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2021-11-27 02:11袁馨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课标阅读课高中语文

袁馨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发生的阅读教学行为。《课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 个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此,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高中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去创造性地理解作品,不要盲目地追求标准的应试答案。

一、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阅读不仅是高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与初中、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有所不同,就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良好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能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很多地方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历史的现象到现在仍然没有做出改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在高考的压迫下,功利化倾向严重。划考点、赶课时、一次次的模拟测试把语文课堂占得满满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上占用的时间简直微乎其微。甚至是在常规课上,这种现象也颇为严重。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的手脚都被束缚住了,只看见了高考目标,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不能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带给他们更有意义的阅读体验。2017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因此要想改变当前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只有从教学策略着手。

(三)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现在是一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正逐渐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书籍作为精神食粮的理念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的认知,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都离不开知识的话题,而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各式各样的书籍。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说过:“创造的动力来自阅读,所悟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2017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 万字。”可以看出,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依然高度重视应试内容的学习,但高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提倡大语文观的当今时代,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当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历史悠久,教学模式传统的高中,高中生课时被安排得很紧凑,每天有八节课、早晚读和两个自习,课程表上的阅读课每周只安排了两节。阅读课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阅读的,但在高中课堂里似乎只按科目来区分课时,所以阅读课、作文课、常规语文课都属于任教的语文教师根据需要自由安排,本来这样的自由授课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缓解一些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但实际上这里的语文课只有讲授课、作文课、测验课,语文教师们将很多阅读课时占用来授其他课或模拟测验,大大缩短了学生阅读课的时间。很明显,在高考的功利性取向之中,语文教师的阅读课没有得到具体实施。

(一)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缺乏

在阅读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大肆渲染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太过开放,让学生的阅读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的阅读要么随着老师讲的,要么就自己随意翻阅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感兴趣的阅读是什么样的,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状态。在阅读课上,如果教师问道“你想读什么?你是怎么阅读的?”这样的问题基本会难倒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因为紧张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忽略了自身的阅读体验,语文课上他们习惯了接受学习,阅读的主动性也随之消逝。阅读的理想状态是不被打扰的自主阅读,学生不需要一会儿就停下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阅读结束后带着收获与教师、同学分享,带着问题与教师、同学讨论。很显然,这里大部分的高中生达不到这样的状态。

(二)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较少

笔者观察的语文教师是一位拥有28 年教龄的优秀教师,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非常优异,但也在阅读课堂上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有一节阅读课《边城》,他讲得很用心,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但仍然在教学策略使用上有些遗憾。在阅读开始前就明确提出阅读材料并讲解了相关背景,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对材料充满了兴趣,可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有限,让学生多材料中所描述的情节难以理解,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据测算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分钟阅读550 字左右,而教师也没有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学生们即使想阅读也难以进行下去。

(三)教师组织阅读课的形式单一

在与学生谈话中可知,他们很少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有时候上了阅读课,气氛也非常严肃紧张,教师们在大量的讲解和提问,而且讲解内容要么是名著作品,要么就是考试中出现的阅读理解真题。在具体观摩了几位资深语文教师的阅读课以后,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上课都有一些共同点:一脸的严肃与认真,打开课本就照本宣科的讲解,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或想法,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也不为所动。表面上看着学生每个都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实际上由于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没有打开,所以阅读效果非常不理想。

三、原因分析

(一)功利化阅读倾向严重

纵观国内高考中的阅读测试内容大致都是识记主要情节、理解情节发展、评价作品价值几种,这样的测试形式通过教师导读或者名著导读本就可以快速达到目的,极大地磨灭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将阅读等同于识记考查,认为学生不阅读原著,只要将教师准备的复习资料记熟记牢,能应付考试便可以,这样的阅读教学行为主动下调了《课标》中的阅读目标,对于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广泛的阅读起到的作用是负面的。

(二)以教材为中心的阅读课堂

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来源于教材,而《课标》明确提出了课内外阅读的要求“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味,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以教材为中心的阅读材料显然是不够的。

(三)教师自身阅读素养的局限

语文教学是教师用自身的语文学习经验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指导学生阅读,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对象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但这里的大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他们当中有的自身阅读较少,有的阅读较多但难以结合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帮助。老师的阅读素养的局限制约了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唐娜琳.米勒在《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一书中说过:“教师要示范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如何阅读。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持续阅读、享受阅读,那么久必须向他们展示一个真正地阅读者是怎样生活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最好扮演一个“资深阅读者”的角色与学生分享与交流,将指导隐含在阅读活动中。当教师的阅读榜样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好以后,阅读课堂将变得更加的轻松而有效。

四、对策及建议

(一)丰富阅读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味,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可见,高中阶段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要增加阅读量,还要扩大阅读面。《课标》要求的阅读面大致分为文学类、科学类和历史类。一节课45 分钟,目标只是让学生知道阅读材料,教学效率难以体现,如果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45 分钟里力量的阅读,找到阅读的理由,老师再做适时的点拨将会极大地提升课堂阅读的效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既能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纸质上,课堂进行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二)完善评价体系

阅读作为高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测试内容的难度层级应与《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有利于推进本地区学生的阅读,有助于发展本地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呈现学生的阅读过程,例如通过圈画关键词、梳理思维导图,写阅读心得等让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使阅读的作用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可以在阅读课后设置专门的交流小课堂,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发散思维。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可以营造出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课程目标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高中的语文学习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已经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所以教师应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堂上,阅读的作品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回忆阅读、对比阅读、跨界阅读、经典重读等形式实现与作品的深度交流,与作者的深度对话,逐渐找到阅读的有效方法。《课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阅读数量,只列出了不同内容领域的书目,要求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选择阅读,学生应明确自身的发展程度和需求的基础上自主规划阅读内容和数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争取更高效的阅读,也可以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进行深度阅读。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转变,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转变更新观念,阅读教学不该只是为了应对高考,而应该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内容,引领学生发展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位。

猜你喜欢
课标阅读课高中语文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