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灌溉,用爱培养
——浅谈西部乡镇地区数学支教工作

2021-11-22 02:07卢晓钰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支教乡镇学困生

卢晓钰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贵州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教育经济文化相对沿海省份落后,乡镇中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与县市级学校有着明显的差距。受各种原因制约,许多乡镇中学存在严重的师资缺口,为此,省教育厅要求市级中学中级教师及以上职称需轮流到乡镇中学进行支教活动,以帮助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支教工作临时解决了薄弱学校师资问题的燃眉之急。2020-2021年我受遵义市教育局委派到乡镇中学支教一年。支教期间,我经过认真的观察、思考,家访,以及听课、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初步发现乡镇中学在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等方面与市级学校存在一些差距。如果能将市级中学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借鉴过来,并不断融合,就可以逐步帮助乡镇中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有利于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此外,贵州偏远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些学生的家长在外地没能及时回家,家庭教育环节常常因此脱节,“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在一些学生家庭无法实施。面对留守学生,结合支教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和数学学科特点,笔者探索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阐述如下:

1.情感式诱导,分层递进,换位思考

初来乍到,学校给我安排的任务是七、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这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事。但当我走进教室、走上讲台,面对两个班90多名学生时,我才意识到,这并不简单,他们眼中无光、他们对知识并不渴望、他们不在乎老师讲什么、也不在乎自己考多少,甚至还告诉我,让我少讲大道理,他们不爱听!通过调查,我发现不仅仅是两个班级,几乎学校很多班级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教学中很少得到体现,学生只要考试分数高就是榜样,对老师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乡镇教育教学却依旧是旧体制的不断重复,对于这样的教科研方法与氛围是不能与时俱进的。

这让三观正常的我很不是滋味,我意识到在这一年的教学不能再延用以往我的教学思路,在思想上、方法上我都要做很大的调整!我放慢了教学速度、降低了教学难度,一节内容三节上,多以身边实例打比方、幽默语言活课堂,穿插思想教育、规划人生目标,作业课上完成,减少学习负担,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难,跟着老师可以学懂。

没有哪个学生不想考高分,没有哪个学生想成为学困生,他们不学是因为跟不上老师上课节奏,听不懂老师题目讲解,自然而然就没兴趣、上课不听。面对班级大部分的学困生,我不仅要让他们爱听,更要他们听懂。这一年我在课堂上充分进行了分层教学,在全班范围内用浅显易懂的例题进行讲解,在剩余的课堂时间里,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拓展训练,基础薄弱的同学采用教师辅导、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困生知道“老师没放弃我,我更不能放弃自己”。

2.情境化教学,化繁为简

七年级的孩子对正负数字面上的概念理解并不难,但是在概念理解之上却不能很好地掌握正负数的加减运算,究其原因是6年的正数加减运算根深蒂固,加之没有真正理解负数的现实意义,所以对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本上的正负数运算法则的阐述很难理解并运用。为了让学生灵活进行加减计算,降低对概念阐述的理解难度,我将正负数比喻成警察、小偷,双方无论在体型、能力等方面完全一样,只是身份对立,这样进行加减运算就好比警察和小偷之间的较量,一个警察就正好干掉一个小偷,例如-4+6理解为4个小偷和6个警察之间的反抗,10-14理解为10个警察和14个小偷的对决等......这样一来,学生有常识认知基础,能很快地掌握正负数之间的加减运算,不再被复杂难懂的法则概念所束缚,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讲解八年级分式性质时,我类比小学分数知识,希望他们能掌握分母不能为0的性质,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太弱,没有办法进行知识迁移。于是我画了一幢小房子,分母住一楼、分子住二楼,没有一楼、房子倒塌,分式不存在;没有二楼、房子空空,分式值为0。一作比喻,形象生动,利用图像思维,学生记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体会公式演变,观察结构特点,但抽象的符号文字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将两数和与两数差的乘积形象比喻为两大组,每组里有一对符号相同的双胞胎,还有一对符号相反的龙凤胎。无论算式怎么变化,学生都能找准双胞胎和龙凤胎,这让学生对公式的掌握更加灵活,学困生也能应对多变的整式乘法了。

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他们对于解析式法与图像法的数形结合思想非常不理解,说明他们在图形的探索过程中并没有从解析式的角度出发思考,而是孤立地、片面地去认识解析式和绘制图象,两者之间的纽带正是k与b的值来决定的,所以在学生已经能够绘制图象后,可利用几何画板让他们充分地感受k与b值变化时对应的图象变化。于是k值决定图象的上升下降,b值决定图象的上移下移,学生就自然能够有画面感的直观记忆了!这样解决了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理解,同时也能给解析式和图象之间架起桥梁。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关键看老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程,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老师的耐心鼓励、方法引导、过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短期目标就是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能听课、能互动、能完成练习;长期目标就是减少学困生数量、提高班级平均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从原来班上只有几个人在听课变成了全班都在听课,没有人睡觉、没有人看小说、没有人上课不动笔,大家都很认同我的教学方式,两个班的成绩从第一次月考开始就有很大提高,让我很欣慰的是原来课上睡觉,考试只有20分的学困生,现在上课非常认真并能准确回答问题,成绩能上90分!学生们说最喜欢上数学课,“我们在认真听课、专心做题中,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还有的学生说“其他作业先放着,数学作业必须先完成”……

3.结合支教学校实际,初步建立学校数学文化特色

以支教直接代课的两个班级为模板,摸索一套全校推广的实用经验,让数学存在于学校的角角落落:

3.1 数学是工具学科,根据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的核心地位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直直接的融合。在日常考试过程中,在其他学科的试题中逐渐加入数学语言与数学元素,把数学延伸至每个角落。

3.2 通过举办班级及学校层面的数学竞赛(如速算比赛,函数方程比赛,魔方比赛等),每周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述数学故事与数学历史,让学生逐渐在比赛和讲述中掌握知识,爱上数学。

3.3 我本人是应用数学专业出身,所以更加注重数学与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所以强调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的产业基地的特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同学们参与数学与大数据相关问题的思考。比如:思考当地果园销售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对大数据的作用产生好奇,进而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最后再引导同学们明白大数据与数学的关系,让大家进一步明白,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3.4 由于各种经济原因,很多孩子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没有在身边,家庭教育在这个学期缺失,孩子日常的监督工作出现了真空,同时,父母没有在身边,这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也产生很多影响,为此,支教期间,不仅仅要从数学教学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数学能力,还要善于从心理层面辅导孩子们,让他们能有一个相对正常的心理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这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有的学生回家还要参与家务劳动,学习时间的管理需要老师帮助规划,根据留守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及家庭具体情况,动态布置作业量,分层递进的引导其参与数学学习。贵州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留守学生的数学教育问题也将作为我今后一段时间思考研究的范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年的相处最终迎来的是不舍的分别,在郊区学校支教的这一年,是我教学经历的重要年、也是我外出学习的提升年、更是我回顾反思、潜心教学的收获年。希望我这一年的用心付出能让学生们提早醒悟,正确面对学习;希望我的绵薄之力不仅仅只停留在数学知识的传递上,更多的是能树立孩子们的信心、改变学习的态度、明确追求的目标,如果真是这样,我的支教工作就是成功的、无憾的!

猜你喜欢
支教乡镇学困生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