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足球改革变迁与启示研究

2021-11-22 12:28毕进杰黎庆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指导思想立德

毕进杰 黎庆军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303;2.中山市华侨中学 广东中山 528400)

校园足球自2009年提出以来,至今已有10余年的时间。校园足球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不管是校长、教师,还是学生、学生家长等,依然存在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开展校园足球?为什么是足球而不是篮球、排球或者其他项目?正因为不了解校园足球开展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实践中各种以场地、器材、师资不足甚至是安全等借口推诿校园足球实施的现象层出不穷,即便是实施了校园足球的学校,更多的是习惯性地按照传统的竞技体育方式,组织球队训练、比赛,这些就组成了所谓的校园足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因此要在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中明确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时代定位、目标统揽、促进改革[2]。如果校园足球迷失了目标和方向,当前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徒劳的,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错误。所以,为了尽快使校园足球在认知上得到统一,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新旧校园足球开展的背景、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基于此,进一步阐明新时期校园足球改革的目标、价值与使命。

1 改革方式导致校园足球认知差异

自2009年开始的校园足球改革是以政府出台法规文件为引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种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它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它能以自己的强制力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3]。所以,校园足球在实践中由无到有迅速开展。从理论上看,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实施效率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运行中,这种方式往往会受到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双方关于改革内容认知上的差距会极大地影响制度实施的效率。

从校园足球改革的具体实践看,政府作为改革的主导方对校园足球的价值与使命有清晰的了解,但作为校园足球实施主体的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认知层面上并不能与政府达成一致,所以就有可能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出现,影响校园足球实施的效率。为了清晰地阐述认知差异,以中国知网期刊文章发刊量为例,2009—2014年以篇名中包含“校园足球”为条件进行检索,结果如下:2009年36篇,2010年43篇,2011年62篇,2012年72篇,2013年110篇,2014年122篇。从中可以发现,由体育总局牵头引领的校园足球改革并没有引起各层级研究者的认同,校园足球在实践中遭遇冷落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而在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颁布后,有关校园足球研究的热度迅速增长,在实践中校园足球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同样的条件进行检索,以中国知网期刊文章发刊量为例,2015年303篇,2016年422篇,2017年494篇,2018年580篇,2019年503篇,2020年361篇。这说明2015年由教育部牵头的校园足球改革更能得到研究者的认可。

然而,即便如此,当前校园足球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这也是源于校园足球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革变迁方式违背了一致同意的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校园足球实施的效率基础,决定着是否能够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地落实校园足球,也是决定校园足球能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一致性的决定因素不是我国的政治,也不在于经济,而在于实施层面对校园足球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价值认知,即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开展为什么目标服务的问题。为什么2009年校园足球改革遭到冷遇?为什么2015年的校园足球改革被称之为新校园足球?在短短几年间校园足球指导思想、改革主导者发生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不能探究清晰,校园足球的改革就很难达成一致同意,校园足球在实践中的开展也就始终存在障碍。通过现有文献综述看,学者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校园足球的价值、实施路径、保障层面的研究上,而对校园足球改革变迁几乎没有着墨。指导思想不清晰,校园足球开展的目标、价值意义不明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当前校园足球推广最大的障碍。所以,明确了校园足球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后,有必要对校园足球的改革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使改革各方对校园足球的目标、价值和使命达成一致,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向纵深发展。

2 新旧校园足球改革的比较分析

2.1 改革背景比较分析

自1985年国家开始实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05年以前肺活量和绝大多数身体素质指标多呈现为持续下降[4]。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向社会发布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5]。此消息引起了党中央的极大重视,随后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出台《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两份文件的出台都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背景,所以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中明确强调了根据上述两份文件精神,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由此可见,2009年校园足球源起最直接的原因是解决持续下滑的青少年体质问题。然而,不管从学理上还是实施的成本上,把足球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手段其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在现实中校园足球推进总体上波澜不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2月18日,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该文件的出台是校园足球改革的过渡,由以前的增强体质转变为增强青少年体质与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并重,也为后续校园足球的进一步改革埋下伏笔。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6]。”校园足球是在校园内进行的一项改革活动,从根本上讲校园足球改革是以足球课程为依托进行的,该意见的出台为校园足球的进一步改革夯实了基础。2014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在此之后明确由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校园足球工作。

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7]。”从文件看,新校园足球首先定位于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后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校园足球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在校的青少年学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任何学校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遵循。所以,新校园足球改革的主要背景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从改革背景比较看,旧校园足球提出的背景依据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新校园足球的背景主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从增强学生体质的角度而言,校园足球的开展和实施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或者说校园足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而言并不是唯一且有效的手段,所以在实践中校园足球的开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新校园足球改革是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方向,所以校园足球在实践中的开展就从可选变为必须,校园足球也从单一的增强体质手段回归到育人的本质,这种理念体现了从政府改革层面对校园足球价值认识的加深,同时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所以新校园足球就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实践中开展。

2.2 改革指导思想比较分析

2009年,《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正文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该通知的附件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主要包含3个要素,即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四级联赛、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培养后备人才[8]。

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的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了5个要素,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发挥足球育人功能;理顺管理体制、大力普及足球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振奋民族精神[7]。

指导思想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决定着校园足球的实施路径。从新旧校园足球指导思想看,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四级联赛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这种明显带有竞技体育需求的指导思想显然得不到学校体育范畴内的认同,也再次证明了旧校园足球缺乏生命力的原因。而新校园足球的指导思想首先明确指出,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任何领域改革必须明确的方向,最终通过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大力普及足球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提升人口素质、推动足球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撑。明确表达了新校园足球实施路径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通过新旧校园足球指导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旧校园足球指导思想通过增强学生体质最终指向足球后备人才,新校园足球指导思想是把足球作为育人手段,充分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进而推动足球事业,振奋民族精神。旧校园足球是指向政府个别部门需要,缺乏生命力,而新校园足球则指向每一个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回归到教育育人的本质,每一个青少年都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推动足球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振奋民族精神。在新校园足球理念中,育人是预设性目标,而促进足球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是生成性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置更合乎足球运动育人规律,也只有按照这种理念才能真正实现足球从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才能真正引领校园足球的发展,才能指引校园足球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2.3 组织保障比较分析

从新旧校园足球主体实施机构看,旧校园足球虽然是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牵头,但在实际运行中以体育总局为主,教育部门为辅,且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明显的组织保障,所以在实践运行中旧校园足球开展不尽人意。而新校园足球是教育部牵头6部发文,包括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团委,全方位对新校园足球的落实进行人财物、组织保障,所以新校园足球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全国范畴内开展。

3 对校园足球进一步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校园足球改革变迁的分析,结合新时期校园足球的指导思想,以及当前校园足球实施的现状,认为对后续校园足球的发展有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3.1 应努力推进校园足球从特色走向全体

在当前新校园足球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7 000所足球特色学校[9]。在校园足球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深刻认识到新校园足球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这个根本任务的完成是指向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尽管从操作层面上可以提出当前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抓手的合理性,也可以把这种模式作为阶段性的抓手,但不能长期持续。因为足球特色学校的推广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所以未来新校园足球的发展必须从足球特色学校向一般学校普及,让校园足球惠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实现足球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及,并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最终实现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振奋。

3.2 应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的基础理论研究

学生上了多年的体育课,依旧没学会基本运动技能,导致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课不能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10]。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从指导思想、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方面都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新时期校园足球不仅承担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使命的任务,还担负起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王登峰指出:“通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推广能够让每所参与到这个试点或者特色学校行列中的各个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很清楚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更为重要的是理念是什么[9]。”

在教学层面,当前校园足球已经出台基于水平目标的教学内容《足球教学指南》、评价体系《足球等级评定》;在竞赛层面,有详尽竞赛的组织开展方法,但整体依然缺乏有效的学理支撑做依据;在育人层面,校园足球育人的价值体系与有效实施路径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论述。所以,校园足球要想真正实现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4 结语

新时期校园足球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应致力于促进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以点带面的特色发展。作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校园足球亟待构建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育人基础理论体系和达成目标的有效实施路径,只有这样,校园足球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指导思想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