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教学对师生关系演变发展的探索

2021-11-22 01:18丁林杰舒纯军
读与写 2021年33期
关键词:走班制学困生班级

魏 川 丁林杰 舒纯军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万州 404000)

1.走班制的历史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的难度也不同,其实质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1]。走班制教学满足了教学个性化的要求,更加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2]。走班制”最先出现于美国,美国一些学校将课程分为一般课程、大学预备课程、职业课程与荣誉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兴趣方向[3]。这种课程分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与这种走班制相适应,美国中小学所有的室内场合,无论是教室、办公室、体育馆还是食堂、图书馆,都在一个整体性的建筑里,这些建筑大都控制在一两层内,方便学生走班。

2.我国走班制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2004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作为新课改的实验省区开始新课改,部分中学进入了走班制。随着逐渐推广,国内部分中学学习了这种走班制并进行教学,2020年随着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学生逐步实现个性化的走班制的学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5]。“走班制”将会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选择。根据已有的实行,我国一些高中推行的“走班制”,基本方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相应的教室去上课,在自习时可以在教学班或者行政班[4]。

3.走班制的优势

走班制是相对于传统的分班教学模式提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班级里面,当学生的成绩的出现差异化时,教师为了尽可能的照顾每一位学生,不得不放慢教学进度。而走班制教学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在一起,便于教师合理展开教学进度,并且不同水平的学生也有利于教师照顾到全体学生。对于学困生的等级班,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教学。走班制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也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学习的学生,一心求进的学生,可以把他们集中到一个教学相对快速,严格的环境,以及更容易学习的氛围。他们可以更快的汲取和学习属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走班制是最早可以追随到中国的孔子教学阶段,孔子在3000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就是走班制的雏形。可以看见孔子对当时比较激进的学生,采取比较批评的教学手段去其锋芒。而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多表达。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周围同学相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团队意识,活动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的优势。

4.走班制的劣势

随着走班制的不断推进,也显现出了一些缺点。由于走班制使学生的交往范围超出行政班,同学剪的相互影响加大,特别是学困生班级,可能会造成学生间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交叉感染[1],老师也不容易组织课堂管理,课堂教学难度增大。并且分班过后,对于中等班级的学生或者偏后班级的学生压力比较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并没有达到形式运算的阶段[6]。因此这个时期中学生并没有非常好的自学能力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守班,坐班。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指出此时的他们尚处在,第二习俗水平阶段,此阶段他们极度想寻求老师的认可。把他们分到较低的班级,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样,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说明学生和更高水平的同伴在一起,会提高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把学困生分为一类,无疑使他们的进步更加缓慢。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提出:学生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一个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心智能力、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影响巨大。我国古代同样也有这样的思想,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让他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信念,价值观和一言一行都是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如果把所有的学困生分到同样的一个班级,那么这个班级整体上必然是消极的,他们所谈论的言论,也就是如何逃课如何抄作业之类的等等,对于在其中想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把他推向了深渊。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同样也存在类似的缺点。他们以前在班上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了上层班级以后。突然变成最后一名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打击非常的大。对于一些心理抗压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会阶段性的下滑。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人对环境会有各种的自我防御机制:当他们在受到挫折和心里压抑的时候,会通过歪曲现实,来保护心里的平衡。这个时期学生可能会对周围的学生和老师产生一种敌对心理状态。特别是在这样一种不停的更换班级和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会顶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由于走班制的学生在随时更换班级,学生对每一个班级的认同精力会降低,长期下去学生找不到归属感,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班集体的荣誉感会随之消失。尤其是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比如黑板报的排版撰写,他们不一定会积极参与,而是会参与到与自己平时关系较好的同学的班级中去。对于原属行政班级是降低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行政教师的权威,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二在大型赛事活动中,学生认识的人员较多,在比赛中有可能会为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和面子而故意放水,导致一些体育记录突破缓慢,体育运动员的选拔会受到阻碍。导致加油的同学不知为谁加油,奔跑的不知为哪个班级而跑。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走班制同样是不利于一名教师的快速成长的。长期面对单一类型的学生时,教师的教学机智也会单一化。因此当他面临其他类型的学生时,他又要重新形成一些教学机制,教学手法。延长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且由于教师的学生在不停的更换,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会有一定的下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脱节,每换一次学生教师就要重新了解一次学生,同样也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工作进度的安排。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减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影响教师快速地开展教学工作。最后对于教师权威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个都有自己的学风和班风,到了一个新班级后,尤其是科任教师,也要发展一定的学风和班风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新的元素会不会和原有的知识理念发生冲突,学生此时会不会发生理解冲突,科任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一个挑战。

5.走班制未来发展

走班制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产生。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走班制也必然将推广。那么针对现有的走班制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措施呢?如何避免教师,学生脱节?如何帮助学困生更好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 采用自愿升班制度。这对于愿意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升到更高的班级,这是对他们学习最好的奖励。对于连续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才去降班制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奖励对于学生取得效果要比惩罚要好,消极强化比惩罚取得的效果更好。因此,对有进步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对于消极的学生取消他们的升班制度,这种消极强化来强化他们的学习欲望。

5.2 加强团队活动。每升一次班级过后,就组织一次教师班级的团队活动。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同学之间的凝聚程度。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提出。团队活动可以凝聚学生们之间的亲和力,在以后的时间消除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升班过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做团队活动。以便增强学生们之间的了解和消除以前班上存在的矛盾。到达科任班级以后,科任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以前的学风和班风,发展一种合理的制度。尤其是对于物理和化学这样要做大量小组实验的课程,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合理解决矛盾,加强学生的合作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生可以快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以后的教学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同样也提高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5.3 对于学困生的班级,应该进行分割制度。将学困生分割为多个小型班级。减少原来班级学生的数量。及时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学生不愿意学习,有可能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或者归属与爱的需要等一些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是在家庭方面存在一些原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环境。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因此心理老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得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和谈话。给他们树立一些积极进取榜样目标,并且对班上取得进步的,要及时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对于学困生班级的教师而言,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要求将更加严格。

5.4 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可以让教师交叉带班。优秀班级和学困班级都各带一至两个。以方便教师及时适应不同的学生增变化,感受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诉求和不同的心理变化,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能力发挥最大,丰富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学校对教师要进行及时的集中研讨和自我评价,发现教师的不足并且展开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力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走班制对于当前中国的大环境而言,可以慢慢推进,不宜操之过急。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师资源匮乏,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宜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法,让学生统一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之后再进行分层分班教学。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尝试。以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个性最大化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走班制学困生班级
班级“无课日”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班级“四小怪”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班级英雄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