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21-11-27 22:25:46梁冬梅
启迪·中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情感教育小学音乐

摘要:音乐艺术是情感的最好表现,它与人们生活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音乐教师的情感教育观念落后,小学音乐教育中师生互动不科学,学生想象力有限。为此,必须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改善情感体验,创造优质、高效的小学音乐教室。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育;人才发展

音乐是情感的外在表现艺术,情感是音乐创作的动力。幼儿在情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早期阶段,其心理发展需要情感体验,优秀的音乐作品才能被学生感知和接受,实现情感升华。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改变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是深层情感经验的外在表现。音乐学与其它科目不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而应以学生情感共鸣为基础,让学生在音乐创作的意境中感受自己的思想,即通过深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生命中不同声音表达的意义。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审美目标更难达到,但由于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小学实现音乐情感教育比较容易。让学生在听音乐时产生情感共鸣,从本质上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了解其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三)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刺激而产生的,客观地认识世界,形成主观思维,即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这就是行为习惯,小学音乐教育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各种行为的善恶美,从思想上规范他们的活动和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高教育效率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精神发展不足,音乐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参与和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育的效率。小学生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是感性的。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总是能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音乐的本质与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问题

(一)互动不足

从传统教学理念来看,小学音乐课是“副科”,教学时间短,教学进度有限。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常常在音乐结束后问学生:“这首歌的旋律明快,听完你会不会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这似乎是在问问题,但事实上学生已经有了答案。丧失了主动研究的权利,失去了自我思考和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的缺失,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工具[2]。

(二)想象力不足

律动性教学是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同学们伴随着音乐跳舞,用身体语言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但是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相对薄弱,律动性教学中,可能会有难以预料的课堂活动。例如,听到欢快的音乐,有些勇敢活泼的学生会跳起舞来,但是,按照老师的传统理解,这样的教室吵闹混乱,会让学生们务必按照固定的动作来保证使音乐动作的整洁统一,这对于老师控制教学节奏是可行的,但对学生来说,这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空间。这些学生的身体表情和他们的情感体验不一致。

(三)教师观念落后

就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音乐科学和歌唱技巧,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相对忽视。音乐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学生本身,而教师的落后观念导致音乐知识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程度较低。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技巧,却不能替代情感,这有悖于孩子身心发展教育的初衷。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

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建立情感教育。在教學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对音乐动作的理解,更要注意调适、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强化与音乐教育的联系,加强师生在音乐教学和音乐鉴赏方面的交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真正走进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思想情感的变化,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纯真友谊。如《雨花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孤独的同情,通过“石头”来感知寂寞,并积极引导学生自我介绍。实际上,全班同学都是一块硬骨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宽容、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融入集体,共同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幸福。

(二)创设更加生动和合适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更具活力、更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优化情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好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学生就能利用多媒体的机会实现。以此为基础,利用现有的材料和资源,在教室中创造春天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当小船吹过歌声的浪花时,把白塔倒映在水中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流入真实的情感。

(三)教师提升自身修养,改变教学观念

第一,外在情绪对学生影响最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积极、充分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鼓励和支持。第二,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在生活中体验它,并把它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感受中,从而在教学组织中更好地发现适合的场景和活动,并把这些情感传递给学生,音乐就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自己对音乐动作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课堂更加明朗。

结语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广泛地促进学生的思想行为、用音乐表达情感,用情感来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花莲.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20,27(19):338-339.

[2] 刘娟.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9):295-295,296.

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 梁冬梅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情感教育小学音乐
信息通信行业变革下 关于人才发展的研究
中国新通信(2017年1期)2017-03-08 22:52:04
新时期克拉玛依加强海外引智工作探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民办高校的人才发展困境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1:22:19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7:23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9:18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9:03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