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调
(浙江省瑞安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 瑞安 32520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所以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迅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和完善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在性格上活泼好动,习惯用直观的形象思维思考问题,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缺乏语文阅读兴趣,特别是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小学生无法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不能从阅读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思维导图,将阅读中复杂的内容,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排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好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例如,部编教材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景,感受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文章勾画喜欢的语段,总结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可视化”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整理阅读思路,强化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在清晰的阅读思路支持下,学生会快速的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突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
例如,在部编教材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的阅读教学中,文章主要由五个自然段组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五个自然段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主要描写的内容是大量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概括了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然后5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流露了科学家对未来的展望,希望能够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度理清文章结构。
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笔记记忆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记忆力,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在应用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中自主形成一定的框架结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框架的填充,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的记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总结,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方便学生用来复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3]。
例如,在部编教材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的阅读教学中,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认知,在学习上不再需要教师过多的帮助,能够靠自己的自觉性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回顾课堂上的讲课过程,将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后总结,包括生字、生词、修辞等,在课后总结中进行细化,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为学生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
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便捷的阅读方式,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教材五年级《手指》的阅读教学中,文章的关键词就是“手指”,文章对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展开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文章的关键词,深入探究贯穿文章的主线,学生会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思路,在这篇文章中能够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的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意义,教师要在应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一定的生活启示,从而显著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