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莹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 辽宁 庄河 116400)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的基本理念是“儿童在参与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以“我”尝试进行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运用。所谓这样,至少促使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察,而且用脑思考、探究,用心灵去意会、感悟,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
体验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种学习形式。“体验式学习”是指课程教师通过有意识地构建情境,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学习、反省、体验、引导和奖励,从而创造学习者。实现学生内部自我发展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所学的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成一种能力。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灵活使用体验式教学的策略,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
学习体验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在教授道德和法律的同时如何看待学习?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是对它的最好诠释。也就是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书本,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被动手工作、实验、行动和放松学生的思想。学生通过使用他们的思想来学习积极思考,让自己“思考和倾听”。学生自由发言——给予学生自由发言权,尤其是那些要求他们免于在教室外的空间学习的学生。让学生与生活互动、社交互动、与自然互动,创造出一个奇妙的世界。腾出学生的时间——不要用家庭作业来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行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
《道德与法治》文本是基础,而导行是关键。学生必须感染和培养他们的行为,以达到知识与行动相结合的目的,将情感与逻辑相结合。因此,有必要根据小学生容易说话和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来选择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
3.1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生活情境的核心是要求学生模拟体验的老师。根据经验,这包括性模仿,也包括了对事件的模拟。通过他们的各种角色,学生通过根据他们的需求量身定制的个人模拟创造不同的体验。伦理与法治教学运用实验技术,将体验作为个人体验,提高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道德情感,做到合乎道德。培养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价值,引导学生的行为。
3.2 以人为本,精心打造学生活动课堂。学生的道德和社会发展不是一个依赖于知识的获取和传递的过程,而是通过学生与外界的互动而发展的。一个老师的教学有多好,这不能直接因为学生的士气和社会的性发展而改变。当学习者感知并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时,真正理解了知识,真正开发和拓展了机会,感动和调动了情感,真正改变或创造了思想和价值观。教师应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如访谈、询问、辩论、示范、判别等,让学生探索、绘画、说话和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
3.3 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实现多重体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被动记忆,而且是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每天在课堂上使用课本或附加课本的插图,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现场演示。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和角色转换来讨论、评估和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4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深刻感悟。中小学生在意识发展水平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容易模仿,善于创造,对形象的反思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他们可以逐渐过渡到角色。要求学生用双手和头脑同时完成每一节课,达到让学生沉浸在快乐中的学习目标。这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3.5 走向生活参与实践,在直接探究中进行体验感悟。体验是在个体与人和事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道德与法治》应包含“体验生活、理解体验、提升感悟”的教育理念。为此,重要的是将间接课堂学习体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直接教育体验相结合,通过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打造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创造生活世界。在此过程中,您将获得卓越的知识和技能。有多种形式的实践体验,例如社会研究、辩论、竞赛、工作面试和实践学习。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释放学生的潜力。特别是,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总之,与传统“坐而受道”的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有道”,“行而察道”。它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在教学中实践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