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懋岚
将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的不足之处,也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信息化时代,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信息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容量更大、教学范围更加广泛,还能使课上与课下教学相统一,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科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如多媒体教学、微视频教学、网络化教学等,大大提高了科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与自然现象。
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使教学环节数字化。教师可以利用文字、音像、音频、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生机,从而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能够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向课下延伸。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素材,并在课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交流、讨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力与实效性。
基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笔者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前提,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文字、音乐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将其制成课件或微视频,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音频、图片、文字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视频,在课上为学生播放。视频中一大片鲜艳的花朵随风起舞,非常美丽,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鲜花好像在说:“看我多美丽啊!”学生被美丽的花朵所吸引,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教师由此引出教学主题——“花的构造”,引导学生一同研究美丽的鲜花,思考它们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知识中包括一些抽象的原理、自然规律等,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等,这些现象都能够通过科学知识去解释,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亲眼看到这些现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自然规律及不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影像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日食现象十分罕见,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日食的影像资料,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日食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自然规律和科学知识。
比如,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VR技术,对地球公转、自转的情况进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月亮绕着地球转,以及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迹和形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展现地球自转时,VR技术模拟出地球和一轮太阳,地球上方站着一个小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生动的情境中,之后地球开始自西向东转动,这时太阳照向地球的直射点也在不停移动,从而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其中的规律。接着,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地球上同一点受太阳照射的距离、高度不同,进而出现了冷暖交替,也就是四季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科学学科原本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探究意识、形成科学精神。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解释科学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实验现象,掌握其中的科学道理、理解其中的科学规律。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实验操作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搜集实验需要的材料,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过程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播放。这样既可以避免很多安全隐患,又可以让学生更加细致、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高锰酸钾沉淀在水底,同时水中出现一簇红色细丝,接着升起一团红色的薄雾。之后,课件中实验者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高锰酸钾颗粒逐渐变小,红色开始向四周扩散,液体变得越来越红,直至高锰酸钾彻底不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实验讲解和分析,会让学生对溶解实验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能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学习有关的资料,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探究活动,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和整合资料,使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将探究结果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其他教师及学生进行在线教学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实践的直观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比如,在“饲养水培植物”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培植物,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之后将自己录制的植物成长过程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种植情况评比出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实践技能,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探索生活,并积极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参与能力。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更加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积极的学习氛围,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及科学精神,提升科学教学的趣味性,凸显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