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珠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了解与尊重,游戏课程化已经成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游戏课程化的教育背景下积极地进行区域活动的开展与优化,使游戏课程能在学前教育的优化发展中更加有效地与区域活动融合,以此改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游戏课程化;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3-0073-02
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s Regional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ame Curriculum
CHEN Xuezhu (Changtai County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the curriculum of game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to actively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activities under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game curriculum,so that the game curriculum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with regional activities in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kindergarten are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tivities promotes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Keywords】Game curriculum;Preschool education;Regional activities;Status analysis;Optimization strategy
幼儿时期是人们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接受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就应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开展与改革。在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游戏课程化以及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目前的学前教育实践中,不管是游戏课程化的实施,还是区域活动的开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性地进行区域活动的优化,在游戏课程化的教学背景下,使两者得到有效的融合,这样就会有效地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实现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1.游戏课程化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
(1)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幼儿综合素质能力萌芽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就应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以及學习规律,来进行积极的游戏课程化的研究,将幼儿需要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在对游戏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神经系统、大脑发育、运动机能等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知识能力、生活技能以及审美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幼儿时期,学前教育的开展不仅会增强幼儿的知识储备和生活技能,而且会促进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与培养。而游戏课程化的发展,使游戏形式成为幼儿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融合到游戏形式中,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相互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并在正确自我认知的形成中实现良好道德认知的形成,进而促进幼儿良好、健全人格的塑造。
2.游戏课程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个活动区域的划分以及多样化材料的投放,能使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空间中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但是,在游戏课程化的学前教育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幼儿区域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1)幼儿园区域活动缺乏趣味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自主意识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大的自由,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区域活动的开展。但是由于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在这种只有自主性、缺乏趣味性、引导性的区域活动中,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逐渐影响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幼儿园区域活动缺乏多样性
在幼儿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性材料的投放,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进行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探究能力相对缺乏,对于丰富的材料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也只能开展极其有限的几种活动形式,这就使区域活动的形式缺乏多样性,不利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
(3)幼儿园区域活动缺乏有效性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并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对幼儿的区域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以此来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开展。但是,在游戏课程化的教学背景下,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区域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只能毫无目标地进行自主活动的开展,无法实现幼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从而导致幼儿园区域活动缺乏有效性。
3.游戏课程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优化策略
(1)积极明确教育主题,科学地进行区域活动的科学设计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为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教师就应把游戏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幼儿所需要学的知识点融合到区域活动的设计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活动教学目标及主题的确定。这样教师就能围绕这一主题来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区域活动,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能防止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的偏离。如,为实现幼儿劳动意识、劳动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游戏课程化背景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时,就可以将劳动教育作为区域活动的主题,并引导幼儿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区域的选择,以此来开展同一主题的多元化的区域游戏活动。如,一部分幼儿选择了绘画区域,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农民、医生、工人等劳动人民形象的绘画,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进行劳动场面的描述。而一部分幼儿选择了球类运动区域,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摘西瓜”的运球比赛,使幼儿在这一游戏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农民伯伯种植西瓜的辛苦以及收获西瓜时的快乐,以此实现了幼儿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劳动意识以及良好劳动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区域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有效性的提升。
(2)有效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游戏化课程的有效实施
幼儿由于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其学习行为和学习心态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设计时,就应充分重视活动环境、活动氛围的创设与构建,通过宽松、自由、愉悦活动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以此实现游戏化课程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开展。
首先,教师应注重对活动区域的科学化构建。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活动区域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科学的划分与合理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就应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以及幼儿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科学性地进行活动区域的划分,如绘画区、科学区、球类运动区等,并根据各个活动区域的教育功能具有针对性地投放多样化的活动材料。这样就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创设了自主、宽松、开放的环境与氛围,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游戏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有效学习。
其次,教师应结合游戏的设计进行教学环境的有效创设。在幼儿的游戏课程教学时,每个活动区域都可以进行多样化游戏活动的设计。这样教师就应结合游戏形式的设计来对活动区域进行相应的布置与构建,以此为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幼儿游戏体验的增强。如,教师在社科区域进行“超市模拟购物游戏”的设计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活动区域中的物品进行重新放置,以此进行超市场景的搭建,这样幼儿就能在更加逼真的游戏场景中开展更加有效的购物活动,以此实现这一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3)紧密结合幼儿的现实生活,进行生活化区域游戏活动组织
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教师在对区域游戏活动设计、开展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通过贴近幼儿现实生活游戏活动的设计,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幼儿在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中进行游戏中包含教学内容的学习,以此增强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因素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幼儿由于其认知能力的缺乏,他们只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而离自己生活较远的物品常常会引发其胆怯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在对区域游戏活动设计时,就应尽量用到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以此实现幼儿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如,在引导幼儿进行触觉、味觉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生活中接触过、吃过的水果进行回忆,让他们描述苹果摸起来是怎样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等。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表达积极性,纷纷参与到这一游戏活动中,实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其次,教师应积极进行具有生活化游戏场景的构建。在进行生活化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游戏场景的创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对幼儿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游戏主题进行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如,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护蛋行动”的游戏形式,使幼儿通过随身携带鸡蛋来进行日常生活中妈妈照顾孩子场景的还原。这样就有助于幼儿在游戏的参与中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从而实现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
(4)积极创新区域活动的形式,实现游戏与区域活动的多元化结合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化以及区域活动都是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教学形式,这就使两者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应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因此,这就需要 教师树立创新意识,积极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形式的拓展与创新,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以此实现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多方面锻炼与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将分角色表演游戏与区域活动进行结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中,分角色表演的游戏形式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分角色表演的游戏形式与区域活动加以结合,使幼儿在亲身参与、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游戏感受,以此实现区域游戏活动有效性的增强。
其次,教师可以将动手操作性游戏与区域活动加以结合。在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游戏课程与区域活动进行结合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具有实践性、动手操作性游戏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游戏体验,从而有助于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做风筝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风筝的制作,这样幼儿就会在通力合作中进行风筝骨架的制作、风筝图案的绘画等,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4.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课程以及区域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形式,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对幼儿园教育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就應创新性地在游戏课程化的背景下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优化,实现游戏教学与区域活动的结合教学,以此实现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幼儿教育效率的提升,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碧薇.游戏因“智慧”而精彩——对在游戏中促进师生互动的思考与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31).
[2]曾丽霞.幼儿教育中如何发挥游戏的优势[J].科普童话,2019(48).
[3]胡双萍.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