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势的克服策略

2021-11-22 16:12
读与写 2021年8期
关键词:定势长方体平行四边形

陈 宏

(福建省邵武市八一希望小学 福建 邵武 354000)

数学是一门拥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虽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太过于复杂的知识点,但学生还是非常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思维定势,之后学生会形成被动学习和机械思考的错误习惯,所以其实际学习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正面临着一系列新难题、新阻碍,所以教师也需要转变过去所秉持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之上,进而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一环节的改革中,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基层数学教师应当摆正认识。

1.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思维定势的原因分析

1.1 认知策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再加上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他们会在数学学习中利用已有的认知去强行理解所接触到的数学概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却都是片面而且不严谨的,所以造成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触及内涵的问题,再者还有很多学生会对所接触到的概念产生虚假认识,最终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1]以“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为例,其中有一条概念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条概念,但在做题时却还是会经常出错,所以学生对于这条概念的掌握只是表面掌握而已。

1.2 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干扰。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周长计算公式为例,在学完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学生很容易会与周长计算公式混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搞不清楚这两种公式的应用范围,之后便会在做题时想当然的套用公式,这之后便很容易会产生思维定势。再比如计算半圆的周长和半圆的面积时,前者需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加上直径,后者不需要加上直径,但日常学习中却总有少部分学生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进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半圆周长或是面积的计算,期间产生的思维定势同样应当重点关注。

2.帮助小学生克服数学思维定势的策略分析

2.1 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自己必须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认识,之后还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特教育意识并理清楚知识的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来选择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此外,还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楚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其建立起科学严谨的数学知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小学数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太过于复杂的知识点,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之上,之后才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会按照新旧知识转化的思路直接将平行四边形看成长方形,进而完成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但这种做法却会推导出错误的公式,最终的计算结果也会出错。[2]面对以上局面,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动画,视频中的平行四边形似乎正在被一种“外力”所拉动,于是慢慢变成了直线。通过观察视频动画,学生逐渐发现了只要拉动平行四边形,其底边和临边的长度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却一直在不断变小,于是学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先前的想法并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之后,笔者鼓励他们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时班上有同学指出可以利用“割补法”来将平行四边形补成长方形,在亲自动手实践后学生逐渐发现了影响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秘密”——“高”,再之后学生顺利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底×高”。以上教学过程不仅纠正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而且为后续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开展“一题多解”教学。小学生数学思维固化的问题与当前数学教学中解题方式单一存在直接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会要求学生用固定的方式解题,而不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养成固化思维,缺乏创新意识,进而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基于实际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思路去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已知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刚好拼成一个正常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cm2,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那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有学生通过正方体的表面积推算出每个面的面积,而拼凑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需要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再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即可。还有学生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而拼成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因此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和,再求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就能得出大长方体的面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预留出独立思考和小组探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碰撞间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习惯,促进创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反思与评价习惯的培养工作,要从解题策略和学习方法这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改变生搬硬套例题的做法。要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即便是再简单的题目,也要让其思考一下还会不会有其他解法,之后才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提高其思维深度。以上述工作为基础,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并且让其积极参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其实思维定势所带来的也并不只是负面影响,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并且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就有可能形成正面积极的思维定势,进而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此教师也应当摆正认识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解疑答惑。

总结

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前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创新改革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定势长方体平行四边形
制作长方体盒子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