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翔(198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主要研究方向:国有企业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经济体制持续加深,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虽然已经受到了国家和诸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对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国有企业想要在这种情况与形势下实现优化,势必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为企业营造一个稳定的运营环境。国有企业应该具有严密的制度规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能够确保制度执行下去的内部动力。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探究我国当前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指出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国有企业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现状;问题;措施
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运转的重要准则和依据,是企业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當前市场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加强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内容和规范进行详细的说明,可以对企业各项工作做好衔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效率的稳定。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对管理制度的改革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保障企业生产工作的稳定推进。而如何在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中打造核心竞争力,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目标实现,成为了多数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现状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员工潜能,可以使企业市场管理的合理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企业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更加的市场化、信息化,传统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兴市场内的发展需求了,国有企业想要继续领跑市场经济,保持历史赋予国有企业的优势不被削减,就不许认识企业的管理现状,主动适应发展潮流,改进管理模式,谋求新的发展。
发展至今,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发展历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是一种经验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更偏向于人治,在这一阶段中国有企业的制度主要依靠经验传统和习惯认知,主观性更强。
第二阶段中的国有顷对各种制度进行了完善和管理,而且还对员工进行了制度化的培训,但是由于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员工纵使参加过培训,但是对于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远远不够,而且管理层重业务而轻管理,对制度的执行监控力度不足,管理制度还无法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
第三阶段中企业进入到了较为平缓的发展时期,企业已经逐步适应了管理制度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对制度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信息化搭建,对制度的固化作用企业了很好的落实,使其更好的成为了员工的习惯。
第四阶段依托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员工心中,员工对于企业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一阶段中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需要强制性的执行落地,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使得管理制度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二、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现存问题
(一)管理模式陈旧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思潮影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政企混乱的现象较为明显,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沾染了政府机关的懒散习气,使得管理工作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管理模式沿袭传统手段,多为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这样的管理工作无法将要求内容落到实处,管理效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时间久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了毫无意义的摆设,陈旧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不仅会对企业、人员管理出现桎梏,同时还会引发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失衡,导致企业管理体制出现问题。
(二)责任分布不明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制度认识,导致了各部门分工不明,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很多工作或者多部门管,或者没有部门管,管理工作总有“灰色地带”,难以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宏观性。再加上管理工作没有章法可以遵循,管理工作的职责不清使得各部门对于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太大,做事缺少知识,工作全凭经验,容易导致领导独断专行,工作片面化问题,管理人员工作没有头绪,作用难以得到完全的发挥,形同虚设。可见,责任不明的管理环境,不仅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还会导致员工工作热情的降低,资源的浪费,对企业未来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三)制度机制不全
国有企业人员较多,往往难以形成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一般多是发现一个问题便出台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予以解决,但是时间久了,制度多了,就会出现分散性和交互性,表面看来制度多且涉及面广,但是诸多的制度之间缺少关联性和延续性,很多制度内容不是多有涉及、相互没有涉及,就是存在矛盾性内容,使得管理制度缺陷较多,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不利于执行推进和长久使用。而且新出台的制度多以原有制度的内容基础为本,对制度管理实务或工作没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更没有经过实地调研,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员工们在工作之余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和熟悉每一项制度,使得制度的存在如一纸空文。
同时,制度在执行和落实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度建设完成后,企业对于制度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得不足,制度的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很多制度仅仅是表面文章,更没有第一时间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策略,直接导致制度的内容流于形式,真正可以派的上用场的不多。而且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选择性执行问题,对一些人执行严格,对另一些人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部门责任缺失,没有必要的执行监督办法。
三、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未来发展方向
企業管理就概念而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工作职能的统称。如果站在市场发展的全局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又是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变化过程中,有效进行内部整合、创新、配置的重要手段,是利用有限资源进行适应性配备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问题存在普遍性,是基于这一庞大机构内部问题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想要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明确方向,形成长效机制。要从结构、人员、机制、再教育等多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国有企业的未来管理工作做好理论研究基础工作。
(一)协调管理制度结构
管理机构是负责国有企业全面运行管理的重要场所,是协调整个企业工作正常运行,以及监督保障企业日常工作稳步推进的关键环节。制度作为企业的法,是微观层面的重要指引,制度的存在依据必须要建立在国家、行业、市场的运行法规之中,否则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企业制度仅会在企业内部组织方面规范个人行为,也要受到法律、法规、传统和习俗等内容的制约,更会受到企业治理结构的限制。企业的制度体系不仅仅是要管人,而且要通过规范企业中员工的行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的制度不仅要受到自身发展战略的影响,制度的存在还要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保障,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实际而言就是企业各项管理流程的规范性表现,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后,才能更为完备、合理的制定企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各经营化解的有序、协调。要形成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企业制度体系框架,通过建立管理制度树状图,对企业管理制度框架做到横向无遗漏、纵向不交叉,确保制度全覆盖,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总体实现。可见,协调管理制度结构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管理前提,是企业管理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当企业的经营环境、技术应用、人事变更等任意环节出现变化时,制度建设等工作应及时修订完善,在实际的施行过程中,效果不好或者覆盖范围不足的制度内容,都应该边执行、边上报、边完善,确保制度执行的时效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引入环节专业人员
如果国有企业从管理制度的最初设计开始,就做到各个步骤的严谨细致,那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应该是顺畅的。但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都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很多的管理制度的设计都不够合理。因此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国有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聘用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入环节专业人员,多考虑成本效益,将资金利用最大化,专业化制定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还应成立制度体系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本着分权分离的原则,将制度的立项、审核、批准等过程实现环节分离。制度动议部门提交制度立项申请,领导小组依据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经过统筹协调,把握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和系统性,制定出制度内容以对之前的内容形成衔接和补充。经过同意后通过立项研究,由职能部门起草具体制度,草拟后领导小组可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专业性审核,确保适应性与可操作性,最后经审核通过后形成制度发文施行,进而确保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三)强化宣传监督机制
在新制度出台后,企业的宣传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制度内容、涉及范围、辐射区域、责任部门等信息进行宣传,确保各部门可以对新制度的内容熟悉、了解。基于国有企业的庞大性与冗杂性,在宣传方式选择上要跳出集中教育、考试考核、专家培训等传统形式,多尝试自媒体载体进行传播,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官网进行制度宣传,还可以专门设置学习板块和专栏,供员工进行业务学习。此外还可以建立畅通的沟通反馈渠道,营造鼓励性的沟通氛围,增进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消除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
企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要考量其落实情况,为更好的提升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支持制度的落实执行,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为员工做好榜样。而且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标准,做好过程监督、年终考核、反馈执行、定期督导评估,进而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文化,提高员工对制度执行的积极性。
(四)维护制度加强培训
应加大对国有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从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囊括帮助管理部门完成对全部企业相关业务事项的流程编写、监督全院各业务事项符合规定、定期汇报企业管理进展情况和进行专项检察管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管理部门应熟悉相应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专业技能,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中,使企业各环节管理工作把控更加准确,管理责任更加明晰,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根据操作性和时效性。
另一方面要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培训工作力度,管理工作的提升归根到底是要实现管理文化的形成,而培训工作就可以更好的对管理软环境进行提升,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培训工作在提升员工管理意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员工对于管理工作的信心,在知悉的环境中,再加上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和榜样作用,实现与员工的积极沟通,在轻松的氛围之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这样管理工作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才会更为顺畅,也不会产生应付心理。
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具有深厚的发展历史和管理文化,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是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针对国企这一庞大国家机器,可以借鉴私企的成功管理机制和方法,对其进行股份制或者公司制的改革,杜绝国有企业的领导职务层次,区分各职务职责,并针对性设计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将监督、决策、权力和经营等机构进行分离,实现权力制衡,确保管理部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未来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加强国有企业制度执行能力,进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孙曦忠.国有企业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管理的办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
[2] 刘春色.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0
[3] 李丹丹.中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
[4] 何贵平.关于国有企业制度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0
[5] 公祥伟.对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深层思考[J].经济师,2020
[6] 李文庆.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商场现代化,2020
[7] 杨新花.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
[8] 翟丽娜.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及模式发展方向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
[9] 彭云辉.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