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玲
(光泽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福建南平 354100)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增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效能。一方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能够使对应的工作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并且确保执行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综合性管控效果,融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目标性和具体性,促进相关工作任务的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可以通过绩效评价找到现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进而结合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这既确保了工作整改的合理性,也提升了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效能,以此凸显了绩效评价的价值和功能。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增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绩效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形成跟踪性管控机制,实现全程监督和约束,还可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程度,确保各项资金预算的精准化和精确性,提高预算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从而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应用水平。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增强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效果。随着我国政府各项管理职能的不断转型,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社会效益在财政专项资金应用过程中的体现。为了突出社会效益这一核心目标,要求绩效评价工作应制定与之匹配的指标体系,然后再对其结果进行公开、透明的评价。不仅要体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还应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财政各项资金的应用情况,将群众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实际上也是为了突出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此保障财政专项资金能够顺利、稳妥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突出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效果。
当前,有些分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部门尚未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也没有在绩效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确定绩效评价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甚至直接将绩效评价工作看作是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验收模式,其没有将绩效评价工作与财政专项资金的流转过程进行关联。同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在内部构建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难以依据自身财政专项资金应用情况对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绩效评价,这就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相对单一,从而演变成由财务部门或预算机构进行负责。而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缺少财政专项资金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以至于工作效率逐渐低下,工作质量不断降低,对相关项目的运行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果,需要以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当前有些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尚未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进行构建,这就导致绩效评价工作变得没有依据,无法明确绩效评价具体要求和内容,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控制问题,从而导致相关部门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数据和资料,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益。
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部门在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其绩效监管模式不够完善。众所周知,完善的绩效监管模式是促进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保障,只有在部门内部构建完善的监管模式,才能及时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就当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情况来看,很多部门都没有构建完善的绩效监管模式,其缺少专业人才对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进行监管,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性监管极为乏力,从而导致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显而易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如果缺乏完善的绩效监管模式,那么势必会失去指导和控制。
考虑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应用层面,相关部门只有真实、全面地呈现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结果,才能更好地揭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效果。但是现阶段有些部门在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时没有合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缺少对评价结果的完善和优化,从而不能起到基本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同时,忽略评价结果的应用还会减弱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果,从而难以及时发现绩效评价机制中的缺陷,进而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绩效评价机制发展需求。
相关部门应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以此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益。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创设重视绩效的良性工作情境,激发相关工作人员在财政专项资金常规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对资金的应用效益进行改善。其次,相关部门应该以绩效管理为工作导向,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制度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和管理措施。要制定绩效评价所需要的工作标准,将其与奖惩措施进行关联,针对实际工作状况找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对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进。最后,相关部门应构建专门的绩效评价组织机构,要善于利用这一专设机构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运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积极引入联合办公理念和方式,保障绩效评价工作能够体现多层面和多层次的要求。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对现有的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培训,提升这些工作人员的知识和专业能力,确保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高质量地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此促进部门预设工作目标的实现,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
相关部门应该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应用情况,制定符合部门实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现指标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从而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高效推进。首先,相关部门要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特殊性,要以普遍性特点为前提,将不同项目的通用特点借助绩效指标体现出来,同时也要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情况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将资金应用的重要性准确地体现出来,从而保障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构建和完善。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将绩效指标的定性和定量特点进行融合,根据实际情况将定量指标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将定性指标作为次要构成部分,并以此为导向细化指标内容,尽量保障各项指标的科学性,提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化处理功能,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最后,相关部门要考虑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简明扼要的基本原则,也要准备验证指标效果的相关佐证材料,以此提高绩效评价工作中对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效果。同时,在制定这些绩效评价指标时,还要注重可操作性,以此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进程,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果。
首先,相关部门要完善绩效追踪管理体系,使之与绩效监管模式匹配,针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预算管理等具体工作要进行重点监管和考核。相关部门要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周期制定阶段性的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对全过程的分解,明确各部分的责任和工作内容,这有利于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在监督和管理之下顺利进行。实行全过程监管,实际上也便于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财政专项资金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偏差就应该及时进行纠偏措施。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确定阶段性监管工作任务,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匹配,通过严格考核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效果。其次,相关部门要及时引进现代化管控手段和工具,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打造适合本部门工作目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突出绩效监管模式的监督和管理效果。最后,相关部门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选择第三方机构主要是考虑到部门内部专业化人才的短缺。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也可以更大程度上保障公平公正,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首先,相关部门要注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及时通报和处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其他部门和人员,并以此为依据对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整改与落实。相关部门还应该及时归纳和总结绩效评价结果中的经验,如果发现绩效评价机制存在问题,就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制定整改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其次,相关部门要制定工作调整方案,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新一轮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匹配。在得到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之后,要针对绩效良好的部门优先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于那些绩效不良的部门则应该严格进行控制,并将其体现在预算分配工作上。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要将绩效评价指标与部门工作目标和管理制度进行融合,科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对应的分值和权重,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指挥、管理和引导作用,要强调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相关部门予以重视。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管理岗位晋升制度进行关联,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应用的监管力度,将管理人员的责任与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匹配,将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结果作为其岗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提高管理岗位对应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绩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绩效监管模式有待健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降低绩效评价机制的应用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政府政策和自身情况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在绩效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指标、绩效监管模式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