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的冠顶式步道康养行为研究
——以福州“福道”为例

2021-11-23 10:20金博闻颜逸静林斌林烽柯山潘辉
关键词:步道表现性康养

金博闻 颜逸静 林斌 林烽 柯山 潘辉

(1.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抑郁、失眠等亚健康问题频频发生[1],人们更加渴望从自然中寻求身心愉悦和低副作用的疗愈方法。森林环境被称为“一个伟大的健康机器”[2],森林环境作为以自然界为主导的空间形式成为现代公共健康产业的全新载体——森林康养区。有大量研究证实,欣赏森林景观有助于缓解焦虑和集中精神[3]。近年来,城市森林步道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公共开放和健身游憩的自然空间。“冠顶式步道”(Treetop walk,TTW,也译为“树顶漫步道”或“天蓬走道”等)是城市森林步道的重要呈现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种利用支撑结构将步道平台安置于高于地面12—40m的空中[4-5],营造穿梭于树木冠层之间的线型无障碍步道系统[6]。步道建设最初是为了科研人员对冠层物种开展科研活动的需要[7]。进入21世纪之后,迫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冠顶式步道开始融入都市景观建设中,大量居民选择到环境优美的森林步道中开展丰富的康养活动,越来越多的冠顶式步道被“移植”到城市空间中去,成为独特的风景线和绝佳的游憩地。

国外对森林康养的研究重点在于医疗健康领域。相关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可以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激活人体的肺部功能提升机体反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而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实验证实森林对人体有康复作用[8]。冠顶式步道作为森林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9],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景区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生态学等方面,从康养行为及游客感知角度的研究尚属空白。为了探索森林康养发展空间维度,本文运用网络文本数据分析森林康养行为。以国内首座冠顶式步道——福州“福道“为对象,通过整理网络平台上的在线点评文本数据,运用IPA分析模型,获取“福道”游客的康养行为特征与满意度,并针对负面感知及评价进行改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更加合理地利用景区资源、促进冠顶式步道森林康养功能发挥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福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国内首条冠顶式步道。“福道”依托山地地形打造,主轴线总长度为6.3km,规划总长为 19km,[10]串联起紫竹林、摩崖壁和樱花园等十余处景观。全线穿越林冠草木,植被环抱层次鲜明,观赏视线绝佳,情感体验丰富。“福道”满足了市民休闲健身需求,优质的山体森林景观资源有助于游览者森林康养行为活动的开展。“福道”的设计荣获国际建筑大奖和新加坡总统设计奖,设计理念先进,故选择“福道”作为研究对象。

1.2 数据来源

“福道”作为国内首条冠顶式步道,在大众点评、马蜂窝、携程、去哪儿网等多个知名网站有丰富的评论资料。为获得更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点评数据,本文选取2018年8月5日—2021年8月5日期间的点评和游记作为文本材料来源,经筛选与处理,剔除与景区无关的点评,得到有效点评838条,其中大众点评705条,携程48条,去哪儿网22条,马蜂窝4条,将文本保存为txt格式,总字数约3万余字。

1.3 研究方法

1.3.1 网络文本分析法

首先,采用ROST CM6软件对抓取后的网络文本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再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11-13]。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搜集整合准确的基础信息与测量变量。为确保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游客评价信息,笔者通过各大旅游网站广泛收集游客评价信息,筛选和过滤恶意攻击、水军评价以及相关广告的无效信息,最后得到有效评论838条。在网络点评文本中,游客评价可以帮助管理者认知园区现存问题和潜在隐患,从而有助于提升步道管理者的前瞻性,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的稳定发展。

1.3.2 IPA分析法

IPA模型又称为多因素贡献模型,即对影响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各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程度进行可视化分析评价[14-15],确定需要增强或削弱的要素,进而为改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IPA贡献模型以重要性I为X轴、表现性P为Y轴建立相应坐标系统,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重要性和表现性程度以四象限区域划分。X轴为重要性指标,Y轴为表现性指标,二者的均值表示X与Y轴的切割点。重要性指标I是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出现的几率;表现性指标P为游客对于公园形象感知要素评价的平均分值。In=公园形象感知要素n的频数÷公园形象感知要素总频数×100%,Pn=公园形象感知要素n的总评分÷公园形象感知要素n的点评频次。

将网络文本评论中收集的关于森林康养的行为特征要素进行分类和归纳,并使用数字 1—15对康养行为特征要素进行编序及对收取的评论信息逐一赋值打分。重要性指标I表示森林康养活动行为特征要素的频率,表现性指标P表示森林康养活动行为的等级评价,又称之为满意度指标。

2 网络文本内容分析

2.1 高频词汇分析

运用ROST CM6软件将整理后的网络评论文本进行分词和词频分析,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建立与该冠顶式步道相关的自定义词表,过滤无关高频词后,得到“福道”网络文本高频词统计数据。提取前60个网络评论中的高频词汇(表1),按词语性质划分,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以名词为主,主要反映项目、地理区位、景点等;形容词主要表现游客对“福道”森林康养的情感倾向;动词主要体现游客康养行为。

表1 福州“福道”文本分析的前60个高频词汇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与森林康养行为相关的高频词数量较多。前三个高频词体现了“福道”作为国内首座冠顶式步道知名度。“福道”不仅观景视野优越,负氧离子含量极其丰富,依托山地地形串连多个独具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特色的公园景点,是福州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休闲”“徒步”和“散步”分别为第四、五、六位,“健康”“锻炼”“健身”“空气”出现频次也较高,说明该健康步道主题突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运动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到位,是群众健身的理想场所。而“福州” “市区”和“附近”这些词汇,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公园面对的游客主要是本地群体。定位高频词所在的评论发现,与“标识”相关问题反映最为强烈,这表示该步道入口和景点标识的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整体数量不够,位置布置不醒目、不合理或者导识系统本身绘制不科学等,需要公园管理者重点关注并予以解决。

2.2 语义网络分析

通过ROST CM6软件得到高频词汇共现关系分析图(见图1)。该图外型呈放射状,图中各个高频词连线的数量越多表示在评论和游记中出现的词频越高,连接词之间产生相应联系。由图1可知,“福道”评论内容的语义网络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三层结构[12]。核心词“福道”辐射出“福州”“步道”和“金牛山”等中心词,构成了“福道”最鲜明、最核心的森林康养形象特征,体现出游客对于“福道”建设的认同;“健康”则反映出“福道”与健康主题的密切相关性,对其康养行为的有效分析将为国家森林康养步道的发展完善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图1 高频词汇共现关系分析图

2.3 文本赋值及编码

以高频词汇、语义网络分析以及各要素评分体系为基础,逐条分析国内知名旅游网站的游客评论与游记,建立典型主观评论句定性转化分析(见表2),将评论转化为反映康养行为的主观评论句,为质化文字转化为定量数据提供依据。再由2位具备森林康养知识的研究员对每一条文本进行独立评价,逐条编码后对比校验,得到“福道”康养行为要素结构(见表3)。研究与森林康养、森林步道等相关的文献,进一步将网络文本中康养行为相关的要素梳理归纳。由1开始进行康养行为要素编码,共设15个核心要素,并设置A—E的感知形象评价等级,由 A—E依次表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的评价等级,并根据等级依次赋值为 5—1分。具体编码过程如下。点评:“福道真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没地方吃饭”“老年人健身很舒适”“性价比很高”。对应编码:14A,9D,4A,14A,8A;编码“14A”和“4A”是表示该点评描述要素14和4的“游客满意度”,对应文本为“老年人健身很舒适”,并且对此要素的评价等级为A,即该点评表明“福道”非常适合健身锻炼,并对该要素打分A[12]。

3 康养行为要素分析与IPA模型分析评价

3.1 康养行为要素分析

分析福州“福道”康养行为要素结构,以游客满意程度表现性分值为主并结合网络评论,提取表现性和重要性分值最高和最低的要素进行讨论。

3.1.1 运动健康

基于数据分析,其中运动健康满意度最高,“健康”“空气”和“锻炼”反映出“福道”运动休闲的重要功能。“福道”是游客开展康养行为的主要场所,其充分利用现有山地地形营造出独具特色俯瞰全城风光的冠顶式步道系统,大部分穿梭于树冠之上,兼备跑步健身、森林浴场、自然冥想等康养功能。“暴晒”“炎热”影响游客的感受,良好的五感体验是森林康养活动的关键要素,景区管理者可针对性地在部分区域设置遮阳伞以及增设气雾降温装置。

表2 典型主观评论句定性转化举例分析

表3 “福道”康养行为要素结构

3.1.2 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是游客最为关注的问题。该景点存在多个出入口和分岔节点,但整体标识系统却不够丰富,表现在标识整体数量不够,位置布置不醒目、不合理以及导识系统本身不科学等等。游客无法第一时间辨别方向或达到预定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体验。

3.1.3 餐饮服务

景区内整体餐饮配套服务不到位。一是餐饮服务设施数量少、品种少,可供游客选择余地不大,很多游客反映价格贵、未提供和自备饮水。二是“福道”步行距离较长,餐饮需求量较大,很多游客被迫选择提前进餐或延后饭时的做法,影响游客森林康养体验。园区餐饮服务质量与整体定价水平都有待提升。

3.2 IPA模型分析评价

以森林康养行为要素词频分析与评论总分为基础数据,计算出“福道”康养行为要素的重要性数值I和表现性数值P。IPA模型各象限的含义如下:第一象限(保持借鉴区):游客关注度高,且对园区管理表现绩效感到满意的要素;第二象限(潜在关注区):游客关注度低,但对园内管理表现绩效感到满意的要素[12];第三象限(较低关注区):游客相对忽视但对管理表现绩效也感到不满意的要素;第四象限(重点整改区):游客关注度高但表现性绩效满意度低的要素。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象限的要素较多,表明“福道”管理方在这些方面工作相对出色,游客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重要性程度高表现性程度偏低的要素管理者应重点关注并优化改进,避免落入第四象限(重点改善区)。第二象限中包含内部交通、管理与治安、五感体验、外部交通和服务水平,这五要素旅游感知游客评价高但重要性程度低,说明公园管理在细节方面处理较为到位,如“樱花园”景点是该公园植物状况优越性的标杆,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成为“福道”康养行为集中的热门景点。第三象限包括中老龄体验和科普教育要素,游客对于这些要素的感知重要性和表现性程度都低,说明这些要素公园管理者需加强改善。其中对科普教育的满意分值低,若不予重视,破窗效应会引发更多负面关注,造成该要素点趋于第四象限(重点整改区)。第四象限包括标识系统、公共基础设施、餐饮服务三要素,游客对于这些要素的感知重要性程度高但是这些要素表现性程度低,是公园管理者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对标识系统的满意度最低,与该园网络文本分析和康养行为要素结构分析的结果不谋而合,若不予重视将对游客的康养体验不利。

注:1.内部交通;2.外部交通;3.服务水平;4.中老龄体验;5.管理与治安;6.公共基础设施;7.动植物状况; 8.旅游成本;9.餐饮服务;10.五感体验;11.步道拥挤度;12.生态环境;13.标识系统;14.运动健康;15.科普教育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从游客对“福道”的网络文本内容与康养行为要素结构分析中可知,大多数游客对“福道”整体印象和服务呈满意态度,但也有少量游客认可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园内指示牌不明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园内康养服务设施较少、餐饮质量不高、定价也偏贵等,这些消极因素需统筹改进。运用IPA模型分析得出,康养行为要素的游客体验分值总体较高,表明游客森林康养体验整体较为舒适,重点整改表现性最弱的标识系统进行要素,餐饮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次之。重要性程度不稳定,表明游客对“福道”森林康养行为关注点存在差异,应对重要性高且表现性较弱的要素系统提升。结合网络文本内容分析与IPA模型分析得出四要素,其中公园标识系统是该园旅游形象感知改善的关键,其次是公共基础设施、餐饮服务,然后是健康科普方面。

4.2 提升建议

4.2.1 提升标识系统识别度,针对康养人群改进标识

需要针对复杂地形提升标识系统识别度。根据伊顿色环补色原则,应选择简单直观的标识色彩,并利用补色作为背景凸显标识,特别是黄色、橙色以及红色等纯度高的色彩,搭配紫色、蓝色、绿色作为背景,但背景颜色应适当降低纯度,以增强色彩对比关系,使整体更为和谐统一。标识系统中的图形需要完全闭合,避免产生歧义,可以在构图中尽量使用水平或垂直块来构成图形,减少单线、折线或不规则线进行构图[16]。针对康养行为人群应当系统配套相应的解说系统,形成康养专项配套标识,避免产生混淆。其中,针对老龄游客需要综合运用感官刺激,如提示音、光线、色彩等协助识别方向。由于老年人的视力范围和认知能力下降,应在园路中设计引导性标识,便于老年人正确识别标识,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4.2.2 完善康养基础设施,提升配套餐饮服务质量

拓展基础设施与康养功能的融合,如森林浴步道、卵石按摩步道、森林瑜伽台、冥想教室等服务,营造深度体验式森林养生。推进基础设施保障机制的落实,动态管理步道交通、公共厕所和休憩设施的分配密度。将养生理念融入餐饮服务中,增设林下养生餐、药膳食疗等。商业服务上需要相关部门协调控制物价并设置商业服务准入门槛,选择优质的服务提供商并且加强监督管理,避免因高价商品低质量服务影响景区整体形象。

4.2.3 增设健康活动设施,开发健康体验项目

冠顶式步道贯穿于丰富的林冠草木之上,应该合理运用其现有森林资源,合理制定发展战略。福建省正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应进一步响应政策,利用区域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现有步道穿行区域包括泥潭、地坪及山崖等,营造出季相分明的疗养花园和健身平台,从而形成森林康养步道的活动亮点。建议与医学、心理学有机融合,开展森林康养、自然冥想、有氧健身等服务活动。开展健康体验项目,在冠顶式步道内策划竞走比赛、夜跑、森林瑜伽、太极拳等健康活动项目,以丰富游人的业余生活,激发游客健身运动的积极性。

4.2.4 提升民众主动式康养认知,科普森林步道康养功能

随着森林步道游览模式的演变,单一观景式游览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情感体验需求,森林康养科普教育、沉浸式体验或互动式交流的方式更富有趣味性,能给游人留下独特的游园回忆,促进良好旅游形象的传播。“福道”康养行为活跃,但森林康养相关科普教育功能尚未充分挖掘。管理者应针对自然疗愈方式、现代养生理念、森林康养效益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等加强科普宣传; 对冠顶式步道贯穿区域植物、鸟类等进行详细的解说,培养游客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兴趣,促进自然教育的发展,提升群众对发展森林康养的认知。

猜你喜欢
步道表现性康养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与评价任务的开发
鹅卵石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