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2 21:04熊成珠潘倩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法考核技能

熊成珠,潘倩莹

(广州新华学院 a.公共治理学院;b.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州 510520)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旨在探索数据及其背后对象的内在规律[1],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统计学是经管、公管学生的核心课程,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进的重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向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统计思维与分析技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学愈加重要。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正确运用能够有力地解决经济交易、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分析判断、咨询评估、计划决策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中各种复杂信息的处理分析,都需要用到统计学知识。由此可见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较为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1.2 教学改进的必由之路

统计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教师先讲授统计学原理,再结合例题讲解统计知识的应用,最后布置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明显:一是学生兴趣寡淡,不够投入,不仅教师没有给学生课堂互动机会,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偏少;二是学生体验感不强,统计技能的实践性不够突出,学生未能运用统计知识技能对某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解剖”。鉴于此,统计学课程尝试进行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改革,运用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加强课程参与,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 统计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现状

2020 年,笔者在广州新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两专业进行了项目教学的教改尝试。项目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投入课程,将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连贯的“统计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教学”协调对接,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对案例解剖并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2]。现就项目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学生认知不足和功利心态明显

首先,学生对统计思维知识、实操技能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学生不够投入与重视。其次,课程本身的难度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再次,统计思维和分析技能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慢工出细活”,延迟满足与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发生冲突。最后,学生仅从狭义角度理解统计学的效用。学生对生涯规划不明确,即使习得了统计学知识技能,也未必能够“学以致用”。

2.2 个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课前预习较少,课后复习懈怠,课时听讲走神,尤其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然而,课前不预习,易导致上课难点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节奏;课时没弄懂又造成课后无法独立理解消化,形成恶性循环,产生畏难、焦虑和厌学情绪。数理逻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遇到困难较多,若没有教师提供及时的指导,学生很容易“梗螺丝”,甚至停滞不前,失去学习信心与继续完成任务的动力。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统计学很认真,预习、复习、听讲、做笔记都很投入,但就是对统计学“不感冒”。对这类学生唯有通过提供课程内外持续的互动指导予以帮助。

2.3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高

虽然项目教学重要的主体是学生自身,但教师仍是项目教学的主导者,负责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任务分解、项目指导、评价考核等。项目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脑力、精力都提出了挑战。项目教学法的统计知识及其项目任务拆解是关键,正确地拆解知识、任务代表着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了一半。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考核背景下,特别是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加上对学生知识储备、理解接受能力等状况不了解,很难做到正确拆解,或拆解出来的项目任务不够细分合理等。项目教学法下教师任务艰巨,要全程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辅导,一边忙于科研的教师在时间上捉襟见肘,倍感压力。

2.4 项目教学考核评价的实施难度大

统计学传统考核仅侧重于统计学理论知识的考查,采用期末闭卷测验,并未对实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割裂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平时成绩也难以体现实操水平,学生实操技能较低。然而,项目教学法中项目任务完成、实践考核评价环节又存在这样三个问题。其一,学生自评“自卖自夸”。由于学生自我评价在综合评分中占一定比例,所以学生们自我评价一般偏高。其二,学生互评“抱团取暖”。小组内部组员互评容易达成互利共赢的默契,评价虚高。其三,小组评价“一叶障目”。教师对整个小组进行考核评分时,无论是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还是“搭便车”的后进学生,都会被小组整体成绩平均掉。

3 统计学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建议

3.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统计学的数理分析理论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影响着各个学科行业的发展[3]。一是从广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对统计学效用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加强师生互动讨论,并提供持续的辅导。三是教师应以学生需求及特点为本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反思教学方法、内容呈现方式等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另一方面,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现时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竞赛与实践任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课堂内所获得的统计技能又有助于其社会实践,增强其比赛信心。

3.2 师徒式示范教学与持续陪伴指导

项目教学法的“讲授-实操-讨论-修改”全链条过程要求师徒式陪伴指导。强调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传帮带”,通过示范教学展示过程细节。首先,当学生“卡壳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可及时求教。其次,在教师点拨下,小组讨论后依然疑惑不解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教学,呈现项目任务完成过程,解惑答疑。再次,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重新做一遍并多次练习,习得统计分析思维及实操技能。最后,学生进行统计思维和实操技能的知识迁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实施小班差异化教学。统计学课程20~30 人为宜,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密切,学习气氛浓厚。同时,小班教学还可兼顾到每个小组差异化的教学期待。二是适量增加学时[4],特别是实践教学学时,方便教师指导。三是教师要通过家庭作业等硬性要求督促学生预习、复习。

3.3 组建统计学课程建设队伍

组建多人教学团队,共同分担教学任务,协同进行课程建设。一是设置老中青三代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老教授对课程内容熟悉,教学经验丰富,能为年轻教师提供许多有益指导;对学生和课程内容都有充分了解和把握的中年教师能正确地拆解项目任务;年轻教师与学生同感较多,知道学生的薄弱环节和需要,能够在课程设计中提出有效的建议。教师共同协作分担课程讲授任务。二是在与各类赛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实践教学团队。邀请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教师担任实训导师。虽然非统计学教师未能教授统计知识技能,但他们可提供跨学科的分析思路,诱发统计思维,针对案例提出项目任务,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教学任务拆解。与拆解案例的项目任务一样,分解教学任务也是为了厘清教学思路、目标、方法等内容。一方面,通过开展交流与总结会研讨,论证教学任务拆解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示范,展示难以上手的教学规则和要求,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3.4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转变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首先,确定合理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及其考核标准。其次,改变考核内容。增加案例解析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统计分析的运用能力。最后,转变考核方式。不仅要有统计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方式,也要有统计分析技能的实操技能考核测试。

二是合理设置考核评价权重。教师评价较客观公正,但依然保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小组评价方式,因为这3 种考核评价方式各有利弊。一是学生自评,提供学生自我认识的机会,加强学生自我效能评价;二是学生互评,提供学生协同竞争的机会,增进学生相互学习、竞技成长;三是小组评价,小组整体评价能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对此,建议合理设置考核评分权重,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30%,小组评价占40%。同时,也应合理分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考核权重比,建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各占一半。

4 结语

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学生投入课程,并让学生清楚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细节。一个统计知识点和分析技能的掌握需要深入理解与反复练习。虽然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还有待完善,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示范和完成项目任务,学习掌握了统计思维与统计技能,项目教学法总体上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5]。

猜你喜欢
教学法考核技能
高级技能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内部考核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