设计,都应做好运动负荷总量及练习与间歇关系的设计。而难美性项目在单个运动技术动作的学练过程中,对心率的刺激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这类项目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选择哪种身体素质进行10 min练习、采用什么练习方法、在课程全程中所处时间节点、负荷总量等,对运动负荷变化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3.3.2 根据课的类型设计运动负荷技能或动作的学习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新授课上,教师的讲授、示范与纠错的时间较多,会导致中小学学生练习密度下降;复习课时练习密度会变大。因此,在设计运动负荷的时候针对课的类型,在新授课运动技能学习后加上身体素质练习,课堂负荷形式呈“躺椅式”或“双峰式”;复习课时,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求,把运动负荷变化设计成“双峰型”或“高原平台型”。

3.3.3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运动负荷教学目标分类形式多样,每一类目标对运动负荷的要求存在差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更侧重于国家发布的课程标准。运动参与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负荷总量与学练方法的组织实施;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与负荷量、负荷刺激方式、学练方法密切相关;身体健康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负荷总量与负荷刺激方式的选择与设计;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与负荷总量、负荷刺激方式以及学练方法有较大关系。

4 结 语

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在运动负荷设计上凸显出以心率作为主要指标、10 min身体素质练习位置固定、运动负荷总量偏大等特征,存在缺乏对不同班级与不同性别学生区别对待、运动负荷调控手段与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运动负荷的设计,应秉持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运动项目特征与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类型的需求,针对性地对运动负荷总量、变化趋势、刺激方式、学练方法等进行设计。

猜你喜欢
优质课学练心率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关于举办“第18 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纪念中国中等师范学校诞生120 周年”的通知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