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历史修养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及创作水平大有裨益,尤其是对于现在的高考,学生如果能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多增强一些历史修养,那将会对其古诗词鉴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历史修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历史修养 古诗词教学 爱国情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2.038
中华历史悠久绵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很多东西会淡化出我们的视野,有的甚至会被我们遗失、忘记。而中华古典诗词却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中华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诗词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浩如烟海,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有大量读者深深沉醉于古诗词所构成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中。我国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古诗词,尤其是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古典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风土人情,一方面也体现了创作者本人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历史修养,让自己置身于诗人生活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感受诗歌本身所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古诗词的讲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完成学生对于古人的理解,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一、历史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每一首优秀的古诗词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在特定的生存状态中,以及特定的情感下创作出来的。当学生熟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他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苏轼的豪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感慨古今,气势磅礴,句句洋溢着诗人的壮志豪情;而诗人的另一首《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的则是他闲适乐观的人生态度。其实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苏轼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两首词正反映了他人生的两个阶段、两种心境。身为宋代豪放派著名代表人物的苏东坡,其一生经历坎坷。在他人生得意时曾历任太守,颇有政绩,因此诗作风格多豪放不羁;而当他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后,晚年又几次被贬,其作品多抒发闲适淡然、豁达开朗的心境。因此,当我们熟知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后,便能更深入体会诗人创作该作品时的心境,以便我们理解好该诗词,甚至有时它会让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再比如另一位宋词大家辛弃疾,他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样对他的诗词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时而豪放时而低婉的诗词创作,也是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以及不同社会现实对他产生不同影响时才创作出不同风格作品的。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些内容,也就是了解了独特的人生经历,我们也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学生也同样会激起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同时,每首诗词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人文知识、地理知识、社会风俗,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积极性;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会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然而,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注重的多是对古诗词本身的讲解与分析,学生被动地记忆和接受。这样不仅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而且会大大降低古诗本身所具有的韵味,古诗词是具有美感和内涵的,但是需要一定的历史修养才可以深深体会到,因而最根本的是增强学生的修养,让他们有能力去思考、去欣赏,然后发自内心地去喜爱。实现一下,学习者一旦有了兴趣,学习的欲望自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利用多种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来增强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理解了才能尝试去欣赏,总之,良好的历史文化修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也是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力保障,这就是历史修养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积极性方面的价值。
二、历史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歷来优秀的诗歌,都凝结了作者充沛的情感,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个时代的作者,无不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以诗歌为载体,来抒发自己或低沉或凝重,或豪壮或委婉的内心情怀。而爱国之情也是诗人们以诗歌为载体,用来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例如,当杜甫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写下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名句。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战乱的人,在持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后,其欣喜若狂,恨不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内心急迫的心情再现纸上。再例如,生活在南宋时代的陆游,一心想着收复中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也和这些遗民一样盼望着大宋王师收复中原。直到快去世的时候,陆游还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诗人的爱国之情真是令今人折服。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应该被冷冰冰的语法或技巧禁锢,而是应该站在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角度,去体会和感悟其深广的思想内涵。同样,古诗词亦可看作诗人语言、诗人情感的真实体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亦是濡养心智和洗涤心灵的过程。我们正处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青少年在所谓的网络虚拟世界中乐此不疲。独立思考的学生少了,深度阅读的学生也少了,对民族文化的感悟与传承也就少了,如果不能够深深的热爱我们的文化,何来爱国、爱自己、爱生活呢?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无法更好地提升自己。古诗词教学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努力地自发地加强自身修养,既而引导学生,激励其爱国情怀。如果我们在授课的时候,能够把诗人生活的年代背景,以及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传达给学生,相信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爱生活,这也是当下教育需要不断努力的趋势。
三、历史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已经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于是,很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厭其烦地去学习应试技巧或者干脆死记硬背。这种机械枯燥的学习方式反而把他们引入一个致命的误区,他们会觉得即使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够同样可以取得高分。显而易见,这完全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初衷。我们学习古诗词,是为了传承文化、了解历史,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累与修养,并把这种积累与修养内化为知识的源泉,他们内心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其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面对古诗词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觉地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揣测诗人的心境,甚至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那些应试技巧根本无法达到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也提高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且具备深厚的修养,就可以尝试着写诗创作。学生能够把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陶冶自身的性情,同时培养一种高尚有情调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了解的越多,越能够掌握欣赏、鉴别的能力,助力自我修养提升。
总之,历史修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其历史修养并引导他们感悟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引人入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历史修养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助力以及价值,希望可以让人们逐渐重视到历史修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阿泰《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8期。
[2] 朱唐林《古诗词多维开放性阅读的教学视角》,《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25期。
[3] 王翔峰《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学教育》2021年第7期。
[4] 李娜《中学古诗词吟诵生活化教学初探》,《语文建设》2021年第13期。
[5] 张世华《研磨语言,建构古诗词本真课堂》,《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年第6期。
(汪树忠,1968年生,男,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