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通
摘 要: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乐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呕吐、恶心、胃部烧灼感等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了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灸;黄芪建中汤;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03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之一,是胃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发病率可高达80%~90%,且男性患者要远多于女性患者[1]。该病发生与药物、饮食、神经心理以及感染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该病症在临床上表现出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的特点,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逐步加重,可出现胃部饱胀、疼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患病风险[3]。目前临床上单独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故医护人员将研究重心转向了中医治疗手段。中医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异性,在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多靶点作用的特征,具备临床应用实践的优势,例如可有效防止患者发生癌变、改善临床表现症状、缓解疼痛感等。故本文主要是探究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作出分析,报道以示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乐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男36例,女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1.21±7.30)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5.21±2.31)年。治疗组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40±7.63)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5.61±2.52)年。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中胃炎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表现出临床相关症状(身体疲劳无力、胃部胀疼、伴有口干、咽喉干燥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精神功能障碍、认知不全的患者;②无法配合研究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在空腹状态下予以奥美拉唑(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430,规格:0.02 g×14粒)0.02 g/次,2次/d;阿莫西林[生产企业: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964,规格:0.25g×24粒]0.5 g/次,2次/d;克拉霉素(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60227,规格:0.25 g×6片)0.5 g/次,2次/d,持续治疗15 d。
治疗组予以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①黄芪建中汤配方(炙甘草20 g、白芍15 g、饴糖30 g、生姜15 g、大枣10颗、黄芪30 g、桂枝15 g,饮用水煎煮,取药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剂/d,持续治疗15 d。②针灸疗法:选择中原、足三里、内关3个穴位作为主穴,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配穴(脾胃虚寒者,选择关元、气海作为配穴;气滞血瘀者,选择膈俞作为配穴;寒邪入侵者,选择胃俞作为配穴;阴虚表现者,选择内庭、三阴交作为配穴)。主穴采取平补平泻法、配穴采取虚补实泻法进行针灸。针灸针选择30号的不锈钢针,在进行穴位消毒后,垂直进针,留针30 min。1次/d,持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标准如下。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胃镜结果显示胃黏膜仍存在水肿、充血等情况;有效: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胃镜显示胃黏膜的水肿、充血等情况出现显著好转;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表示患者的胃黏膜的水肿、充血等情况完全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中医证候评分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评价,包括上腹部疼痛、呕吐、恶心、胃部烧灼感等,各症状以1~3分为临床症状分值,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5 统計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常规组中医证候评分为(4.91±0.82)分,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为(1.63±0.45)分,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78,P=0.001)。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指患者的胃黏膜受到损伤并进行修复的一种慢性过程,主要的发病因素为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但心理、环境、饮食、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等因素均对患者发病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近几年,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西医进行对症治疗,例如给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三联或四联幽门螺旋杆菌疗法,给予胃酸过多患者抑酸养胃疗法等。但从总体治疗情况来看,仍存在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停药后病情复发等情况。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屬于“胃痛”“胃痞”等范畴,病因复杂,宜以调和脾胃、疏肝解郁为主要治则,兼顾活血化瘀。黄芪建中汤适用于气血阴阳诸多出现异常的患者,关系到多个脏腑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在治疗时结合虚证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在黄芪建中汤组方中,重用黄芪,因其具有健运中焦之功效,常与党参或人参配伍,协同发挥药效。黄芪建中汤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5],针灸可对慢性胃炎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功能。针灸亦可对胃功能进行双向的调节,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同时,针灸可刺激患者的脑肠肽与迷走神经,达到抑制分泌胃酸的作用。针灸可提高胃黏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大大提升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故针灸在保护胃黏膜上亦具有一定的效果。在穴位的选择上,选择足三里是因为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足三里进行针灸可有效抑制成年人体内胃酸分泌和假饲刺激的胃酸分泌。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了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平,蔡金元.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18(2):132-133.
[2]张双梅.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9):87.
[3]张利朋,张红强.联用针刺法与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09-110.
[4]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5]刘颖新,冯少华,张影.四君子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