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山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与心智尚不成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课堂上,小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1]。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思考。此时,学生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强烈探索欲望。教师要巧设计、重引导、提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是立足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3]。简单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具有如下优势。一是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面对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和智力因素,分层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4]。二是问题教学法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凭借自身丰厚的知识储备、精湛的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备课时,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设计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并为后续教学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问题时的情况,并以此设置具有启发性、思考性、讨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逻辑、知识结构[5]。教师需要将教学重难点融为一体,在课堂上巧引导、重点拨、促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探索兴趣、学习热情。有意义、难度合理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第一,问题的提出要恰如其分。在学生没有完全集中注意力时,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比如,在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提问:“织女是一个十分美丽的仙女,她为什么会被牛郎吸引呢?牛郎身上有哪些优点呢?”此时学生完全被问题所吸引。教师利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问题。多媒体设备能为学生呈现动态、立体的画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多媒体设备和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比如,在讲解《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便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将相和》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廉颇和蔺相如最开始不和,最后又成了好兄弟?为了正确回答问题,学生会十分认真地观看视频。学生被牢牢吸引在课堂上,从而集中注意力思考教师的问题。
第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引导性。解决问题需要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逻辑关系,经历这些步骤就能顺利解决问题。学生缺少足够的经验,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要么因为逻辑混乱,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么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流程,容易陷入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的陷阱[6]。教师需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有些学生没有理解为什么写童年的故事就代表这篇课文传达的是思乡感情。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作者后来去了什么地方吗?童年和成年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渐渐进行反思,意识到作者前后生活环境的不同,从而明白作者写童年是为了以童年时光为切入点,叙述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第三,提出总结性问题。总结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利用考核问题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掌握情况。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提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自主中完成知识学习,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过主动思考来掌握知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经历思考、产生疑问,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小学阶段,教师设置疑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本文和过去所学文章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作者生平阅历对本文的内容和创作有无影响?与作者的其他文章对比,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课前预习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带给你哪些启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好引导,利用启发的过程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法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在实践中确定问题的解决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7]。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想法,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从而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价值。
小学阶段,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使其深入理解知识,掌握解决不同问题的不同方法。教师需要时刻让学生保持学习主动性,从而主动探索问题。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问题。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选择相应的问题,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教师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用更贴合学生喜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用更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挥知识的激励性价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