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中幼儿的阅读兴趣

2021-11-26 10:56王红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学前教育幼儿

王红玲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价值,讨论兴趣培养的渠道,得出结论分别是绘本阅读与阅读笔记两种。结合学前教育的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的培养方法,促使幼儿能够真正享受阅读。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 阅读兴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2.001

阅读是了解新知、锻炼思维的有效渠道。学前教育阶段的阅读能力培育,对幼儿有益,能够打开其知识面,并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教师对此需保持较高的重视度,通过有效的引导,促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

一、学前教育中培养阅读兴趣的价值

(一)利于幼儿思维发育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周遭事物均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强化该时期阅读兴趣的培育力度,能帮助幼儿思维发育。比如,在平常阅读中,幼儿由于好奇及困困惑而发出疑问,成人则予以解答。此过程便是幼儿接受并消化新事物,并逐渐拥有一定思维水平的过程。学前阶段开展阅读教育,帮助幼儿产生认知,开启其思考的大门,以锻炼其大脑思维。

(二)豐富幼儿早期认知

学前阶段接触的书籍一般会带有插图,幼儿通过阅读,掌握其中的知识。幼儿能接触到的事物不多,好奇心较重,容易被书籍所示内容产生兴趣。利用幼儿好奇心,使幼儿阅读更多的内容。幼儿书籍涵盖内容虽然浅显,但极为广泛,利于幼儿形成丰富认知。

(三)锻炼幼儿独立思考

学前阶段的幼儿阅读通常有家长及教师的陪伴,相互之间构成交流的纽带,由成人加以引导并解惑。在阅读时间逐渐推进中,幼儿将学会自主阅读,成人在一旁负责适当引导,并安排适宜的阅读任务,倾听幼儿读后的感受。此时,幼儿自身独立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概述所看故事,并产生一定见解。此种培养形式指引幼儿进行思考,不再停留在浅层的认知了解上。因而,早期阅读有助于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

(四)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学前阶段幼儿可综合文字及图片,了解故事内容,尝试运用个人的口头语言,描述自己的需求,此过程也是锻炼其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进行阅读活动,能锻炼幼儿语言能力。此外,模仿也是幼儿学习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根据自我对于图书内容的理解,能通过绘画等方式进行模仿,由此也锻炼其书面语言能力。

二、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践行途径

(一)绘本故事

1.强调阅读引导

单就小班的幼儿来说,接触绘本的时间不长,可能阅读兴趣并不浓厚,为能够吸引其注意,教师可以主动翻阅绘本,进行阅读引导。教师筛选出符合低龄幼儿的绘本图书,并带有感情地讲述绘本内容,适当增加趣味性的语调、表情及动作,让幼儿的注意力尽可能地落在教师身上,调动其好奇心。比如,《南瓜汤》绘本,教师在讲述中,可播放轻缓的纯音乐,按照出场顺序,逐一介绍松鼠、鸭子及猫咪,好朋友们同吃同住,共享南瓜汤。然而美好的时光并不长远,好朋友们突然大吵一架。此时,教师需注意引导幼儿思考吵架的原因,以及能否和好等,为幼儿展示对应图片的同时,继续讲述后面的情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述时长,最长不能超过十分钟,而后将绘本分发下去,由幼儿自行翻阅,了解故事走向。

2.创设阅读情景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四肢协调性均有所提升,教师可把阅读和表演融合起来,调动其对绘本的兴趣,并深化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让其能够展现出个人想象力,深入到绘本的世界中。比如,《跑跑镇》绘本,教师可给幼儿准备多种动物装饰品,通过现实演绎故事情节,灵动描绘出似乎无联系的动物及物体在相互接触后产生的奇妙现象。利用创设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故事里,锻炼其发散性的思维,支持幼儿展开联想,激发其阅读兴趣。

3.注重阅读延伸

大班幼儿已经接近基础教育阶段,自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此时开展绘本阅读,教师不能仅关注阅读兴趣,还需培养幼儿形成个性化阅读,形成阅读偏好,强化针对性及高效性。比如,《迷路的森林》,部分幼儿侧重于冒险精神,而部分幼儿则对丰富的动植物产生好奇。对此,教师需基于此实施阅读延伸,为有不同偏好的幼儿推进差异化绘本。关注到冒险的幼儿,可继续阅读类似《约拿历险记》的内容,而注意到动植物的幼儿,可选择《树的神奇生命》相似的绘本。该阶段的兴趣培养,需兼顾兴趣本身的激发与个性发展。运用绘本帮助幼儿健康成长,逐步迈向高阶段学习。

(二)阅读笔记

1.小班涂鸦式

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在于听故事,了解新事物一般是从成人口中得到。但无论在园内教师讲述,或在家中亲子共读以及电子设备播放等,讲述人均会采取比较夸张的语气及神情,引导幼儿进入到丰富故事场景中,但询问幼儿听后的感受或者评价,通常只能得到“好听”的结果。为有效调动幼儿阅读兴趣,促使其不断思考,保障阅读的效果,采取阅读笔记的方式进行回顾,让幼儿在听完以后,能留下有关记录。小班幼儿的识字量有限,绘画能力也不高,所以该阶段的阅读笔记,需强调“记”。幼儿使用自己的记号,做好有关记录内容,属于涂鸦式。在开始阶段,幼儿所记内容可能就是简单的线条、色块等,表达的内容也并非故事主题,但阅读笔记正是由此开始,循序渐进,主要是让幼儿能动手记录,不必过多强调笔记的内容。经过实践观察,此阶段幼儿在进行涂鸦笔记中,和黑色字迹笔与白纸相较,更愿意选择彩色的笔和纸,有意愿应用各种色彩,表达个人对于故事的理解。涂鸦期间,幼儿往往能保持较高的兴致与专注度,并尝试思考与探索。在保持简单线条记录一段时间后,记录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和故事内容的关联性有所增加。

2.中班表格式

中班幼儿语言水平与模仿能力都有所强化,可能会重复阅读某些书籍,并期望和他人分享,特别是亲子共读期间,幼儿会向家长表达个人对于角色的理解,而且幼儿从亲子活动中,获得的乐趣与认知更加深刻。同样,玩耍时也要完成阅读笔记。在小班后期阶段,记录水平明显提升,但由于在无任何指示的白纸上记录,难以引发幼儿形成深度思索,可能仅是将图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仿照着记录下来,依旧难以理解故事主题,笔记质量不高。为此,可将阅读笔记转化成表格式。幼儿在班级读书角中,挑选一本图书,和父母一同阅读。而后,由家长予以指导,根据表格所示的问题,回忆故事情节。表格问题可包含图书名称、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喜欢的故事情节、了解到的新知识以及个人体会等。幼儿采取绘画的方式表述,父母则利用文字进行补充。通过此过程,使幼儿逐渐学会探索故事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进行思考。为调动起幼儿阅读兴趣与做笔记的热情,教师可在班级开设专门的展示区,鼓励幼儿相互之间分享,教师挑选其中较好的笔记予以表扬,每周评选出“小达人”,以此激励幼儿阅读。采用该种表格式笔记形式,给幼儿提供思考的方向,促使故事主题意识得以强化。

3.大班思维导图

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相较而言有所发展,掌握的汉字量也得到较多增长,此时其可以自主挑选个人偏好的图书,而且能够逐渐形成固定时间的阅读习惯。该阶段幼儿会愿意和成人互动,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并且会提出较多的问题。教师此时安排的阅读笔记,应当选择思维导图,促使幼儿逐渐学会梳理故事情节线索,对图书内容形成整体结构认识,使得开展深层次的阅读。刚开始,教师需教幼儿在描述具体事件或游戏时,应用思维导图,用该种形式记录每日园内的生活或某件记忆犹新的事情,和同伴分享。幼儿对思维导图有一定掌握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设计,父母需适当配合,辅助幼儿完成制作。比如,明日预计在园内的哪些区域玩耍,周末的活动安排等。通过数次尝试,幼儿逐渐学会应用思维导图,并能较为清楚描述提炼出事情的关键点。以此种程度为前提,大部分幼儿可以自主采取更为适宜的导图模型完成阅读笔记。考虑到阅读兴趣的问题,教师同样要安排笔记展示环节,并鼓励幼儿上台分享阅读笔记,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学前教育是人们学习的起点,幼儿的自主性较差,其不同于其他学习阶段。幼儿通过阅读能增长见识,掌握更多的交流技巧与生活技能,帮助其拥有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还能使幼儿养成习惯,尝试运用更为适宜的阅读方式,对其今后的学习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颖《对话式阅读活动促进中班幼儿故事理解的实践研究》,成都大学2021硕士论文。

[2] 曹淑仪《探讨小班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3] 沈林岩《运用阅读笔记·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学前教育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