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德育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勇于探索,积极总结,找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即注重德育。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纪律观念淡薄,价值观取向有偏差,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他们距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标准大学生要求还有很远。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也是他们最直接的德育老师,因此,探索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针对德育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从日常管理着手,以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进行开展。目标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如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感恩、诚实守信等等。
一、礼仪教育
礼仪,是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外化表现。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礼仪缺失。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堂上瞌睡玩手机、穿着奇装异服、公众场合抽烟、大庭广众举止亲昵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文明的建设。
即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再强,若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又何来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说。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开展就业竞争形势分析,激发学生增强礼仪意识;组织学生观看礼仪视频,引领学生感受礼仪风采;建立班级网络管理平台,弘扬学校良好精神风貌;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提供学生文明行为指南;开展班级礼仪竞赛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鼓励学生设计礼仪小品,通过角色扮演得到锻炼;辅导员班主任以身示范,学生耳濡目染学习模范。[1]多途径引导学生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人。
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即教会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鼓励学生感恩家人、朋友、学校、社会和国家。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国家和学校奖助政策愈发完善,奖助机制也逐渐健全,反观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对奖助学金的态度却让人汗颜。[2]拿到助学金的同学,他们认为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激国家和学校为了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所提供的帮助;拿到奖学金的同学,他们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异当之无愧,丝毫没有领悟国家和学校为了他们全面发展所给予的鼓励。
高職院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人才,他们将直接与社会经济对接,如果没有丝毫的感恩态度,又如何能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感恩社会、回报国家?
开展感恩主题班会,促进知恩共识达成;开展感恩主题辩论,培养学生感恩文化;开展学习雷锋活动,进行感恩常规教育;鼓励参与志愿服务,真心回馈社会关爱;开展助学心得分享,增强自觉感恩意识。将感恩教育常规化,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
三、诚信教育
诚信是国民教育的根本,也是当代大学生修身立德、立足于社会的基础,然而现在高职学生却缺乏信用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公民提出了要求,其中在个人层面,明确提出“诚信”二字,可见诚信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因此,对高职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3]班会课堂教育渗透,班级管理言传身教;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促进诚信意识形成;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鼓励学生自觉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培养学生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俗话说,“先成人,再成功”,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没有,那如何做人,又如何去做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注重多途径多方式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应该建立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督促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除此之外,辅导员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科学合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工作能力,以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于浩.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3(2):257
[2]周素霞.高职院校自助工作中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思考[J].才智,2020(13):13
[3]吴小苹.高职学生的诚信现状及诚信教育探讨[J].知识经济,2019(31):117-118
荆门职业学院,陈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