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娟
【摘要】 构建家校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家校和谐共处,而良好沟通是形成家校共育和谐局面的重要保证。家长和学校需要牢牢记住一条沟通原则: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家校共育 策略路径 沟通方式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我们全社会都要不断优化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全面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健康成长护航。
一、家校和谐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学校要争取家长对于本校教育理念的认同,家长才有可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家校配合形成有利于孩子发展成长的正向合力。
其次,学校高度重视家长视野的开阔,眼界的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们对于学校管理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及时反馈,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
再次,家长要多学习育儿知识,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在校问题都归咎于老师或者学校。家长需要牢牢记住:学校、老师和你们家长的愿望是一致的:希望每个孩子健健康康、成人成才!
二、良好沟通是建立家校共育和谐局面的重要保证。
家校之间必须建立积极有效沟通的模式,用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三种沟通模式能够快速帮助家长和学校达成一致性沟通:共情式沟通、赋能式沟通、例外沟通。
(一)共情式沟通。共情作为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咨询技术,可以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思维,从而让求助者感到被理解、悦纳,帮助求助者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共情式沟通的四步骤,帮助家长和老师在日常人际沟通中关注彼此的情感需求、提高沟通效果、促进家校和谐。共情式沟通的四步骤是:观察重事实、感受重情绪、需求重根源、请求重态度。
1.观察重事实
例如,1)你的孩子语文成绩很差。
2)你的孩子本次语文成绩考试未达到人均分。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很明显,第一句中的“很差”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词,是一种评论,容易引起家长反感,如果家长再和孩子沟通时也用同样的话语,容易诱发学生厌学情绪、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感。第二句,是一个客观事实描述,家长更容易接受,孩子听了后知道自己和同学们的差距,如果老师再继续指导后续学习应该努力提高的地方,家长和孩子一定会欣然接受。
2.感受重情绪
例如,1)你怎么又没听清楚学校活动的要求?我真服了你……
2)你这次又把学校活动要求没记住,我和孩子都着急呢,麻烦您(眼下需要家长具体配合的事宜说清楚)。
情况紧急时,通常人们都会先外归因责备他人。很明显,第一句中的“又没听清楚”是在指责,也在发泄不满的情绪,没有达成沟通如何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句中既强调家长没记住活动要求的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还达到了沟通的目的。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
3.需求重根源
例如,1)你在这里大声吵,影响我们工作……
我知道您很生气,但是大声吵是没法解决问题,还有损您的身心健康和形象,您看……
沟通如果只重视自己的需求,就永远达不成目标。第一句中带有指责,表达自己自己的需求。第二句中描述家长的情绪,指出沟通方式不当,询问家长的需求。和任何人沟通都需要换位思考,重视对方的心理需求,适度满足,才能达成一致性沟通。
4.请求重态度
例如,1)老师,给我们孩子换个座位,他那同桌太差劲。2)老师,我有个不情之请,两个娃娃个性有些合不来,坐在一起影响学习。能否帮我们娃娃换个同桌?
高效情景沟通中态度很重要,尤其是请求对方给予帮助时。第一句是命令式、职责式的表达自己需求,令人生厌。第一句中先表达自己的请求会为难对方,替他人着想,接着试探性表达需求,需求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吗?
(二)赋能式沟通
赋能式沟通本质上也是一种态度,每一次沟通都是真诚的、善意的,带着尊重。赋能式沟通是通过提问来完成的,分三步完成:你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还要做什么?
用家长对学校在孩子行为问题管理的沟通来举例说明赋能式沟通三步法的运用。
第一个问题,:“你做了什么?”这个问题训练的是家长的可控感,也叫自我效能。其实指向自己是行为的主体,是可以采取行动影响他人的。
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收获?”是去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收获。每一次失败的经验都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点,所以家长在遇见孩子行为问题时,不要着急外归因于学校。
第三个问题:“你还要做什么?” 把收获来的经验,应用到未来的挑战上面去。在讨论应用的过程中,家长自然而然地就为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来。
赋能式沟通的三步提问法,旨在帮助家长形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方式:我可以掌控自己的行为、任何负面事件都可以转化为经验并有所收获、面对负面事件我该如何弥补。
(三)例外沟通
看到例外,这不只是一个方法,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
例如,学校和家长沟通孩子经常在校打架的事件,学校要去调查发现有没有哪怕一次例外,孩子会有相反的表现?如果没有,问清楚孩子打架的原因,教会孩子处理情绪,接着下的一段时间看看能够改变,总会发现一两次例外的情况。哪怕有一次例外,从客观角度告诉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们可以用除打架以外的方法解决呢?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帮你看到孩子的更多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孩子做出积极改变的自主动机,当孩子发现在某些时间、某些场合自己其实可以做到,就有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启动正向循环,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自我负责的过程吗?
构建家校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家校和谐共处,而良好沟通是形成家校共育和谐局面的重要保证。家长和学校需要牢牢记住一条沟通原则: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2、《心理咨询实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