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盟盟 江巍 姜立敏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联合使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和研究组(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每组50例。治疗后,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hPG、FPG、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ins、HOMA-β、HOMA-IR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并且可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达格列净;二甲双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有关研究表明[1-2],该病发病和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身体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减退,引发糖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水及电解质紊乱、胰岛素抵抗等,随着病情发展,将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3]。二甲双胍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细胞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但部分患者对该药敏感性差,导致用药疗效不佳[4]。有关研究表明[5],若同时添加达格列净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控糖效果好。本文主要探析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价值,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研究组(加用达格列净),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59±1.6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6±1.58)年。研究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62±1.6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11±1.6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糖尿病[6];②未合并肿瘤疾病;③无重大功能脏器衰竭。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②同时参与其他研究;③中途退出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具有禁忌證。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进行治疗,0.5 g/次,2次/d。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添加达格列净(生产企业: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国药准字H20170119,规格:10 mg),5~10 mg/次,1次/d。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内分泌激素水平、不良反应、血糖水平进行对比。①血糖情况包含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在患者入院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取静脉血2 mL,离心得血清后检测。FBG的正常值范围3.90~6.10 mmol/L,2 hPBG的正常值范围≤7.80 mmol/L,HbA1c正常值范围3.6~6.0 %。②针对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于治疗前后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获取数值。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正常范围5~15 μU/mL,HOMA-β=20×FINS/(FBG-3.5),HOMA-IR=FIN*FBS/22.5,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4.03~23.46 pmol/mL。③比较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乏力、低血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头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2 hPBG、Hb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 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胰岛素分泌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ins、HOMA-β、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ins、HOMA-β、HOMA-IR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轻度乏力、口渴等症状,若确诊与治疗不及时,可引发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7]。临床治疗一般使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降糖药物展开治疗,从而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其中,选取适宜的降糖药物为临床研究热点,将提高患者胰岛素功能效率、促使机体血糖吸收及在利用、促进多余血糖消化冗余血糖作为切入点[8-9]。杨明花[10]研究认为,二甲双胍与达格列净联合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不但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情况,并且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此外,舒张压、收缩压及体质指数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进而提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面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后,不但降低了患者血糖水平和Fins、HOMA-β、HOMA-IR,提高了胰岛素分泌指数,并且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上述联合用药方案得降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糖效果提高的原因在于,二甲双胍能夠提高身体细胞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还可以加速葡萄糖的代谢,抑制肝糖原的合成;而达格列净能够将SGLT2进行选择性阻断,从而降低靠近肾脏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提高尿糖的释放,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11]。另外,达格列净还可以提高利尿效应,提高肾脏血流量。两种降糖药物由于使用降糖的途径以及方法不同,可以联合应用,具有协同的作用,从而提高降糖效果。使用达格列净可以促进血糖快速降低达到正常范围内,还可以让血糖处于相对稳定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休息,达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1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见联合用药效果好,用药安全性较高,其原因在于,达格列净在高循环血压葡萄糖水平时对SGLT2抑制作用较强,在低血浆葡萄糖水平对SGLT2抑制作用减弱,故使用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相比单纯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疗效更佳,并且安全性高,值得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曲歌乐,张仲迎,李耘,等.中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1,20(6):560-564.
[2]李劲鸿,王红.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4):53-56.
[3]梁宇,焦秀敏,张星光,等.达格列净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55-2660,2668.
[4]黄小区,潘洁婷,邝恒幸,等.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4):24-28.
[5]周琼兰,张敏,孙勤,等.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6):154-157.
[6]肖幸,杨梦晨,糜涛.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21,31(2):22-25,30.
[7]曾俊,代文雪,梅希.单药或二联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达格列净的疗效及安全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6):749-752.
[8]李芳芳,苏靖.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电解质及尿酸水平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1,7(2):195-198.
[9]张明,张捷,周木子,等.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致体质量快速减轻1例[J].医药导报,2021,40(7):951.
[10]杨明花.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7-28.
[11]徐敏,李兴旺,卢海龙,等.达格列净或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T2DM患者糖代谢和心功能的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3):110-113,132.
[12]陈春燕,张时清,张浩,等.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9):104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