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愚公移山精神的新时代解读

2021-11-26 07:47:35鲍依兰
关键词:移山天帝愚公

鲍依兰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 党委办公室, 北京 100120)

“愚公移山”载于我国战国时期道家著作《列子·汤问》,主要讲述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开路,感动天帝为之移山的故事。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的故事广为传颂,南北朝诗人庾信、明代理学家沈鲤、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以及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等领导人先后盛赞愚公移山精神[1]。由此可见,愚公移山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而且已经转化为一种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关于愚公精神的内涵,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有丰富的阐释,这充分说明愚公移山精神具有开放的品格,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魅力。综观各家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解读,结合愚公移山故事的文本,不难推知,奋斗是愚公移山精神一以贯之的红线。愚公移山所彰显的奋斗精神,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品格,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的不懈奋斗精神,跨越了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又一座大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开展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充分弘扬“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

“奋”,《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曰:“翚也。翚,大飞也。雉鸡羊绝有力皆曰奋。”[2]144所谓“大飞”,即振翅疾飞之意,这是对有翼能够疾飞之物而言。而对于那些不能疾飞之物,如鸡羊,只要“绝有力”,即竭尽全力,就是“奋”之意。从“奋”的本义来看,“奋”意味着主体对自力的发掘,而非对他力的依赖,实现对当下境遇的超越。“斗”,古作“鬥”,段玉裁注曰:“两士相对,兵杖在后。”[2]114“斗”意味着对外在力量的克服。综合而言,“奋斗”的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主体有超越当下境遇的意愿;二是为达此意愿,主体有的能动实践;三是当主体之自力遇到客体之他力的阻遏时,对相对之力的消解或消灭。“奋斗”的内涵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品格,那就是当主体在实现超越现状的意愿时,不是寄望于外在于主体的力量,而是依靠主体自力的生发。

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民族品格。面对太行、王屋二山的阻遏,愚公表达出了移山的意愿,他为了达成此意愿,不是向天神祷告,祈求神灵的眷顾,而是选择以九十之躯率领子孙“毕力平险”。所谓“毕力”,就是“竭有力”的意思,愚公依靠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合力”。在这个故事中,不是没有超人间的外在力量——天帝的存在,只是这个天帝不是作为主体的人膜拜祈求的对象,相反,作为主体的人通过自力的生发最终与天帝达成和解。

愚公移山故事中人与天帝的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特性。与西方文化重神本的特质相比,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显现出了人本特性。早在殷商之际,武王伐纣灭商,大邦殷被小邦周取而代之。周人在反思殷商覆亡的教训时,用天命观念撼动了弥漫于殷商时期的天帝观念。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朝统治者们深刻地认识到“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德”即人之德,是人的自力所在。经此天帝到天命的转换,人间的事情看似仍由天做主宰,其实根本的决定力量开始下贯到人的身上。徐复观把这种由重视天帝到重视人伦的转换称作“天的人文化”,即“原有宗教性的天,在人文精神激荡之下,演变而成为道德法则性的天,无复有人格神的性质”[3]45。中华文化的人本特性在《左传》中通过“民者,神之主也”的论断进一步深刻地揭示出来。此论断基本上打落了神在政治领域的权威性,伴随着神权的跌落,是民的位格的提升以及人之主体性的高扬。在这种意义上,与其虔心事神,不如尽人之事。如此一来,当事情的成败无法得到外界的保障,只能由主体是否尽心尽力而决定时,主体的忧患意识就被激发出来。这种忧患意识不是患得患失之功利心理,而是责任感和由之而产生的奋发精神。徐复观说:“‘忧患’是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只有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实际是蕴蓄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在忧患意识跃动之下,人的信心的根据,渐由神而转移向自己本身行为的谨慎与努力。”[3]18-20长期“面山而居”的现实境遇,激发了愚公以己力移山的忧患意识,并表现出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和永不懈怠的刚健奋发精神。

二、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制胜的法宝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愚公移山的故事几经传诵,而真正把愚公移山精神发扬光大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生动诠释了愚公移山精神。从抗日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推翻了一座座大山。

毛泽东同志多次阐释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民族信心与中华人文精神融为一炉。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步步紧逼,肆意践踏中华大地,侵略者更是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当此至暗时刻,中国“速亡论”的悲观主义和“速胜论”的盲目乐观主义严重影响着国人对战争走势的判断。1938年间,毛泽东三次通过阐释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他说:“抗战一定要胜利,这是坚定的政治方向,不怕任何艰苦困难要坚持着,不要半途而废。”(1)此段中两处引文转引自陈晋《重温“愚公移山”的哲学意蕴》(《北京日报》2015年7月27日第17版)。一方面,他冷静地指出,抗战的长期性需要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愚公精神:“我们是长期战争,总归要打下去,一直到胡子白了,于是把枪交给儿子,儿子的胡子又白了,再把枪交给孙子,孙子再交给孙子的儿子,再交给孙子的孙子,日本帝国主义倒不倒?不倒也差不多了。”①

该年完成的经典著作《论持久战》可谓通篇渗透着坚持不懈、奋进不已、善于斗争的愚公精神和愚公智慧。抗日战争进入决胜时期,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以《愚公移山》为题作报告:“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4]1102他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弘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4]1101的愚公移山精神,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毛泽东把对愚公移山精神的阐释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使命与担当紧密联系起来,指出人民就是上帝,充分表明人民的至上性、正义性;无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还是官僚主义,只要与人民的至上性相背离的,都是需要被挖掉的大山;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艰难险阻的克服都离不开人民的鼎力支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奇迹的发生,都离不开人民的全力参与。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奋斗为主题为愚公移山精神注入了新的精神元素,使愚公移山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废待兴的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基调。面对“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5]的一穷二白状况,毛泽东同志相信“愚公移山,改造中国”[4]1102。周恩来同志也指出:“过去我国人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现在,在我国人民面前,还摆着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两座大山搬掉。”[6]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同心同德,排除万难,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7]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愚公移山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精神。

三、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的精神动力

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奋斗精神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地勠力同心,才创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下,我们不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打赢扶贫攻坚战,向着2035年远景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实迈步。当前我国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几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9]梦想的长期性、实干的品质、团结的力量以及奋勇的精神正是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

弘扬愚公移山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10]69-73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必然蕴涵着伟大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对主体而言,要克服消极懈怠,治疗各种顽瘴痼疾,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奋斗目标是如此宏伟、如此鼓舞人心,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1],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经过长期、持久的奋斗。越是曲折和艰辛,越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只有“立下愚公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真正实现宏伟目标。另一方面,针对各种外在的阻力,包括客观实际存在的困难、人为的各种阻挠以及像愚公移山故事中“智叟”一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与这些外在之力的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0]226,因此我们要坚定斗争意志、培养斗争本领,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具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扬“愚公移山”奋斗精神: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团结奋斗、埋头苦干。愚公深知仅靠个人力量不可能成功移山,于是就动员和组织大家共同参与。这种团结奋斗精神,是我们党成就一切伟业的重要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强调党要同人民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要把人民当作主体,一切依靠人民,依靠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要把人民当作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把人民当作尺度,坚持人民至上。其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要敢干实干、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愚公在决定移山初期,妻子疑之,智叟笑之,都认为移山太难,绝无可能,但愚公迎难而上,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移山大业就一定能够完成。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闯关”之最艰难的时期。越是在艰难困苦面前,就越要坚定信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领导干部要拿出永不放弃的韧劲恒心,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钉钉子”,坚定不移抓落实,不打折扣抓实施,不达目的不罢休。只要有了愚公移山精神,就能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中的各种陷阱,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最后,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要坚定信心、坚忍不拔。愚公之所以敢移山,就在于具有坚定的信心。当年,毛泽东同志讲愚公移山故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党内各级干部的信心问题,解决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信心问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新征程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而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必胜的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综上而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而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深刻阐释愚公移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大智若愚的愚公,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不是形而上的,而是脚踏实地;不是概念王国的,而是实践的。“移山”的目的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这里的天下就是人民,移山的主体力量就是中国人民,移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是正义之举,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必胜信念的基石。

猜你喜欢
移山天帝愚公
狐假虎威
现代愚公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6
山里的深秋
安徽文学(2021年7期)2021-08-13 16:54:13
1911年的枪
山花(2020年9期)2020-09-17 13:26:24
《移山》『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江乙对荆宣王
移山
海峡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05
天帝的御车——北斗七星
谁更应当“愚公”
东方天帝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