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梅
(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美术作为一门让人直接在视觉上获得美感的艺术课程,凸显“视觉性”,运用多重直观教学,可让专业的理论形象化、趣味化,更易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心理。
《相同图样排排队》是苏少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课的内容,教材中以观察与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知道图案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在欣赏、构思和创意的过程中体验的秩序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二方连续纹样虽然随处可见,但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和抽象,需要将这样的美术专业术语转化为儿童化的语言。在课堂中,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操作,使其从最初的形象感知逐步深入到对图案的理性分析有利于突破本课难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动机往往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使得课堂学习变成他们的一种主动需求。而情境的创设,无疑是唤醒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途径。从方法论来看,情境的创设,是经过教师有意识、精心设计了的,同时辅以教师的语言,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进而影响其认知心理。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创设了如下故事情境:
在一个快乐的小池塘住着一群非常可爱的小鱼儿,它们自由自在,每天嬉戏玩耍,你瞧,它们正朝着我们游来呢!你们仔细看看,小鱼儿们有什么特点呢?
图1
学生们观察并表述自己的发现,每条小鱼的大小、花纹、颜色、方向都相同,像这样相同的图样有秩序的排列,我们称之为“相同图样排排队”。(教师板书课题)
小动物们的故事正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比较浅显的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将他们带进一个童话世界中,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发现,从而很好的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1 初步尝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小鱼,一直这样头靠着尾排队游来游去,小鱼觉得真没意思,于是它们既想变化自己的方向与位置,但同时也要让队伍整齐好看,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来帮帮小鱼吧!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小鱼”卡片,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尝试。经过摆一摆、说一说,结果发现原来具有相同纹样的小鱼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法。有全部竖着游的、有一上一下游的、有一左一右对着游的、还有波浪游的,等等。(图2-图6)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行亲身体验,以获得直观感受,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从而让他们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变化的规律性和多样性。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边启发,边及时地奖励一些摆法有创意的学生,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发现“变化美”。
2.2 难度增加。你瞧,看着这些美味的小鱼儿,岸边的小猫可急坏了,馋得直流口水,让我们快点将小猫加到小鱼的队伍中去,要求每一只小猫都能得到一条小鱼,谁来帮忙摆一摆呢?
图7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体会到排排队的花边不仅仅对一种纹样进行组合,还可以将两种不同的纹样进行有机的组合。教师归纳启发:像这样相同的图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秩序地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起来,在美术上我们就称之为“二方连续纹样”。
3.1 游戏体验,巩固知识。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互动游戏,能让学生在娱乐中巩固课堂知识,强化技能。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也设计了如下互动游戏:
在打问号的地方少了什么吗?你们看看问号处该选哪一个呢?
图8
图9
图10
3.2 优化构思,发展创造。这样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们再次加深了对“排排队”概念及图案的理解。事实上,排排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黑白相间的斑马线、手套上的花纹、书本上的图案等等,如果要自己设计一至两条漂亮的花边,该怎么设计呢?教师首先通过范画来启发学生,让他们知道排排队中的图案,可以是动植物、人物、水果、几何图形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准备用什么东西排排队,怎么设计排排队的秩序等,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最后,布置设计任务: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有着其独特的图案,有着各种图案的服装、饰品等,甚至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排列,都能排成美丽的纹样,那么你们想设计什么图样来排排队呢?通过动手创作,使其切身感受到图案中内容的多样性、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并加深对二方连续纹样组成规律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在秩序与规律的设计上不断创新,设计出多个富有个性、创造力的作品,从而达到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实现课程有效教学的目的。
图11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设计排排队的图案,这既是学生表现技能的有效巩固,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欣赏美、创作美的潜能。
生活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泉,用儿童喜乐见闻的动物创设情境,一下子便能抓住儿童的兴趣点,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直观体验和感受过程中自主地探索、发现与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实现了学生主动学、积极性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