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下硕士研究生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11-25 06:27张杰康凌垲李万里李小悦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张杰 康凌垲 李万里 李小悦

摘要:目的:探讨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下硕士研究生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的152名硕士研究生为改革教学组,应用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进入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的136名硕士研究生为传统教学组,应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员教学评价情况。结果:改革教学组学员在理论、技能、综合能力各个维度评分上均是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的硕士研究生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员理论、技能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硕士研究生;急诊与重症医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急诊与重症医学虽说研究对象存在差异,但是均隶属急危重症医学大方向,将急诊与重症医学相融合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知识及技能外沿,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上,需要基于新的理念与方法指导[1]。产出导向教育是以产出理念为核心思想,强调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成果为导向,同时围绕保证学生可后的实质性成功经验为主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素养[2]。以问题为导向、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联合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新时期教育及混合教学模式下对硕士研究生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的152名硕士研究生为改革教学组,应用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进入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的136名硕士研究生为传统教学组,应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组男89名,女63名;年龄22~26岁,平均(24.02±0.62)岁;传统教学组男84名,女52名;年龄22~26岁,平均(23.98±0.6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传统教学组采取传统线下理论授课形式。改革教学组应用产出导向模式+混合教学模式,方法如下:(1)组建教学团队。整合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教学资源,成立由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为组长,学科骨干为成员的教学团队。(2)编制教学方案。组长牵头编写情景模拟教案,内容涵盖急重症抢救案例的收集、急重症抢救情景模拟演练场景设置、急危重症救治专科操作视频、考核标准制定。(3)教学方案实施。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是复习理论知识、熟悉操作规范、学习抢救流程等。

观察指标

两组均是进行12周的课程教学,在教学结束后分别从理论、技能、综合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与案例分析题,总分100分;技能考核分成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深静脉穿刺4项,每项25分,总分100分;综合能力评价用自制综合能力测评表评价,涵盖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抢救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病情判断能力五个维度,满分50分。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革教学组学员在理论、技能、综合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结合新时期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需要在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的课程教学中,积极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继而推动全局性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产出导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教学模式,该理念认为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的最大能力,学生了解多少知识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学生能做什么以及获得怎样的能力才是教师关注的目的,这教育标准同理论性、实践性兼具的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教学目标不谋而合[3]。传统教学方法将知识与技能分开教学,不能给予特定环境下临床实践的体验。而情景模拟演练与翻转课堂教学则通过设置逼真的工作场景,让被训练者从中锻炼出相关能力,进一步借助翻转课堂则将学生主体转化以及知识内化过程颠倒,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情景模拟演练同翻转课堂结合,对于急诊与重症医学融合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改革教学组学员在理论、技能、综合能力维度评分上均高于传统教学组,提示教学方式的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在硕士研究生急症与重症医学融合课程建设中,实施产出导向教育+混合教学模式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艳芹, 叶瑞芳, 李洪梅,等. 病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22):9-10.

[2] 姜福杰.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研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18, 6(2):61-63.

[3] 赵宏林, 闫妍, 张有为,等. 蒙医药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25(4):114.

作者简介:张杰,男,1995年9月,急危重症,硕士生在读,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重症医学科

*通讯作者:李小悦,男,38岁,贯籍廣西,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118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JGA256)、珠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研究项目(ZH22036302200061PWC)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