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柏鹤 陈曦泽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近些年,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和更新,大众的民族音乐文化欣赏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发扬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提升民族音乐的生命力,是新时期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任务[1]。从某种层次上来说,民族音乐代表了民族精神,展现着民族的内在精髓,成为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基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不同民族有着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音乐,保留了本民族的地域文化及音乐观念,注入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因而能够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生生不息、百花齐放。民族音乐经过时代的流传和积累,影响了一代代人们的思想观念[2]。当下,民族音乐受到多种价值观念和因素的影响,要想保留民族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彰显民族音乐的魅力,就需要传承民族音乐,将民族音乐的内涵贯穿在新民乐发展过程中。
新民乐是基于传统民族音乐形式,通过有效挖掘和创作,将现代创作意识融入民族音乐中的音乐形式,因此新民乐具备时代性的创作思维和演绎方式。新民乐与传统民族音乐相比,具有一脉相通的文化表达方式。新民乐的音乐元素既包括民族器乐,又保存了民族戏曲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剧种等[3]。21 世纪初,音乐人为了创作受到大众普遍喜爱的音乐作品,创建了多种形式的民乐组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团体,不仅在国内影响巨大,在国外也引起了巨大反响。新民乐乐队的基本定位,就是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流行元素的有机结合,展现了民族音乐创作者及演奏者的才情和能力[4]。新民乐作品编制中,综合了纯民乐、乐器及流行音乐、电声等演奏形式,借助舞美、道具及电声等形式进行展现,为大众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不同风格的音乐展现出鲜明的民族音乐特征。近些年播出的《国乐大典》,正是具有经典特色的音乐竞演节目,包含了不同形式的民乐组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龚锣新艺术团,新艺术团不仅展现了音乐形式的创新,还保持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文化中的精气神,这也是新民乐乐团共同追求的创作理念。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新民乐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而发展,不是一味迎合社会大众的趣味。新民乐作品创作,将中国传统的乐器和音乐文化韵味进行综合,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演奏展示出来。
新民乐作品的呈现中,乐器组合的搭配形式并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主要根据作品的演奏特色,提出作品整体表现形式。很多新民乐作品中,既包含了二胡、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还加入了钢琴、打击乐等,同时以电子音乐为背景,有时会借助舞美,使观众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全方位的审美感受。因而,新民乐作品与传统民族音乐相比,更具有张力,同时更加通俗、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新民乐乐团创作出了具有丰富的中国味道的音乐作品,也是原创的中国艺术音乐,代表着民族音乐的品质,同时重视审美,其音乐能量能够震撼大众精神世界,并非只为娱乐大众。
我国音乐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立的源头,同时音乐文化中融合了外部元素,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吸收和借鉴了外部文化。刘天华先生首先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创新,他将西洋音乐理论相关知识和技巧与民族音乐相结合,采用西方的音乐创作理念进行民族音乐的创作,在新民乐的发展、更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他在进行二胡曲的创作过程中,借助西方创作理念,将其融入二胡曲的创新中,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些年,民族作曲家的不断涌现,不但拓展了民族器乐的技术技巧和表现形式,还丰富了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作品创作的过程更加丰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作品的创新和融合,赋予音乐作品鲜明的演奏和表现特点,在寻找共同点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民族音乐不断完善思维理念,进而达到音乐创作的理想境界,在更高水平上提升了民族音乐作品对社会和大众的影响。同时,很多民族乐器在发展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借鉴了其他乐曲及演奏技术,融合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吸取经验进而满足演奏诉求。
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保护民族音乐,重视继承民族音乐,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在特色,但真正了解民族音乐的人数较少,而能够欣赏民族音乐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大众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和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基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想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相关工作者就需要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重大,新民乐的发展理念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相吻合。发展新民乐的过程,就是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进行创新。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而不能顾此失彼,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创作出能够代表民族精髓的作品。
民族音乐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乐作品,难以将民乐精神贯穿到作品的创作中。因此,相关工作者应鼓励作曲家创作具有代表性的民乐作品,拓展民族音乐的发展领域。传统民乐作品的演奏形式较为单一,大众对这种形式的作品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具有较高专业性的演奏者在进行民族音乐的呈现过程中,往往由于过度炫技,或者受到技术因素的限制,而难以达到作品的预期效果,而对于听众来说,由于不具备专业的鉴赏力,往往难以探究作品演奏技术背后的音乐含义,进而导致大众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较低。
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视觉效果,新民乐作品一般具有容易流传的特点,其曲调较为通俗、简单。因而演奏者在进行作品的塑造时,能够进行更高程度地进行自由发挥,演奏人员的可塑性较强。有些甚至出现肢体表演形式浮夸问题,出现假奏的现象。大众在欣赏民族音乐的情境中,将这种舞台音乐效果作为民族音乐的特色,忽视了民族音乐的内在精髓。因此,新民乐在发展和创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优点和弊端并存,新民乐的弊端逐渐凸显,将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难以维持传统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提升民族音乐的发展水平,改变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相关工作者需要重视民族音乐的创作。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求民族音乐的风格,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体现民族音乐的腔韵特点,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民乐经典作品。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应得到社会整体的重视。随着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更新速度进一步提升,民族音乐可以借助时代发展的资源优势获得更高程度的发展。例如,借助网络平台的形式,积极宣传民族音乐,使不同层次的人们熟悉民族乐器,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展现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使民族音乐成为大众喜爱的音乐文化。
借助网络资源优势,在宣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方面的支持和维护,完善新民乐的传播方式,进而正面引导大众对民乐的审美趋向。通过网络渠道的影响,改变大众对民族音乐的传统认识和偏见,使其采取积极的态度看待民族音乐的发展,尊重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在弘扬民乐文化的过程中,要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还需要积极引导大众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提升大众的民族音乐审美水平,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受众群体。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也成为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繁荣发展。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包含具有地域特色和音乐观念的文化精髓,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经过了世代积累的民族音乐,影响着社会整体的思想观念。民族音乐要想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增强音乐文化的生命力,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不断完善民族音乐的基本体系,实现自身更高水平的发展。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借助民族文化的纽带,搭建起民乐发展的桥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