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气管插管全麻下置胃管方法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1-11-29 14:57梁庆硕莫艳珍
关键词:胃管插管气管

梁庆硕,莫艳珍

(桂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桂平 537200)

胃肠道手术通常要放置胃管,成功置入胃管对实施肠内营养、保持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意义重大。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临床上置管困难甚至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呼吸道与胃管的护理,尽可能提高患者对胃管置入操作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实现无痛置管操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1]。本文从改进胃管置入方法与护理进行综述,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与康复转归速度,现综述如下。

1 置胃管困难状况分析

胃管经鼻腔一次顺利插入食管,经过食管到达胃部,没有发生胃管在鼻腔、口腔内打折、盘曲等现象即可视为置胃管成功。置胃管不成功会出现胃管盘旋在口腔、进入食管口后打折、鼻孔内打折、咽部水肿、口腔黏膜损伤等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患者生理解剖结构特殊、护理人员缺乏操作技巧与经验、胃管材质柔软等。

1.1 胃管材质问题 通常情况下,胃管质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若质地过硬,在插入过程中极易损伤食道黏膜与咽喉组织,增加出血和感染发生的风险;若质地过软,在插入时易改变方向,致使胃管盘旋在口腔或咽喉处,导致插管失败。此外,实施全身麻醉后,患者吞咽反射功能逐渐消失,也会导致胃管插入困难。

1.2 胃管下送困难 当胃管盘旋在口腔或在食管、鼻孔内打折后,若未被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则医护人员在下送胃管的过程中会明显感受到阻力增加,造成胃管插入过深或过浅,无法将其顺利插入胃部。此外,在插入过程中,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过足则会对食道产生强烈压迫,也会影响胃管插入。

1.3 解剖结构改变 由于食管在气管后方,插入气管后将对食管壁造成一定压迫,导致食管管腔变得狭窄,而此处又是胃管插管过程中最为狭窄的地方,会导致胃管送入食管部位时无法顺利完成下送,增加置管难度[2]。此外,患者平卧在病床上时,舌头会轻微后坠,即使去枕平卧也难以避免,会使得置管难度进一步增大。

1.4 护理人员经验不足 由于每位患者生理解剖存在较大差异,置管难度也相对较大,加上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置管技术不熟练,在置管过程中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正常情况下,在出现胃管送入困难时应立即停止置入,但部分护理人员不了解人体解剖结构改变,坚持送入,在置入后才发现胃管盘旋在口腔,导致置胃管失败。此外,置入胃管前,护理人员对麻醉情况评估不足,在患者还未处于完全麻醉状态时置入胃管,导致呛咳发生,而胃管置入后对置管是否成功缺乏准确判断,导致置管失败。

1.5 体位不当 胃管置管到咽部位置时,轻微抬高患者头部的置管成功率比去枕平卧更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头部前倾后,气管与喉交接处弯度明显增加,会对食管和气管后壁产生一定压迫,再加上使用的胃管材质具有一定硬度使得胃管插入更加困难。此外,在插管过程中,气管移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气道黏膜,致使患者出现呛咳,导致留置胃管难度进一步增加。

2 胃管的选择与改良

传统胃管材料为橡胶,不仅相容性、弹性较差,还存在异味,患者插管后易产生不适,不良反应较大。临床发现硅胶胃管不仅相容性较高,且管道弹性较高,材质柔软,留置过程中患者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且每4周更换1次,可减少反复插管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提升治疗舒适度。赵玉斌等[3]将胃管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时发现,胃管插入到咽喉部位时,将患者头部托起后,会导致下颌与胸骨柄距离缩短,使得气管紧贴咽喉部与会厌部,增加插管难度。因此临床研究出了弯头胃管和三通阀胃管,其不仅能提升插管成功率,还能避免后期灌注食物过程中出现外溢,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

3 留置胃管方法

3.1 常规留置胃管法 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将患者头部处于后仰状态,从鼻孔置入胃管10 cm后,略微托起头部,使下颌与胸骨柄接近,胃管经过咽喉部后更换体位,患者保持平躺位继续置入45 cm后,从胃管口注入10 mL水,若在胃区听到气过水声则确定胃管已在胃内,进行固定[4]。

3.2 改良置胃管法 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后,取平卧位,医护人员评估鼻腔内情况,将插胃管用物准备齐全,戴手套清洁鼻孔,检查胃管,测量胃管长度,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和斑马导丝,将斑马导丝末端插入胃管管腔内支撑胃管,增加胃管硬度,并用12 cm的止血钳钳夹固定,插入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导丝滑动,避免导丝超过胃管前端或从侧孔穿出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5]。以垂直颌面的角度将胃管从鼻孔送入胃内,置入过程中始终对胃管是否有阻力或回弹力进行判断,当送入45~55 cm后拔出斑马导丝,在胃管末端连接注射器抽取胃液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证实后固定胃管。荣加等[6]将收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置胃管法,两组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1次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更低,且所用时间更长,说明改良置胃管法在提升胃管插入成功率中更具优势,效率更高。高特生等[7]对此进行研究时还发现,患者实施改良置胃管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于转归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4 护理措施

置入胃管时常有在鼻孔内打折、胃管盘曲在口腔、进入食管口后打折、反复多次插胃管咽部出血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做好护理干预措施,积极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提升预后效果[8]。

4.1 呼吸道护理

4.1.1 鼻腔护理 置入胃管前,应先检查鼻腔内是否存在分泌物或流血,若存在应立即清理,保持鼻腔干净。在此过程中,需动作轻缓,避免弄伤鼻腔周围组织,以减轻患者疼痛感[9]。此外,鼻腔出血后,患者通常会出现担忧、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排解患者不良情绪[10]。

4.1.2 痰液护理 对于痰液分泌量较多者,应使用负压方式将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插管顺利。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执行,避免因痰液吸出不完全引起的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人工气道阻塞等不良反应,防止病情加重[11]。

4.1.3 呼吸道湿化 气管插管后,患者温化、过滤及咳嗽等功能丧失,防御功能下降,应加强湿化护理,提升呼吸道分泌物湿度,避免痰痂对肺功能造成的损伤。此外,呼吸道湿化还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组织的通畅性[12]。

4.1.4 气管固定 气管插管在口腔内活动范围较大,固定效果欠佳。当气管导管发生较大移动时,容易出现脱管风险,导致窒息发生,严重者还将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避免因气管移动诱发不良事件发生。通常情况下,气管插管后采用寸带固定、吊带固定、四头带固定及胶布固定等方式妥善固定气管[13]。

4.2 胃管护理

4.2.1 置入胃管过程护理 为提升胃管置入舒适度,目前使用的胃管材料质地较软,但其在进入咽喉部位时无法顺利弯曲,导致进入障碍[14]。此时,护理人员应缓慢将胃管送入,尽量保证一次插管成功,避免伤及鼻炎黏膜,引发不良事件。若无法顺利送入,可在胃管外周均匀涂抹石蜡油,以确保胃管能够顺利送入,缩短插管成功所需时间[15]。

4.2.2 检查胃管位置 成功将胃管送入胃部后,应检查胃管是否在正确位置,避免位置错误,引起患者不适。使用注射器抽吸胃管,胃液流出时将管口放入水中,观察到无气体排出时向管口注入10 mL空气,使用听诊器判断是否出现咕噜声,若存在则说明胃管已在胃部,未听见声音则应进行位置调整[16]。

4.2.3 固定胃管 胃管的常规固定方式是使用胶带将其粘贴在鼻翼与脸颊,开口端使用纱布包好并夹紧,最后固定在床单上。但有研究发现,由于胃管内径较大,其在移动过程中易发生脱落[17]。因此,应加强胃管固定效果,预防意外发生。护理人员可在胃管上缠绕棉绳,并将其固定在患者脑后。若固定效果欠佳,还可在胃管上粘贴胶带以提升固定效果。

4.3 并发症护理

4.3.1 预防感染 置入胃管过程中常出现感染情况,因此在整个置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发生。叶兰等[18]研究发现,在胃管末端使用塑料塞封闭,并在距末端10 cm位置使用止水夹,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此外,在对塑料塞和未使用塑料塞进行生化检验时发现,使用塑料塞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更低,也说明感染风险更低。

4.3.2 口腔护理 口腔、鼻腔分泌物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关键,对于口腔卫生较差的患者,更应注重口腔清洁,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李华娟等[19]研究发现,早晚清洁两次口腔的患者患上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更小,说明每天做好清洁对于预防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实施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均会出现呛咳、呕吐等情况,应于每次呕吐后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干净,减少细菌残留。

4.3.3 鼻饲护理 气管切开或意识障碍患者存在鼻饲误吸风险,还会出现强烈呕吐、咳嗽等表现,易导致胃管位置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误吸风险[20]。并且,由于鼻饲速度较快,而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较差,无法快速吸收营养,也将引起误吸。因此,在实施鼻饲前,首先应明确胃管位置,观察胃部残留物情况,当胃管内存在残留物时可暂停鼻饲,以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此外,体位保持不当也是引起误吸的原因之一,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应保持半坐卧位,避免反流、误吸发生。

4.3.4 咽、食道黏膜受损和出血 在气管插管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将导致患者出现咽部疼痛、不适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吞咽障碍。若发现患者鼻腔内发生渗血,说明鼻腔受损,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应做好咽、食道黏膜保护工作。对于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天使用石蜡油滴鼻,防止鼻黏膜因长期干燥而出现糜烂现象。同时还可使用混合液对咽部进行预防,分别取12 mL的2%甲硝唑、5 mL的2%利多卡因及5 mg地塞米松,混合后放入喷雾器中,2~3 mL/次,4次/d。在此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咽部和鼻腔内情况,及时清理分泌物,预防感染。

5 小结与展望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置胃管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胃管材质柔软、患者解剖结构改变及护士护理经验不足等,因而从置管方法和护理两方面进行改进。利用斑马导丝支撑胃管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提高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置胃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护理人员除做好插管前期准备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呼吸道的干预与胃管护理等,减轻患者痛苦,取消其对插胃管的恐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猜你喜欢
胃管插管气管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