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氧化应激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1-05-17 08:29:28庞细梅
关键词:阴式肌瘤开腹

庞细梅

(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 贵港 537132)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若不及时进行控制则可能发展成巨大子宫肌瘤,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月经较多、下腹包块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盆腔压迫,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常用手段,该术式虽能同时切除子宫与肌瘤,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使患者治疗效果受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其因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备受大众认可,且临床治疗效果理想[2]。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氧化应激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30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3]中关于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者;患者入院后经B超确诊为巨大子宫肌瘤者;有妊娠史,无生育要求者等。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意识不清者;有手术禁忌证者等。开腹组患者年龄40~59岁,平均(44.6±3.6)岁;单发肌瘤11例,多发肌瘤19例;肌壁间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12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40~60岁,平均(43.8±3.4)岁;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18例;肌壁间肌瘤17例,浆膜下肌瘤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铺巾消毒,行腹壁切口开腹腔,逐层进行分离,暴露患者子宫,结扎动脉,切除子宫,关闭缝合切口。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处理,取膀胱截石位行常规消毒后,于患者肚脐上部作一2 cm切口,经切口缓慢放入腹腔镜,于下腹两侧开2个1 cm穿刺孔,于耻骨下腹交接位置创建操作孔,将术中CO2气腹压力控制在 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利用腹腔镜对患者盆腔内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观察,确定子宫情况后采用电凝刀依次切除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打开子宫膀胱腹膜反射的位置并往下推开膀胱至宫颈外口下1 cm,分离两侧宫旁组织,暴露双侧子宫血管,于子宫峡部水平电凝、切断子宫血管,再切断子宫主韧带及两侧骶韧带,于举宫杯最低缘将子宫切除,经阴道取出已切除的子宫,充分止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缝合阴道残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红蛋白(MYO)水平。③血清采集与制备方法同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气肿、感染、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且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腹腔镜组 30 68.2±20.5 80.5±14.2 7.8±1.8 6.3±2.2开腹组 30 110.1±36.4 114.7±19.2 25.5±3.2 11.3±2.1 t值 5.494 7.844 26.405 9.005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2 氧化应激指标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IMA、MYO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P<0.05。IMA :缺血修饰白蛋白;MYO:肌红蛋白。

组别 例数 I M A(U/L) M Y O(n g/m 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腹腔镜组 3 0 6 5.3±5.7 6 8.4±5.0* 2 1.2±4.8 2 3.7±3.6*开腹组 3 0 6 6.3±4.9 7 3.4±4.3* 2 2.1±3.5 2 7.8±3.1*t值 0.7 2 9 4.1 5 3 0.8 3 0 4.6 9 7 P值 > 0.0 5 < 0.0 5 > 0.0 5 < 0.0 5

2.3 性激素指标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LH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血清E2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FSH水平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LH、E2、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P<0.05。LH:促黄体素;E2:雌二醇;FSH:促卵泡生成素。

LH(IU/L) E2(mg/L) FSH(IU/L)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 30 9.0±2.3 10.3±2.3* 81.8±6.5 72.7±6.3* 6.6±1.9 7.5±2.1开腹组 30 9.1±2.2 10.7±2.5* 81.7±6.5 72.6±5.9* 6.6±2.0 7.8±2.6 t值 0.172 0.645 0.060 0.063 0.020 0.49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例数

2.4 并发症 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与内分泌、压力、肥胖、遗传等因素相关,若不及时治疗,瘤体会持续增大形成巨大子宫肌瘤,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4]。目前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是临床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常用治疗术式,但其创伤大,术后瘢痕严重,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并不需要暴露腹腔脏器,并且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能进一步扩大手术视野,从而有效清除血肿及血块,止血也相对较为简单,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因其切口较小,故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IMA、MYO为创伤反应指标,因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创面更小,对患者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6]。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术后7 d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MA、MYO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表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创伤较小,并减轻应激反应,患者恢复快,且安全性较好。

子宫切除术后子宫内分泌功能消失,必然会影响患者卵巢功能,大多数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会有所退化。LH、E2、FSH是评价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标,当卵巢功能不敏感时会导致血清LH、FSH水平升高,而卵巢功能的衰退也会造成血清E2水平的降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都将子宫完全切除,子宫的生理功能完全消失,都会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创伤面较小,但仍不能改善卵巢功能的衰退[7-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LH、E2、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相似。

综上,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相似,但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小,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阴式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什么是阴式手术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肥胖患者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